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同舟社大改组


本站公告

    从政和二年,一无所有地来到这方世界开始,到现在,与金国共同平分辽东地盘,结成“同盟”。

    徐泽经过了整整五年的积累和发展,

    其人领导下的同舟社从无到由,由弱变强,

    他也从默默无闻的路人,到受人摆布的棋子,再到决定世界格局的棋手。

    不经意间,他已经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但徐泽没有被现在的成就冲昏头脑,产生挟大胜之威趁机起事,一统天下之内的想法。

    恰恰相反,他准备暂时蛰伏。

    接连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取得对高丽和金国的巨大胜利后,

    同舟社不仅获得了巨量的物资、土地和人力资源,

    还拓展了战略空间,东、北两面,至少五年内不用考虑安全威胁。

    不利用这一极为难得的机遇埋头种田,积蓄后劲,

    反而,好大喜功,盲目搞事,是为不智。

    徐泽计划花费两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消化这段时间的胜利果实,

    并逐步推进登州、辽东、高丽、海东四地一体化,

    以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让同舟社由量变突破到质变。

    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对同舟社的改组。

    同舟社最初成立时,并没有什么天地异象,更没有设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徐泽设置这个组织的最初目的,就只是作为其人聚敛财富、控制人力的组织和手段。

    其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数次调整和扩张,

    同舟社又逐步演变成了亦民、亦商、亦军、亦贼、亦官的“五不像”组织。

    这种政、军、商、贼、民混沌不分的状态,

    让其在局势同样混沌的辽东地区如鱼得水。

    但随着同舟社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大,

    同舟社政商不分,定位模糊的弊病也越来越明显,

    以至于不得不分出共建会,并在军队和行政上另行一套。

    其最大的问题,

    就是很多涉及长远发展的问题,都没有相应的职司来规划和管理,

    遇到新问题,都必须徐泽亲力亲为,

    他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个时代的通信条件更是让人抓狂,

    事事统抓,必然会有遗漏,

    以后摊子越铺越大,事情越来越繁杂,最后就会一件事也抓不住。

    而且,治下四地之间的具体事务也缺乏统筹协调,

    靠同舟社现在这种状态,只能一地一地的治理,

    每开拓一片新的统治区域,更像是开辟“分社”。

    这样做的效率很低,隐患也极大,

    靠这样的同舟社,绝对无法掌控以后更大的局面。

    因此,确定金国开始履约以后,徐泽就开始筹谋对同舟社的改组。

    经过和赵遹、王进、张绍、吴用、朱武等人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

    最终确定的同舟社改组方案,调整面非常大,涉及到政、军、商等各方面。

    改组后的同舟社,共有两部十四曹一司一室。

    明确了军、政分离,政务上,设立社务部。

    社务部为同舟社最高权力的执行部门,总揽同舟社一切政务。

    部首由徐泽亲自担任。

    另设长史一人,由赵遹担任,

    处理社务部日常业务,并向部首负责和汇报工作。

    社务部共设十一曹,分别是:

    吏曹,

    曹首由赵遹暂代,

    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曹,

    曹首为朱武,

    掌管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

    外曹,曹首为王四,

    掌管外交、情报等事务。

    财曹,

    曹首为蒋敬,

    掌管预算、度支、审计等事务。

    工曹,

    曹首为陈淳,

    掌管山泽、考工、奇技、交通、营造等事务。

    农曹

    曹首为梁忠,

    掌管劝农、农技、水利、气象等事务。

    商曹,

    曹首为褚青,

    掌管商业、贸易、投资、运输等事务。

    宣曹,

    曹首为乐和,

    掌管舆论、宣传、统战、仪式庆典等事务。

    教曹,

    曹首为陈集,

    掌管学校、考试、扫盲等事务。

    法曹,

    曹首为裴宣,

    掌管法律、刑狱、治安等事务。

    监曹,

    曹首孙石,

    掌管刺奸、监察等事务。

    政务方面的改组方案讨论最多,耗时最久,

    赵遹、吴用对“十一曹”的设置和职能,甚至名称都持有不同看法。

    比如:徐泽原本想使用“科技”一词,

    赵遹提醒说“科”字在前,惯指“科举”之意,

    用以指代工匠之技,词意不准,也容易招致非议。

    再比如外曹和教曹,

    实际是由掌管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的“礼曹”拆分的,

    对此,赵遹没有意见,

    但他认为教曹的职能被严重弱化,似有不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大事,却没有部门主管,实在说不过。

    徐泽诡辩同舟社现在尚未建国,暂时用不着祭祀天地之类“天大的事”,

    至于仪式庆典之类,由宣曹掌管即可。

    吴用则主张内外分离,

    提议在社务部之外,组建专门的“内务部”,

    这事徐泽之前有过慎重考虑,后来还是放弃了。

    各朝都设有少府、内库之类的职司,掌握着名为皇产的巨量社会资源,

    目的是让皇帝不用看臣子的脸色,有钱好办事。

    但到了最后,

    要么皇帝手里有钱,肆意挥霍,权力膨胀不受节制。

    要么成为臣子哭穷卖惨,逼皇家出血的借口。

    一旦国家财政出了问题,不是上下一心,想办法开源节流,

    而是相互盯着对方的钱袋子使劲薅。

    徐泽不想再出现这样的局面,尝试将财政统筹统抓。

    反正同舟社在他手里,可塑性很强,

    现在这套制度本身也是试行,用的不好,再调整就是。

    相对于政务上的分歧较多,军务上的改革推进就顺利很多。

    军务上,设立军务部。

    部首仍是徐泽兼任。

    下设三曹。

    兵曹,

    曹首为张绍。

    掌管军队征集、编制、军械、训练、戎马之政令,

    以及军事科研、武将选用、官兵薪给等事务。

    兵曹地位尊崇,但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

    战曹,

    曹首为吴用,

    掌管兵防、边备、作战、兵要地志等事务。

    战曹事务繁重,但没有决策权,类似与后世的参谋部。

    宪曹,

    曹首为周畀,

    掌管军纪、军行、军法等事务,

    并对兵曹和战曹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在军务部领导之下,

    设置登州、辽东、海东三个军区,

    区首分别由王进、史进、梁义担任,

    掌管辖区内所有军事力量的训练、管理、保障和战时动员。

    各军区之下,再设参军数人和军法官一人,

    职司大略参照战曹和宪曹,协助并监督区首开展工作。

    各军区还设有供给、工兵、运输、救护等保障部队。

    军务部之下,另设置海军司。

    司首为阮小七,

    在军务部的领导下,主管海军编制、建设和力量部署。

    下设黄海、

    渤海、

    东海,

    共三支舰队。

    舰首分别是阮小七、张顺和熊蒙。

    掌管舰队日常训练、管理和所辖海域的巡防。

    徐泽军政一肩挑,难免会有精力不足,甚至疏漏的地方。

    为此,又在社务部和军务部之外,

    设立秘书室,

    室首暂由杨喜代理,

    掌管机要、省阅文书﹐传达命令等。

    除了改组机构外,

    针对各地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徐泽也进行初步调整。

    海东郡,

    南北各置一州,分别命名为藩州、篱州,

    取自贾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以示海东为中华之屏障,万世不易之意。

    辽东,

    来苏、怀化、顺化城三地合为一州,

    更名为海连州,

    意为辽东与登州隔海相连,永为中华之土。

    镇海府与穆州合并,更名为燕州,

    以纪念千余年前,春秋之时,燕国首开辽东之举。

    宁州与复州合并,更名为复宁州,

    以区别大宋已有的宁州和复州两地。

    徐泽从来都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他相信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因此,同舟社成立以后,

    组织结构和社规从来都没有固定死。

    随着人数不断增加,形势不断变化,

    其组织结构也不断做出符合形势发展的调整。

    这一次改组,同以往的调整相比,

    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但这次的调整,又有明显的不同。

    同舟社第一次明确设置了自己的军政运转体系,

    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农工商、文教等等,无所不包,

    此次改组,为以后改社建国迈出了一大步,

    徐泽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和壮志。

    至于因此而带来各方更多的关注,徐泽并不怎么担心,

    毕竟,此时不是元末天下反王遍地,

    先出头的椽子先烂,必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时代。

    至少在京东东路,

    现在的同舟社,不惧朝廷的征讨。

    当然,徐泽不会傻傻地跳出来宣称自己要取赵氏而代之,

    高丽的“内帝外王”政策就很有借鉴性,

    面对在大宋,同舟社还是以“登州第二将”的面貌示人。

    只要朝廷继续掩耳盗铃,徐泽就坚持不懈地挖墙脚,

    可以的话,一直到挖空大宋为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