第283章 连线提问


本站公告

    “确定了?”杜恪并没有意外。

    昨天公布生理学或医学奖时,他就知道外界已经在热炒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超导实在是太热门,而杜恪晶阵又直接改变了超导格局,这一点上无论如何,诺贝尔奖都避不开。

    不给杜恪,那以往那些靠着超导拿奖的诺奖得主,又算什么呢。

    所以不出意外他今年稳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只要诺奖委员会不出幺蛾子,就是百分百的。

    “电话已经确定了,那边已经开始直播了,我们有记者在现场,确定了真实性。”田澜解释道,“秘书长打来电话一是通知你,二是希望你做好准备,一个小时后公布获奖时,希望能与老板你进行一次视频连线,现场问答。”

    “行,这个我答应了。”

    去不了诺奖颁奖典礼,现在有机会露露脸,还是很好的。

    和助理田澜沟通完后,会议室里众人已经了解情况,齐刷刷鼓掌,恭喜杜恪再下一城,第二次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如今诺贝尔奖已经不再有神话色彩,但是依然是科学界最高殊荣,尤其是理化生这三项,依然是世界公认的最权威奖项,对一位科学家的最高嘉奖。

    “杜院士,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杜院士斩获第二座诺贝尔物理学奖!”

    “世界物理学第一人!”

    面对众人的恭维,杜恪保持着微微笑容:“淡定,只是一个奖项而已。”

    “杜院士,对您来说只是一个奖项,对我们来说却是一辈子都渴求不到的荣誉。”一名年轻总工,充满艳羡的说道,他得研究方向和工作性质,都让他没有机会获得国际奖项,更别说获得诺奖,然后被历史所铭记。

    军工序列的很多科研人员,一生奉献给国家,自己却是籍籍无名。

    或许他们对荣誉并不追求。

    但是能如杜恪这样,两者兼得,又何乐而不为。

    因为要视频连线,所以杜恪很快离开会议室,去了一处可以上网的非保密地方,等待着诺奖委员会的视频连线。同时也在看直播,很快委员会秘书长和皇家科学院的院长,就一起到来,然后由两人共同宣布了202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杜恪,以表彰他在固体物理中发现杜恪晶阵的巨大贡献。

    一人宣布杜恪获奖,一人念出杜恪的获奖成果。

    这一刻“杜恪获得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就通过互联网传遍了世界各地,早早就准备的通讯稿也在第一时间就被各大媒体发出。

    杜恪晶阵是公开的科研成果,这是对全人类科学事业的贡献,因此不管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此次报道杜恪获奖都是以正面的新闻发布。

    而杜恪年仅27岁,却已经斩获两座诺贝尔奖,也成为了一个传奇。

    他的年纪,他的成果,以及他来自华夏,都成为让全世界吃瓜群众热议的题材,让他本就家喻户晓的名字,渐渐有了超越爱因斯坦、牛顿的架势。

    至少“当世第一物理学家”、“现代第一科学家”的头衔,已经成为公认。

    距离“历史第一物理学家”、“历史第一科学家”的头衔,也已经不远了。不过要跨越这一步,除非杜恪带领人类升空,或者统一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否则还公认不了。

    “接下来我们会视频连线诺奖得主杜恪……”秘书长示意可以连线了。

    不过杜恪等了老半天,视频直播中也等了老半天,才终于连上视频,杜恪的帅气脸蛋出现在了直播现场的大屏幕上,风采不减当年。

    “杜恪博士,你好,我是莫尔斯,一个小时前就是我打电话给您的。”秘书长面对着视频镜头,笑着说道,他说的是英语,杜恪听得懂。

    不过杜恪已经提前说好,他会用汉语回答:“是的,我听出了你的声音,而且我也认识你,莫尔斯博士。”有同传翻译,沟通并不是问题。

    “很抱歉占用您一些时间。”

    “没关系,事实上这个时刻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那就好,我们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现在这里有很多记者,他们希望提问您几个问题,您准备好了吗?”

    “当然。”

    很快就开始了记者提问,首先是一名瑞典央视的记者:“下午好,杜恪博士,我想提问的是,杜恪晶阵掀起了材料学的革命,直接促使了250k常压超导的诞生,现在全世界都在跟进研究,您认为我们很快就会迎来室温超导了吗?”

    “我想是的,因为我们目前对杜恪晶阵的研究还很浅薄,而仅仅只是初步阶段就已经有了良好的超导体,那么继续摸索下去,室温超导绝对距离我们不远。而且即便是目前的250k常压超导,也已经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超算、特高压、磁悬浮等等都在进行跳跃前进。”

    杜恪说的自信,说实话当初研究出杜恪晶阵,他只是认为能找到点特殊的材料,没想到会在半导体、超导体展现出如此巨大的价值。

    但既然出成果了,当然要支棱起来。

    另一位女记者提问道:“我来自瑞典tv4台,我必须要问您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您认为室温超导实现后,我们的科技会有那些变化?”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因为室温超导带来的能源无耗损,这意味着太多。输电这方面就不用多说了,量子计算、超算领域实现零耗损后,我们的计算力会得到空前提升,而计算力提升又意味着在方方面面的科研都提升……这个话题我可以说上两天两夜,但我觉得以后大家可以来听我的专座。”

    现场记者和科学院的人笑了起来,算是个冷笑话。

    随即换了一个站在摄像机后面的记者提问:“非常感谢,我是来自米联社的大卫·基顿,杜恪博士,我非常想知道,今天接到委员会的电话时是怎样的心情?杜恪晶阵是理论,超导是实践,那么您又是如何看待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互动?”

    杜恪想了想,才在视频连线中回答道:“心情很好,不过我大概知道杜恪晶阵会获奖,所以并没有很激动。”

    顿了顿,他说道:“至于理论和实践,我算是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成果的一名科研人员,我认为两者之间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理论是科技的发动机,实践则是科技的汽油,发动机可以设计很优良,但离不开汽油燃烧,但若没有优良发动机,我们只能一辈子烧汽油,就不会有现在的电池革命。”

    拐弯抹角,还是自夸了自己在电子流电池革命上的重大贡献。

    bq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