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为何而战


本站公告

    官署,听事内,李笠站在一面墙前,看着墙上悬挂的巨型舆图,听佐官介绍河南战役发动后的战时后勤路线图。

    后勤很重要,尤其对以步兵为主的梁军来说,是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如果不事先做好准备,待得开战后一旦河南战事不顺,梁军会先撑不住的。

    原因有几点:

    一,河南和淮北在地理上是一片地区,这广袤地区的大小河流,大半是淮水支流,所以其整体走向,是北往南流,所以,梁军北伐,即便后勤走水路,也是逆水行船。

    如此一来,粮草、辎重的输送要投入大量人力(撑船、拉纤),虽然比起陆路运输还是省力不少,但这样的人力负担,对于梁国来说,依旧不小。

    二,河流的航运能力有限,每日可通行的船只数量,不是无限的,这就限制了“物流”。

    还得考虑往返船队的调度问题。

    而且到了冬季,河流水位下降,也会影响船只的通行,“大吨位”的船只若受影响,即便每日通行的船只数不变,但实际载货能力已经明显下降了。

    三,长距离运输(陆运、航运),一支运输队从头走到尾,再返程,这种做法效率很低,人员也容易疲惫。

    所以根据多年经验?最好实行逐段转运?也就是将漫长的运输线(粮道)分段,每一段?有单独的运输小队实行运输。

    各段有物资中转站?让物资实现中转。

    如此一来,各段的运输小队分工协作?将物资运到前线。

    但分段有讲究,如何协调各段的物资转运?是很费神的事情?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官吏主持相关事宜。

    而且随着战事的发展,运输线会延长或者分叉,又因为敌军随时会袭击运输线,所以如何确保运输线的安全和效率?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正是因为运输线的复杂、脆弱和重要性?使得骑兵有优势的齐军,极大概率能导致梁军后勤不畅甚至中断,这对于战事的影响很大。

    本来,后勤是为前线战事服务的,但是当后勤运输线成为己方弱点之后?围绕运输线各节点的攻防战斗,会反过来干扰前线战事。

    李笠打了十几年的仗?当然知道后勤的重要性,而他手下有一支经过十余年磨练的后勤管理团队?可以很好地完成各类战役的后勤规划、实施工作。

    这个团队人数很多,所以分为几个“小组”?在他、梁森、彭均身边?提供军事后勤相关支持?并承担转运任务。

    现在,团队的负责人,就在向府主介绍河南战役的后勤路线图,并将几套后勤方案逐一介绍。

    最激进的方案,是就地征粮,而不是从后方运粮,如此一来,后勤压力大减,己方破绽也少了很多。

    就地征粮,就是在作战地区征收粮食,征收的对象,不是寻常村落,而是豪强大户的庄园、坞堡。

    征收方式,可以是软硬兼施的“借”,实在不行,可以直接抢,攻破坞堡、庄园,抢钱抢粮食抢女人。

    这么做当然有副作用:如此一来,会让梁军成为河南各地大户眼中的强盗。

    对方会暗中积蓄力量,待得齐军反扑,便来个内外夹击,将梁军击败、赶走。

    即便梁军在河南站稳脚跟,这帮怀恨在心的地头蛇,根本就不可能真诚合作,州郡县官府想要有效治理地方,难度增大。

    李笠对这个激进的方案很满意,他无所谓河南地头蛇会怎么想,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拉拢这帮人。

    包括大名鼎鼎的荥阳郑氏。

    等到河南战役开始,他的责任,就是带着梁军将士打胜仗,在河南抢钱抢粮食抢女人。

    攻下来的地盘,当然归朝廷,朝廷置州郡县官员,将地盘纳入管辖。

    但肥沃的土地,该由将士们凭军功来分,以卫所屯田的方式,让军队在河南扎根,让这些卫所据点,成为地方官府实施管辖的有力支撑点。

    而不是和河南的地主们妥协。

    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会激起齐国地主们对梁军的极大敌意。

    尤其是河北地区的豪强大户,一旦梁国真的在河南实行“打豪族、分田地”的政策,河北豪强们恐怕要和齐国共存亡。

    这对李笠来说,无所谓。

    你们又不是梁国的百姓,也不会给梁国缴纳一粒米,一文税,我干嘛要考虑你们的感受?

    不光齐国,梁国国内那些不交税、交租的地主,我都不想留...

    交租、交税的地主,是大梁的良民,妥妥的要受保护,必须有上升空间,至于那些不交租的,呵呵...

    李笠想着想着,表情变得有些怪,一旁,祖琫以为李笠哪里不舒服,问:“君侯?”

    “嗯?”李笠回过神来,问:“把河南那些不听话的地主杀光,腾出地来给立功将士分,这做法,会不会导致天下震动?”

    “震动?没有人敢对胜利者指手画脚...”祖琫不认为这是问题。

    他知道李笠有神兵,军队天下无敌,所以,还忌惮什么?

    所以祖琫觉得李笠死要面子活受罪,居然能忍那对孤儿寡母这么久。

    女婿算什么哟,再说又没生儿子...

    祖琫收起思绪,与其他人一道,就“激进方案”的实施细则,讨论起来。

    河南战役若顺利结束,立功将士的奖赏确实是个问题,分田地当然是最好的犒赏办法,问题是地从哪里来?

    所以,不如一开始,就打着“就地征粮”解决后勤问题的旗号,直接把不听话的河南各地豪族大户干掉,方便战后分田地。

    攻下河南,并站稳脚跟,把河南的“无主”土地,分给立功将士,如此一来,会极大鼓舞士气,会有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更富裕的河北。

    徐州的卫所屯田制度,为这种策略提供了有力地工具,既能让军队扎根地方,也能让新的官府站稳脚跟,而不需要和地头蛇妥协什么。

    李笠觉得,为了鼓舞士气,让下一次北伐获得胜利,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告诉将士们,在北伐中,他们为何而战?

    百年来,南军北伐,每一次的口号都喊得震天响,可基本上都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为何?

    除去军事原因,无非是北伐不符合许多人的利益。

    无利可图的事情,做起来自然没有干劲。

    江南士族、寒族,认为北伐是负担:他们为此要额外承担加重的赋税,北伐成功,新得土地又和他们无关。

    皇帝认为,北伐只是权臣积累声望、揽权的手段,不成功最好,或者,让宗室做北伐主帅,省得外姓做大。

    哪怕宗室无能、导致北伐失败也无妨,至少不让外人有出头的机会。

    侨居士族认为,北伐一旦成功,意味着大量武夫、寒人有机会升官,挤占他们的位置。

    寻常百姓认为,官军北伐,只会加重自己的负担,以及在战场上阵亡的风险,朝廷开疆拓土,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现在,李笠就要让将士们知道,北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抢钱抢粮抢女人。

    朝廷收复河南,立功将士能分田地,能晋升,能有更好的位置和机会,为天子效命。

    因为,天子已经被他请到淮南来了。

    下一次北伐,就是河南战役,皇帝御驾亲征,拿第一大功。

    官军打了胜仗,占了河南,将士们凭军功分田地、晋升,拿实惠。

    而立功的将领们,表现都被皇帝看在眼里,进爵、进军号、升官,接近中枢,不是问题。

    最重要得是,有金牌带练李三郎带队“刷副本”、刷军功,大伙妥妥的升官发财有没有!!

    8)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