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德苏战争(19)


本站公告

    “殿下,我们的导弹项目很顺利,已经研制成功射程均超过1000公里的舰对地,地对地,空对地巡航导弹。”



    “不错,这些导弹的精度怎么样?”虽然问是这么问了,不过雅尼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后世的巡航导弹通常采用惯导、地形匹配、GPS和数字式景象匹配等组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可达10—30米,有的高精度导弹甚至能达到1米以下;且可实现隐蔽飞行、绕障飞行,有效攻击目标。



    而此时的巡航导弹只有惯性制导这一种制导方式,且飞行方式也是直线飞行,并没有绕障飞行等先进功能,精度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非常抱歉,殿下。”布劳恩博士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这几款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达不到300米,我们正在加紧研制光纤陀螺仪。”这些巡航导装载500到700公斤重弹头。即使700公斤弹头的装药量杀伤半径也达不到300米,也就是说这些巡航导弹不可能精确摧毁某个指定目标。



    机械陀螺仪的精度也不是不能提高,后世美国发明了名为AIRS的惯性制导系统。这套系统极为复杂,仅其最核心的机械陀螺仪就由19000个零部件组成,堪称机械陀螺仪时代的顶峰。这套惯性制导系统可使美军“和平卫士”洲际导弹圆概率误差小于40米,丝毫不比早期的卫星制导逊色。



    可这玩意的价造价也是天文数字,AIRS有3个加速度计,1个加速度计的造价就高达30万美元,需要耗时6个月才制造完成,整个AIRS的研制费用可想而知。如此昂贵的装备令美军也难以承受,苏联解体后“和平卫士”立即下马。之后发展起了光纤陀螺仪,激光谐振陀螺仪等先进陀螺仪。而AIRS研制中技术的复杂度、先进性、高精度却堪称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奇迹。



    而雅尼克压根就没打算研究这种做到极致的陀螺仪,也就对这些导弹精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要能命中一座城市算是成功了,精度可以慢慢改进,弹道导弹呢?”



    既然已经发射了卫星火箭,哪怕是洲际导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火箭而言,它即可以作为武器,也可以用于航天发射,区别只在于火箭上面的有效载荷。如果火箭搭载的是战斗部,那么它就是弹道导弹;如果它搭载的是卫星或飞船,那么它就是一次航天发射。一个国家如果具备了发射卫星的能力,也就相当于拥有了中程以上的弹道导弹。



    只不过弹道导弹在进入太空之后还要重返大气层,因此它在制导控制程序上和弹头耐高温方面与航天器有所不同。



    正因为火箭与弹道导弹之间存在着极强的通用关系,早期的火箭与弹道导弹都是相通的,很多航天运载火箭都脱胎于弹道导弹。比如苏联同一种火箭分别在1957年8月和10月将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送上天,苏联的第一枚洲际导弹SS-6因为作战效能低下,很快就退役改用于航天发射;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丘比特C型运载火箭源自“红石”中程导弹,“雷神”、“大力神”、“宇宙神”等导弹退役后都变成了运载火箭,用于发射各种航天器。



    后来随着弹道导弹开始采用更便捷作战效能更好的固体推进剂,早期火箭军民不分军民通用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航天发射因为更注重推力,所以继续使用液体推进剂。



    “殿下,我们已经研制成功射程达500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射程1500公里的中程导弹,5000公里的远程导弹和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



    后世按照射程将弹道导弹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国际上的通行惯例是:射程8000km以上属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在3000到8000km属于远程弹道导弹;射程在1000到3000km属于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在1000KM以下属于短程弹道导弹。



    “不过5000公里的远程导弹和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暂时不具备实战价值。它们的造价过于昂贵不说,精度误差能达到几公里。”



    这也在雅尼克的预料之中,惯性制导受陀螺仪精度影响,其工作时间越长误差越大。



    这时安妮走过来禀报了一件事。“殿下,东线克鲁格司令来电,包围圈里的俄罗斯族部队要投降,问您要怎么处置?”



    “这些俄罗斯人要投降?”雅尼克不禁陷入了沉思。



    二战时期对于英法美的战俘,德军基本能按照日内瓦公约进行对待,给吃给喝。只要没有遇到德军看守是个心理存在问题的变态,那么一般不会有事。而且对于军官战俘德军也给与优待,他们不用去强制劳动,即使是普通的军官也是如此。不过到了二战后期,德国受到盟军的轰炸各种资源变得很紧张,自己没有多少食物供应,更不可能让战俘们吃饱吃好了。



    但在东线德军就是另一个态度,苏德双方都杀红了眼,对待对方的战俘更是如此。德国以苏联没有签订日内瓦公约为理由,根本就没打算养他们,苏军的待遇可不是差了一个档次。英美战俘对德军折磨苏联战俘也看不下去了,为此提出抗议,结果被德军军官反呛。谁叫他们不加入日内瓦公约?



    事实上斯大林对待德军战俘也好不到哪去,仅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就任由十几万德军战俘冻死、俄死大半后,才将剩余战俘送到西伯利亚集中营去做苦力。



    说不定这也是德军折磨苏军战俘的动因之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或战友被俘后的命运,才会报复性地对待苏军战俘。



    可以说二战中的苏军作战英勇,很大程度上源于“没有退路”。苏军战士明白被俘后不但有国内的一些政策做惩罚,就算落到敌人手里也不会善终,只能选择拼命抵抗。严苛的环境激发了苏军将士的战斗力,这是苏联反败为胜的一大保障。



    如果能给他们正常的战俘待遇,会不会有所不同?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