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张铭以为他这出表演会被底下的那群一向蛮横惯了的斯拉夫人玩家们所为难。
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直到他话都说完了几秒后,底下依旧安静的像一座坟地。
显然,张铭……不,应该是他身边的周辰获得了底下大多数玩家们的拥戴,这才能够压得住场面。
除了赵曼。
只是在这个场合下,哪怕和周辰一向打来打去的赵曼也知道应该做什么。
只听她神色肃穆的汇报道:
“我们连目前是一个战斗装甲坦克连,采用的是三排制,这两位分别是一排长凯雷姆、三排长桑帕约,而二排长就是杨华。”
赵曼说着,张铭就看到了底下坐在桌子旁的两个不认识白人男生和杨华同时起身,向自己的方向这边敬了一个礼,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
接着赵曼继续汇报道:“我们连原本是隶属于[战熊]下的第一坦克突破营,下属合计有四个装甲连的主要战力编制。所以在进入任务之后,系统匹配给予我们的也同样是四个装甲连。”
“目前而言,我们连的这三个坦克排,每个排都是标配的三辆坦克与一辆排长指挥用坦克。”
“除此以外,作为连级指挥单位的装甲连连部,则分别由坦克连连长周辰以及我这个副连长各指挥额外一辆坦克。”
“所以,全连目前有作战载具一共14辆,其中载具的型号是……”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张铭和在场的大多数人都认认真真的听从着赵曼说出口的信息。
而后,当上“假连长”后的张铭更是结合着这些信息忙得不亦乐乎。
~~
“这个……就是你们嘴里所说的T-28和T-35?”
张铭双手抱胸,眼神迷离的望着跟前的两辆“长得很像”的两辆棕绿色涂装多炮塔坦克。
然后十分熟练的伸出了两只手臂,一手一辆摸在了它们那冰凉的外部装甲之上……
——————————————
载具名称:T-28/1932式中型坦克
类型:履带式坦克
产地:苏联
乘员:6人
战斗全重:27.5吨
车体全长:7.44米
车体全宽:2.81-2.87米
车体全高:2.62-2.82米
涉水深:0.8米
装甲厚度:
车体前部:30毫米
炮塔前部:30毫米
车体两侧:20毫米
车体后部:20-30毫米
车体顶部:10-15毫米
车体顶部:15毫米
车体底部:10-15毫米
动力系统:500马力M17M17L汽油发动机
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220千米
爬坡度:43°
武器系统:
1门76.2毫米1927/32型反坦克炮(备弹70发);
4挺7.62毫米DT机枪(8320发)
——————————————————
载具名称:T-35A重型坦克
类型:履带式坦克
产地:苏联
战斗全重:50吨
乘员:11人(车长/机枪手、3名炮长、3名装填手、2名机枪手、无线电员、驾驶员)
车体全长:9.72米
车体全宽:3.2米
车体全高:3.43米
装甲厚度:11-50毫米
电台:71-TK-1式电台
主要武器:
1门76.2毫米M1927/32型坦
克炮;
2门45毫米20K坦克炮、1挺7.62毫
米DT机枪
发动机型号:910马力M-17M型汽油机
最大时速:30千米/小时
航程:150千米
……
“我了勒个去!我好久没看见这么多人的坦克了,你们设计之初是打算在里面打麻将吗?这都凑够两桌子了呀。”
张铭指着乘员高达11人的T-35重型坦克对着周辰呆萌地问道。
周辰:“……”
“咳咳~”
发了下呆的周辰立刻咳嗽两声化解了一下尴尬。
然后张铭才听着他缓缓的说道:
“这……这又不只是我们苏系这样子的,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世界各国为了增强重型坦克的火力,在“陆地巡洋舰”观念的影响和军舰多炮塔的启发下,早就开始接二连三地研制出多炮塔式的坦克了,只不过种类最多的是我们苏系罢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苏系坦克一向以火力至上为主论调的,所以在那时候苏联军方对坦克‘增加突击力’的要求就十分强烈,很多人强力主张研制多炮塔的重型坦克,作为突破敌坚固防御阵地的主要力量使用。”
“因此,在1932年的时候,苏联的第174机器制造厂的总工程师O·M·伊瓦诺夫参考了英国研制的‘独立号’多炮塔式重型坦克的基本设计方案,接着在当年7月就制造出样车并测试,正式于1933年交由哈尔科夫机车制造厂批量生产。”
说到这里周辰还特意的停了一下,指着T-35边上的T-28中型坦克款款说道:
“T-28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一起制造的,要分辨它们之间的不同最好的方式就是数炮塔,你看看……中央主塔、前面双副塔的是T-28中型坦克;中央主塔、四周副塔的是T-35重型坦克。”
“它们的缺点都大同小异,主要是在于速度低、行程短、装甲防护能力差、造价离谱等等,这也是我和赵曼依旧用T-26和BT-5的缘故。”
周辰耸了耸肩,表示自己说完了。
张铭用三根手指不停的搓着自己的下巴思考着什么,然后在大概10秒后才重新向周辰发问到:
“那历史上它们的火力持续性怎么样呢?毕竟炮塔这么多,火力应该很恐怖才对吧。”
“火力嘛……不错,作为步兵支援坦克是够格了,但是说实话这几种坦克搭载的火炮都不够强劲有力,碰上敌方单炮塔坦克时那短管主炮既无法摧毁敌军的新型坦克,又承受不住反坦克武器的攻击,加上车体庞大且越野只有每小时19公里,直接就造成了它们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掉的窘况。”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由于炮塔太多,在激烈的战斗中,位于车体中间的车长很难同时指挥全车其余10个人和5个副炮塔,所以战斗协调度差劲的要死,因此到后面卫国战争之后都被摧毁的差不多了。”
“原来是这样子的吗?也对,指挥一个炮塔很多时候都够呛了,更别提五个了。”
对于周辰的回答,张铭表示很认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