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在家种地还是外出务工


本站公告

    (求收藏、求推荐)

    董医生说卫生院没有治疗神经病的药,我问:“那她这种情况怎么办?”

    董医生说:“这姑娘这么年轻,必须要住院规范化治疗,争取把病治好。她今后日子还长。”

    老丁问唐有庆:“以前住院治疗过没有?”

    唐有庆:“家里穷,以前没有住院治疗过。”

    董医生说:“这类病只能到专门治疗神经疾病的市五医院治疗,以前治疗神经疾病没有纳入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需要患者家庭承担全部费用。再者,这类病治疗时间长,通常是一年多两年,甚至更长,所以很多家庭都承担不了高额医疗费用。”

    我问:“那现在的政策呢?”

    董医生说:“现在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比例不是很高,患者家庭要承担的费用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在专门治疗神经疾病的市五医院治疗,除了医疗费用外,还有生活费、护理费等等。”

    我想了想,对唐有庆一家说:“这孩子一定要送去治疗,下来我们和董医生一起想办法。争取把她的病治好。”

    唐有庆和他父母对我们表示感谢。

    从唐有庆家出来,我想起了村妇联主任卢明秀,我和老丁朝四组卢明秀家走去。董医生继续在五组的贫困户中走访登记。

    别看老丁年纪大,但他爬山比我还厉害,脚步快,不喘气。

    我对老丁说:“刘正明的出路,目前只有外出打工这条路。”

    老丁说:“为什么这样讲呢?”

    我说:“茅草坪村有两个比较典型的贫困户,一个是孤儿陈小勇,一个是脚有残疾的王宗保。陈小勇我介绍他到市里打工,现在挣得6000多元钱了。而王宗保虽然也很勤奋,却依然在低保线下挣扎。两相比较,差距特别明显。”

    老丁说:“我同意你的观点,农业太难了,打工只出劳动力,不承担其他风险。现在全国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据说有1亿多,许多村庄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啦。”

    我说:“如果一个外出务工人员一年挣3万元,全国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就是3万多亿哦!”

    ……

    金秋时节,秋收开始。茅草坪村的田地里,一片繁忙的秋收影像。

    我们到卢明秀家时,卢明秀并没在家,我打电话问,卢明秀说她正在掰苞谷,马上就回家。我们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卢明秀背着一篮子苞谷,赶着两头驴,每头驴驮着两篮筐苞谷,回到家里来。我和老丁赶紧帮忙卢明秀放下篮子,并帮助她抬下驴背上的驮篮,把苞谷棒子倒在院子里。院子里已经堆了一大堆老苞谷棒子。

    卢明秀把驴拴在门前的桃树上,回屋洗了脸,到堂屋里跟我们说话。

    我问卢明秀:“苞谷要掰完了吧?”

    卢明秀说:“才开始掰呢,还要十多天才能掰完。”

    老丁说:“这个苞谷棒子好呀,又粗又长。”

    卢明秀说:“今年雨水好,苞谷很饱满。”

    我对卢明秀说:“我们今天来,主要想说说刘正明的事。”

    卢明秀说:“我听五组的村民说,说你们把五组的党员干部排起来,每天早晨轮流去叫刘正明起床,刘正明要面子,没有让党员们费心,自己天天早上早起了。懒病基本治好了。酒也喝得少了。”

    我对卢明秀说:“对的。说明刘正明还有救。上次你跟我说你男人跟刘正明有点亲戚关系,曾经邀约刘正明一起去打工,可刘正明不愿意去。”

    卢明秀说:“是的。我男人想着他可怜,诚心关照他,可他不领情。”

    我说:“现在刘正明思想有了一定的转变。我和老丁的意思,是想让你再跟你男人说说,再做下刘正明的思想工作,带刘正明一起外出打工。”

    老丁说:“刘正明一个男人,让他喂猪养鸡也不合适,只有外出打工才能尽快脱贫。”

    卢明秀说:“这个没得问题,我男人两三天后要回来,帮忙我收庄稼。到时我和他一起去做刘正明的工作。”

    我对卢明秀说:“茅草坪村现在最难帮的就是刘正明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你要尽最大努力把它做好哦。”

    卢明秀说:“请两位领导放心,工作我一定去做,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如果最后都做不好,我再给你们汇报,再想其他办法。”

    我们从卢明秀家出来,我想起马连忠来,马连忠患有严重病的风湿性关节炎病,手脚都严重变形了。他弟马连强是智障人,生活不能自理。

    我打电话给董医生,让他到马连忠家来,看看能从哪些方面帮助马连忠和他弟马连强治病。

    我们到马连忠时,只有马连强一个人在家。马连强智力低下,生活不能处理,什么事都不会做。

    我让一个路过的村民帮我们叫马连忠,二十多分钟后,马连忠和他母亲回家来了。

    我问马连忠:“别人都在收苞谷,你家怎么还不收呢?”

    马连忠说:“今天我们帮亲戚家收,过两天亲戚家来帮我们收。”

    我问马连忠:“你的病好点没有?”

    马连忠说:“还那样,我的病好不了啦。”

    老丁说:“怎么会好不了呢?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肯定有办法呀。”

    马连忠的母亲说:“有办法倒是好哦,就怕没办法。我今年70岁了,一天都不敢歇息,为了这两个背时儿子,还在不停的操劳。”

    这时董医生也赶到了马连忠家,他询问了马连忠和他母亲、弟弟的病情。

    我问董医生:“马连忠和他弟弟马连强的病能治吗?”

    董医生:“马连强这病只能这样了。马连忠风湿性关节炎虽然是老毛病,但基本上都能治,得长期吃药。我今天给他开些药,今后定时给他送一些来,看看效果了再说。”

    董医生登记了马连忠家的情况,然后打开药箱,拿出一些药,配在一起,一包一包用纸包好,交给马连忠,说:“这是一个星期的药,一次一包,一天三次。热水送服,吃完了你到村卫生室来找我,我再给你配。”

    马连忠接过药,小声问:“多少钱?”

    董医生说:“这次免费。下次再说。”

    乡卫生室的成立,让农村基本医疗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一些贫困户的慢性病得到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治疗,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对董医生说:“你看,现在贫困户最欢迎的就是你哦。”

    董医生说:人吃五谷杂粮,总要生百病,不管什么人,都离不开医生。我来到茅草坪村,只是为医疗扶贫开了个头。但毕竟能力有限,不可能解决更大的问题。”

    老丁说:“咱们能解决的,尽快解决,咱们不能解决的,可以协调上级部门解决。只要机制建立起来,路就会越走越宽。”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