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财政拨款


本站公告

    这两千多万两白银中,农业税收占比45%,工商业税收和地方上出让土地收入占比总计接近10%,剩余的45%财政收入中,南京战役之后所抄没的原大明王朝的资产占了帝国全年财政收入的40%,剩余的5%则是捐赠收入以及收归国库的特殊物品,如没收贪官的家产,违章违法的罚款等。



    如果排除了南京战役打下来之后的收成,其实远东帝国的真实财政收入也就只有差不多1600万两左右,也就只占了六成左右,这其中还得排除5%的捐赠收入,实质上的帝国财政收入,不过五成出头而已。



    看似不多,毕竟前两年仅是抄抄那些大地主的家动骤就能进账个成百上千万的,其中陆远等人光从沈万三那里就一次敲出了一千万两银子。可事却不能这么看,首先说起来是整个远东帝国,但仔细想想,因为明军的两次进攻,常州府全境除了毗邻苏州府的无锡还好一些,其余地方几乎是一片废墟,百废待兴,免税一年,这常州的税收自然是收不上来了。



    其次,浙江纳入帝国领土才多久?只不过在南京战役开始前的两三个月而已,而且当远东帝国占领了浙江的时候,浙江的钱粮赋税已经交到了大明王朝的京师南京,陆远自然也不可能流氓到再去问浙江的老百姓收第二遍税。江苏各府的况也同样如此,所以南京战役后抄出来的那些个战利品,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浙江和江苏各省的赋税。



    故此这1600万两左右的财政收入,其中的九成都是苏松两地交上来的,苏松二府,弹丸之地,能搞出来这么多银子,老百姓还能不受苦,社会经济还能继续这么良发展,各类产业依旧能够蓬勃兴起,真的不容易了。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陆远等人的干预,远东皇室的小金库说实话也没少往里贴钱,例如之前给帝国公民发放的福利,可都是陆远等人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来的,没用到帝国国库中一两银子。东岸花园的建设、重工业园区的建设、皇家近卫师的支出,这些都是皇室的内帑出的银子。



    按理来说,国家财政每年的财政收入中,需要拨出一部分银子以供皇家消耗。



    举几个例子,早在西汉时,有规定国家财政来源于田赋、14岁以上征收成年人的人头税、卖官鬻爵的收入、盐铁专卖的收入,而像土贡、山泽园池的出产、关税酒税的收入是归皇家所有。另有规定14岁以下未成年人也要交人头税,叫做口钱,每年23文,其中的20文归皇家,3文归国家。也就是说,皇帝的私房钱实际是来自于自3岁到14岁孩子的人头钱。



    历史记载曾有大臣上奏皇帝说,有些人家因为交不起孩子的口钱,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掐死了,表面来看一个孩子一年23文钱似乎并不多,不至于把自己亲生的孩子活活掐死,但实际况却不是简单的原来每个孩子每年23文,这23文是上面的规定,实际上执行起来下面却在一年中多次征收,再加上地方的种种附加,数额早已经是规定的数倍。汉武帝把孩子的人头税从7岁提前到3岁,而在下面征收却常常是从孩子落地就开始,因此,孩子人头税造成了民间大量的杀婴现象,可见汉朝皇帝的小金库是血迹斑斑。



    后来的朝代那些个帝王也没怎么好。



    宋太祖赵匡胤则设立了封桩库,将每年节余的国家财政放到内库里,起初是作为用来应付国家突发事件的国家财政准备金的,后来逐渐的变了质,整个国家的财政结余都便成了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再说说制度相对比较健全的明清两代,都有内库和户部的区分,内库掌管的皇帝的钱财,来源是京郊的皇田、皇帝下令收取的部分税金还有一些抄家收入等。收入皇帝自己的私房钱。



    清朝成立的内务府,专门管理皇室的财政,与户部保持独立,不过户部每年都得像内务府提供10万两银子,并规定皇帝无权要求户部直接给他拨款。可是如果皇帝小金库没了钱怎么办呢,于是又出现了议罪银。



    议罪银,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和珅提议设立的一项以钱顶罪的制度,即根据官员犯罪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此法出。台后,立即受到贪官污吏的欢迎,同时也招致一些直吏的质疑。应该说,议罪银制度的实施,使乾隆皇帝的钱包鼓了起来,解决了他个人的财政危机。但同时,也加速了那些贪官们敛财的力度和速度,加深了清王朝**的速度。



    而后,晚清的慈禧就更了不起了,嫌议罪银太麻烦,直接把手伸到了国库中,把国库的钱财挪为皇家私有,才有了向户部要钱修建颐和园并挪用北洋海军军费的事发生。



    可现在远东帝国不一样,陆远这些人的小金库可都是自己赚来的。当然,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任何原始积累都是不要臭脸的。他们以前也没少赚黑心钱,比如一些民用商品都被卖出高价,将市面上不少的银子都吸进了自己的口袋。当初抄了不少的豪家大族也都是一股脑儿的收入了自己的小金库。



    但至少在远东帝国成立之后,陆远等人可再没有如此与民争利,以前下沙老爷们所垄断的肥皂之类的民用物品,现在全都让渡了出去,将制造方法之类的商业秘密全部公之于众,让商人们自己去进行良竞争,让百姓们都能用得上这些生活必需品。而现在如果遇到了违法犯事,被抄家的大户,那所得的财产可是要与帝国政府分享的,比如之前的顾临城和苏州府那些闹事的书生吧,从他们那里抄出来的大笔巨资,陆远可没全部收入囊中,其中的大头都上缴了帝国财政部。



    再说南京战役之后搞出来的那些个战利品吧,陆远等人只拿走了那些个古董文玩字画和黄金饰品。至于那几千万石的粮食和国库中剩余的一百多万两白银,那可是一丁点儿都没动,全部充入了国库。就算是拿了那些黄金珍宝,那陆远等人还自掏腰包给百姓们发福利呢!



    陆远等人没打算以后再赚帝国财政的便宜,反而还打算再一次将自己手头的一部分利益让渡给国家,比如现在被皇室所控制的烟草,以及未来的供水,电力的一部分收入,这些在将来都要逐步转让出去。当然咯,这供水电力设施的建设费用还是得帝国财政来买单的,皇家自己么,就收点专利费好了。



    帝国政府财政部去年小三千万两银子的结余自然引起了一小撮份子的虎视眈眈,首当其冲的就是陆海两军的一把手,刘玉文和赵一杰。



    可要知道,帝国的财政收入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军费当中,按照现代国防经济学术界的观点,军费占GDP的比例在2%~4%之间,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比例区间。



    也就是说如果按着现代观点,远东帝国的军费最多只能占1600万财政收入的4%,也就是64万两银子,毕竟南京战役抄没出来的战利品,是不能计算入内的。



    64万两银子,若是海陆两军平分,一家只占32万,而现在单单一个陆军就已经拥有六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的编制,再加上正在受训的预备役新兵,后勤行政之类七七八八的人员,全部加在一起足有近十万人,哪怕就按最低的每人每月1两银子算,每月就需要花掉10万两银子,一年就是120万两。可见陆军如果每年只能获得32万白银的军费,那大家就全都喝西北风了。



    那海军呢,海军的部队编制没有陆军这么吓人,人数相对要少得多,是否海军的况要比陆军能好上那么一些。



    呵呵,大错而特错。



    别的不说,海军可不比陆军,发双鞋子就能走路上战场了。海军可不行啊,总不能游泳打仗吧,那不叫海军,叫游泳队。



    海军得打造战舰,那2艘一级战列舰,4艘三级战列舰和8艘护卫舰,哪艘不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通过之前的圆桌会议中大家了解到,由于造船技术等各方面的缺陷,之前入役的四艘护卫舰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结构松动,有些木材腐蚀,还得花大笔的费用对船只进行维修保养。



    以上这些个费用还暂且不去提它,就说赵一杰这个猛人,一口气向几家造船厂下了整整二十四艘,排水量达到2000吨,拥有钢质桅杆的大型巴肯廷型四轨纵帆船的订单,就算他把价格压到了最低,可每艘船的单价最少也得八千两银子,这还是在海军部提供了一部分造船原材料的基础上才获得了八千两的价格,若是所有木料都需要船厂来采购,别说八千两了,恐怕翻两个倍价格都搞不掂。稍微板板手指就能算出来,仅这些纵帆船的建造,就得花去将近二十万两银子。



    再加上之前提及的那些主力舰队的战舰,别说二十万两了,一百万两能搞定这些个船只和配属于它们的火炮,那就得烧高香了。当然,这笔款项是分成了几个财年分批支付,而并非集中于短短的十二个月内,毕竟这些个主力战舰早在独立之前就已经开工建造了。



    要知道军费预算,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大体各占三分之一。而现在,海军方面仅一个造船的装备费用就达到了近一百万两银子。显然,陆海两军总计64万两的军费预算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