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对策


本站公告

    当仓门大开,众人看向粮仓内时,均大吃一惊:粮仓内竟然空空荡荡,一粒米也无。



    “这是怎么回事?”



    高鹤年转身向刘通判厉声喝问,“你不是说粮仓内粮米充裕,如今为何颗粒无存?”



    刘通判爬俯在地,嘴里只喊“冤枉”二字,无论高鹤年再怎样逼问,都再无它话。



    杜婵音见到眼前情景,心中一叹:果然还是晚了一步。



    她转头打量起空荡荡的粮仓来,只见仓内又宽又深,却通风干燥,四壁是用方砖砌成,墙体非常厚实,墙上均开通风用的拱圆小窗,应是为了更好的保温防潮。



    室内地平比外边高,东西总长约一百五十米,南北宽约八十米,高约六米,仓房大概可存粮十万公斤。



    杜婵音又低头,看向爬俯在地的刘通判。



    按账册记录,每年都有粮米上缴,又有存粮,即使粮仓不满,也能过半,这么一大批粮食,他一个小小的户房通判能藏到哪里去?



    还是他身后其实另有高人?



    看来还需再寻其它办法,把他身后之人,逼出来才行。



    看向刘通判的,还有已经压抑不住激动的郑二爷。



    郑二爷看着刘通判,眼泪差点掉落下来。



    他虽给刘通判送了贵重古玩和不少银钱,只是想着有朝一日,他能把高鹤年拉下马时,刘通判能在旁助他一二。



    没想到这刘通判竟然对他一腔真诚,竟提前为他做了这般谋划。



    如此情深似海,推心置腹的待他,让他好是感动。



    郑二爷暗下决心,知己难求知音难觅,不管刘通判被判何罪,他一定要想办法把刘通判救出来。



    兖州大牢内,崔老正像往常一样,静神打坐。



    忽听牢门外一阵嘈杂之声,抬眼一看,正看到刘通判被狱卒扒掉了官吏服饰,蓬头垢面地被压送进来。



    崔老大吃一惊,不敢置信地站起了身。



    郑二不是说买通了刘通判么?



    如今刘通判进了这里,难道事情有变?



    虽然夜色已浓,但是牢房里并不清静,耳边是不绝于耳的惨叫和哀嚎、喊冤声,其间又夹杂着哭泣声、叫骂声、晃动牢门的响声……



    这一切,让人恍如身在地狱一般。



    刘通判安静地坐在地上一堆杂乱、散发着干涸血液味道的稻草上,抬眼看向狱墙上高高的小窗。



    几缕月光从窗口透射了进来,那样的柔和明亮,让他想起了,初见先生的时候。



    那时他屡考不中,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他受尽了乡邻的白眼,他的发妻也不愿,再继续跟他过清苦的日子,抱着孩子硬要离去。



    他知晓这些年对不起妻儿,苦苦哀求发妻不要离开,哪怕只是能把孩子留下也好,可是发妻还是抱着孩子,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他觉得生无可恋,找了棵歪脖子树正要上吊之时,被路过此地的先生救下,先生劝他:既然死都不怕,何惧重新来过?



    后来,先生耗费银钱,为他买了府衙典吏之职,一路为他排忧解难、指点迷津,助他从府衙内步步高升。



    他的满腹才华终于得到了施展,也渐渐尝到了,被人追捧巴结的美好感觉。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