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送上门的便宜


本站公告

    “王爷,这二十个广告牌,我要买一个月的。”



    众商人全部看过。



    刘钧让刘轩将图纸贴在墙上,令需要购买的商人在上面圈位置。



    这时,一个胖乎乎的商人出口说道。



    刘钧看了看,商人指的位置就在明玉大道和朱雀大道交叉处,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二百两银子。”刘轩算了下,说道。



    “王爷,在下也想买这个位置,且愿意出更高的价。”一个商人瞪了眼胖商人,高声道。



    “这个位置好,我也想要。”不少人商人陆续出声,胖商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商人们急了,刘钧却暗自笑个不停。



    本来他觉得古人对这种广告牌这种新鲜物件接受程度应该不会太高。



    但现在看来,他低估了古代商人的精明。



    估计诗会期间全城贴满胭脂广告让他们开窍了,明白了广而告之的重要性。



    “王爷,这怎么办?”



    见商人争争吵吵的,刘轩和胡为没了主意,也不知道该卖给谁。



    刘钧给了他们一个放心的眼神,饮了口茶,他说道:“诸位不要着急,本王已经考虑到争抢广告位置的事,也有了对策,既然大家都想要这个地方的,不如就价格高者得,如何?”



    “如此甚好。”商人们安静下来。



    这些商人中有不少是同行,都说同行是冤家,他们自然不想让对方得了这个赢过自己的机会。



    “我出二百一十两。”有人先加了价。



    “二百二十两。“



    “二百五十两。”



    “……”



    商人们陆续出价,勤政殿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胡为和刘轩看了眼淡定的刘钧,心里佩服的五体投地。



    心道王爷真是绝顶聪明,什么别有心裁的点子都能想出来。



    这胭脂能卖钱也就罢了,这立的木头牌子也有人抢着给钱。



    虽说这广告牌看起来利润薄,但架不住多呀。



    若是四府的广告牌都卖出去,那也是不少银子。



    二人思量的时候,叫价停在了三百两。



    由一个丝绸长衫的清瘦青年收住。



    “哎,可惜了。”



    “我家酒楼的位置偏,本想靠这广告牌广而告之的,哎。”



    “这余氏胭脂行的少东家真是财大气粗。”



    “……”



    刘钧一直在暗中观察着这些商人。



    今后他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多,说不定以后还要和他们合作。



    这时他说道:“诸位不必丧气,次一点的位置还是有的。”



    商人们闻言,争相一溜烟冲到图纸前圈位置。



    不一会儿上面便多了三十个圈。



    刘轩核对后,一一算出价格,收了银子。



    “王爷,共是三千七百两银子。”刘轩将账簿递给刘钧审阅。



    刘钧看了眼,基本上景阳城最好的位置都被这些商人买去了。



    但是城内多数的广告牌还是无人问津。



    这他倒是不担心,因为很多商人还都在观望。



    如果这些商人因为广告生意好起来,剩下人自会寻上门来。



    选了广告牌,商人们纷纷行礼告辞。



    当只剩最后一个人,刘钧准备让胡为叫那些异国商队进来。



    但那人行礼后却并未离去,而是说道:“在下余氏胭脂行,余晋,见过王爷。”



    “本王便知道你别有所求。”刘钧并不讶异。



    从始至终,这个青年便目光游弋,似是有什么心事。



    “王爷恕罪,在下买广告牌是真,另有所求也是真。”余晋朗声说道,对答自然。



    “是为了胭脂吧?”众商人多唯唯诺诺,倒是体现出这个余晋的胆色。



    余晋面露微笑,“王爷是个喜欢开门见山的人,在下便不绕弯子了,的确,在下亲自试用过王府的玉人胭脂,虽说成色只能算普通,但其神效却令人惊异,不是任何胭脂能比得上的。”



    “大胆,什么叫成色普通,王府的东西也是你能品评的?”胡为不满道。



    现在这胭脂生意对王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自是极力维护。



    刘钧倒没有生气,“你说的是实话,这胭脂里最重要的便是加了秘制的东西,成色好不好,无关紧要,甚至不加入花汁,也可有护肤之用,言归正传,还是说出你的目的吧。”



    “在下想把自家的胭脂作坊送给王爷。”余晋说道。



    刘轩闻言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这余氏胭脂行在景阳城名声很大,景州市面上大多数本土胭脂都是来自余家的胭脂作坊、



    余晋现在竟然说送就送,手笔也太大了。



    “王爷,小心这厮有诈。”胡为的眼角乱转,警惕地打量余晋。



    刘钧没有说话,等待下文。



    果然,余晋接着说道:“据说现在的胭脂都是王府的人做的,王府事务繁忙,不说不可能一直做胭脂,即便能继续做,数量也定然不够卖的,若是有了我家的胭脂坊,那就不同了。”



    顿了下,他继续说道:“而余氏胭脂行只求能够从王府第一手拿到胭脂。”



    “哼,预先取之,必先与之,你倒是聪明。”刘钧淡淡说道。



    不过余晋的提议的确让他心动了。



    制胭脂技术含量低,又挺麻烦的,一直让王府下人做的确不合适,而专门建个胭脂作坊,再招人又需要时间。



    但是从余晋急切想要拿到胭脂来看,胭脂商人很显然嗅到了商机,这才如此迫不及待。



    他相信接下来会有源源不断的商人涌上门来,那时胭脂的需求量就大了。



    “在下只是为王爷的生意着想。”余晋见刘钧面露犹豫之色,知道有希望了。



    “胭脂作坊一日可制多少盒胭脂?”刘钧心下已有了决定。



    在当代企业非常喜欢收购,原因便在于自己建一条生产线和管理体系不如直接买个现成的,到时高层管理人员一换,便是自己的了。



    再者,古今行商大多需要雄厚的背景。



    尤其在古代,商人不依托各方官员是没法在当地做生意的。



    加上大荣朝形势复杂,九个异姓王不说,还有一个造反扶正的汉王,加上朝廷,做生意就复杂了。



    而外面,还有众多国家,他要是自己建商队去各处贩卖胭脂,定然困难重重。



    所以当前最好的盈利模式是当个纯粹的制造商,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



    他余家要来拿货,他自然也会卖。



    现在他又白送个胭脂作坊,他何乐而不为呢?



    反正水杨酸是在王府秘制的,他只需要将水杨酸送到胭脂作坊加入即可。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