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只是怀念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风格。理性的说,这些不同的风格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新的事物必然会取代旧的事物。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篮球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群人投篮。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就应该打破旧的习惯去进行尝试,推陈出新才能够让自己的实力相对于联盟其他球队更加强大,走在篮球潮流发展的前卫。或许,当某天有一支球队同时拥有五个杜兰特类型的球员,联盟又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到时候,也会有很多人怀念现在。
两个年轻的得分后卫在第三节的交手,比分最终停留在15:13。安洛暂时领先。后者的突破他很难去限制,但是他想要得分的话,对方也无能为力。两边的其他球员也心照不宣地为他们拉开了空间。就连威斯布鲁克,一度都变成了一个将球带过半场的“假控卫”。
不过,比赛到底也不是这两个人的事情。在第三节,雷霆再一次将自己的领先优势扩大了一些。这得益于保罗·乔治的出色表现。他在最后3分钟里,连打带罚砍下了12分,并带领雷霆打出了一波18:8的进攻**。
最后一节前半段,雷霆的替补没有扛得住爵士的反击。老当益壮的科沃尔,连续三记三分球让爵士一下子就将局势扳了回去。尽管雷霆的坎特和格兰特发挥尚可,但是相比之下,还是差了一些。一个顶级的三分投手,永远都是球场上最锐利的箭矢。
随后,双方主力再度出场。
这一次,率先掀起进攻浪潮的是雷霆。重新披挂上场的威斯布鲁克,一记crossover过掉卢比奥之后,转身绕过戈贝尔,低手拉杆将球上进。
这一次进攻,再一次证明了,冲起来的威斯布鲁克,是没有办法能够阻止的。当然了,犯规除外。
回过头来,雷霆开始防守。爵士依然是想通过挡拆拉扯开雷霆的防守,然后去获得出手的机会。挡拆战术,早已经融进了盐湖城的血肉之中。
卢比奥在戈贝尔掩护之后,轻松突到内线,戈贝尔则是立即顺下。但在亚当斯的防守之下,卢比奥很难将球传给对方。他只能杀到篮下,完成上篮。可惜的是,在亚当斯的干扰之下,篮球并没有能够打进。
威斯布鲁克冲到篮下,拼命抢到了篮板球。然后快速将球带出三分线,发起反击。眨眼之间,威斯布鲁克、保罗·乔治就冲过了三分线。不过,爵士的退防也不慢,卢比奥和因格尔斯紧紧跟着俩人。安洛和米切尔在三分线上,亚当斯和戈贝尔还没过中线。无论传给安洛还是保罗·乔治,机会都不是特别的好!威斯布鲁克于是带着球在篮下兜了一圈,然后将球交给保罗·乔治,让后者去处理。这个时候安洛加速,绕着三分线跑向右侧。紧跟着他的米切尔被姗姗来迟的亚当斯挡在身后。保罗·乔治看到了安洛,他没有犹豫,直接将球传了过去。接到球的安洛面对空位自然是不会错过机会。他没有浪费保罗·乔治的传球,张手一记三分,空心入网。
米切尔一看安洛又开始了,他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所以在接下来的进攻中,他站出来要球了。实际上,他的位置并不是特别的好,但是以他的个人能力,还是成功地突破了安洛以及雷霆在内线的防线,将球打进。他打得很强硬,完全不在乎雷霆篮下有几个人就一头扎了进去。辗转腾挪之间还能将球打进,真的是艺高人胆大!
现场的球迷们对他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就在大家以为第三节的对飙再一次上演的时候,米切尔却突然熄火了。实际山,在整场比赛中,米切尔都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便是三分线外的投篮命中率太差了。他的突破、中距离出手乃至罚球都非常的完美,就是三分不准。
能力出色的人,都很骄傲。而骄傲的人毫无疑问都很自信,甚至自负。当看到安洛在这一节命中三分球之后,米切尔又开始尝试了。就是这一尝试,问题就出来了!
本来爵士需要米切尔用自己的突破去撕扯雷霆的防线,得分的同时,给英格尔斯、卢比奥这些三分出色的球员创造机会。但当米切尔自己开始投三分的时候,就不对头了。
在这种情况下,雷霆直接打了一波23:9的进攻**。斯奈德的暂停,虽然让米切尔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为时已晚。雷霆已经打出了那股气势,他们想要再扳回去是很困难的。
最后阶段,米切尔连续杀进内线造成杀伤,企图将功补过。但安洛连续两记三分球,让他的希望化为了泡影。
最终,雷霆在盐湖城有惊无险的获得了一场胜利。加上在前不久的那一场大胜,爵士还没有能够在雷霆手里拿下过一场胜利。
米切尔在这场比赛里,出场38分钟,交出了29分5篮板3助攻1抢断的成绩单。毫无疑问,这是一份相当亮眼的数据,特别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球员而言。唯一辣眼睛的就是6投1中的三分球。不过,这与和他杠了一整场的安洛比起来,却还是要逊色很多。
36分2篮板3助攻2抢断,整体投篮命中率高达七成!在得分这件事情上,安洛向来都是最出色的。
赛后,安洛和米切尔这一对“低配版”超级分卫友好地拥抱了一下。在赛场上,是针锋相对的对手。比赛结束了,就是好朋友。在nba,球员们赛场下的关系要比大家见到的好得多。
“安,今晚你赢了!你打得很棒,三分球太准了!不过,下一次,你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你也很棒!可惜上一次在俄克拉荷马,你缺席了比赛。不然的话,我就赢你两次了!”
……u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