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地动


本站公告

    朝堂上其它官员各自说的精彩,叶北承却并不在意,连眼风都没有向他们扫去。



    此时,听到御座上的武城章向他问话,叶北承皱起眉头,思虑了片刻,回道:“臣愿意前往。”



    他是去不去梁州都两可的,左右现在京都城也无事,他出去转悠一圈也好。



    叶北承下了朝,回到叶府后,将他要代表朝廷,去支援梁州的事,告诉了杜婵音。



    杜婵音听后脸色骤变。



    叶北承不说,她都要忘了这件大事。



    前世梁州也是发生了地动,山崩地陷,杀人无数。



    后来朝廷也是派了一个官员,去支援梁州,可是后来这个官员却再也没有回来,他与梁州知府一起,被压杀在了倒塌的官衙里。



    此次地动,是唯一被大武史书记载的一次大地动,估计震级可达八级以上。



    可是前世明明是其他官员去的,为什么今生去梁州的人,却变成了叶北承?



    叶北承并没有发现杜婵音变了脸色,他正在屏风后脱去上繁重的官服,换上家常的衣裳。



    见杜婵音一直没有说话,换好衣服的叶北承,从屏风后面转出来,上前揽住杜婵音的肩膀,“怎么?



    是不是舍不得为夫?可惜为夫这次是去危险的地动府州,不能带上你……”



    “你能不能不去?”



    叶北承话未说完,杜婵音已一头扎进他的怀中,“可以不去么?”



    叶北承抬手抚摸杜婵音黑亮的秀发,“怎么能不去呢?我都已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答应了皇上。”



    见杜婵音又不说话了,似乎沉默地过了头,叶北承觉出了事不对劲儿,“可是有什么不妥?”



    杜婵音眼中有泪滴落下来,“前世,去支援梁州的官员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叶北承也表郑重起来,他将怀中的杜婵音搂抱好,抬手抹去她眼角的泪,“你放心,我必不会死。”



    这两,叶北承将杜婵音安慰好,再三跟杜婵音保证了一定会平安回来,便带上大队人马,出发去了梁州。



    叶北承到了梁州地界后,梁州知府陈文曲带兵出城,将叶北承一路接回了梁州府衙。



    到了梁州府衙门前,叶北承抬头仔细打量起来。



    梁州府衙布局严谨、恢宏庄严,门前两尊石狮气势雄伟,房顶上青色的瓦片,在阳光下折出灿烂的光辉。



    不想,这样巍峨拔的建筑,最后竟然在余震中坍塌。



    叶北承转头看向梁州知府陈文曲,“不知陈大人的家眷,是否也住在这府衙?”



    陈文曲笑道:“微臣眷属就在府衙的后堂东偏院。”



    叶北承点点头,“我观此处下偏上歪,很是不结实,明你便重新寻一妥当处,将家眷们迁过去吧!”



    话完,他抬脚向府衙内走去。



    陈文曲抬头,也将梁州府衙重新打量了一遍。



    这府衙雄伟壮阔,他在衙内住了有十余年了,第一次听有人说它不结实。



    叶北承到了梁州的第四晚,梁州便又起了余震。



    掌灯时分开始,发生了强烈地动,天将亮时,又起了一次比先前更大的地动。



    梁州府城内许多房屋倒塌,就连梁州官衙都在此次余震中坍塌了。



    梁州府衙前堂屋顶塌陷下来一大块,东侧的墙壁亦倒了下来。



    走到府衙后堂,能看到东门墙壁,倒塌下足有十五至十六度长,门窗亦全倒落。



    见到眼前此景,梁州知府陈文曲抬袖,抹掉了额头上的冷汗。



    幸好他听了叶北承的话,将住在府衙内的家眷们迁了出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也幸而叶北承黄昏时,非要去城门处,看那些高僧为遇难的民众超度念经。



    他因担心叶北承遇到危险,故跟了去,也才跟着躲过了这一劫。



    这时,叶北承也踱步到了,倒塌了一半儿的府衙内,向陈文曲询问:“损失可严重?”



    陈文曲赶紧开口答道:“托叶大人恩泽,幸无大损失。”



    叶北承颌首,又扫视了一遍坍塌的府衙,“看来,我今也要去陈大人住的庭院落脚了。”



    陈文曲领着叶北承,一路去了一个高敞轩昂、宏丽精致的院落。



    陈文曲一边儿领着叶北承向前走,一边儿向叶北承解释道:“这原本是梁州一个乡绅大户的庭院。



    因地动的关系,住在这里的乡绅大户去了别的地方,这里便空了下来。



    下官观这里基稳墙厚,便将家眷安置了进来。”



    叶北承点点头,抬首打量起这个庭院来。



    这庭院坐北朝南,长约八十丈,宽约二十二丈,自南往北,有前堂和后庭两座建筑。



    前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后庭是面阔五间,进深二间。



    陈大人的家眷就是住在后庭内。



    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叶大人,此时也住进了这座庭院,陈大人的小女儿陈杏云坐不住了。



    陈杏云几步上前,走到正在灯下做针线的陈夫人面前。



    开口问道:“母亲,听说那个告知于爹爹府衙不结实,因此救了我母女二人的恩人,也住进了这座庭院,不知可是真的?”



    陈夫人点点头,又嘱咐女儿,“您如今也大了,万不可再任胡闹。



    叶大人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你见到他一定要恭敬有礼,你可知晓?”



    陈杏云点点头,“女儿知晓了。”



    见母亲又埋首做起了针线,陈杏云独自坐在一边儿,小脸红红的,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两,梁州府城内,有很多灾民从各个地方赶来。



    为了更好的救济灾民,梁州知府陈文曲在城门处设置了粥棚,每里给灾民施粥。



    由于府衙如今人手有限,陈大人的家眷陈夫人带着女儿陈杏云,也加入了为灾民施粥的行列。



    陈杏云每里,除了与母亲一起给灾民施粥,最常做的事,就是盯着在城门处,来回巡视的叶北承看。



    陈杏云觉得自己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如此英俊的男子。



    虽然叶北承平里总是一副不苟言笑,高冷傲的模样,但这些丝毫阻碍不了窦初开的陈杏云,那颗炽的心。



    这,陈杏云像往常一样,一边儿助母亲为灾民施粥,一边儿余光搜索着叶北承的影。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