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八月院考


本站公告

    当李策之下山,回到家中,已过了丑时。



    村里四邻早已睡下,可李家却灯火通明。



    他无故失踪,李家上下自然是没人睡得着。



    “李大郎,你半夜也不回家,跑去哪儿了!全家人都在为你担心,生怕你被周遭邪祟给害了。”



    当周萍望见丈夫回家,不由嗔着脸,用手在他腰间狠狠拧了一把。



    若换了平日,他一个大男人半夜未归众人也不至于太担心,可这是在南山上啊,上个月还出过蛇妖的。



    “我可不是特地晚归,只是受邀吃了一席酒,推脱不掉。”



    李策之抓着周萍的手腕,求饶道。



    “受谁的邀?”



    周萍柳眉微抬,开口问道。



    “南山上的杨山神。”



    李策之指了指南山的方向,认真道。



    家中众人微怔,没想到李策之会说这话,忙问到底怎么回事。



    当李策之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全家人都目瞪口呆。



    “山神请你吃酒,就是为了让你给他送东西?”



    周萍面色狐疑,不解问道:“这南山每月来往这么多人,怎么别人不挑,偏生挑你替他送?”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李策之摇了摇头,对此也感到疑惑与不解。



    祠堂里,牌位上。



    李朝歌已经感应到了儿子回来,同时,任务板块的每月任务,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恭喜完成每月任务:山神之邀。



    奖励:200点香火,开启传奇任务,神道之谜。]



    伴随着一声提示,又一个传奇任务出现了。



    [神道之谜第一环:云山郡的老城隍。



    任务描述:杨山神宴请李策之,只为让他千里迢迢送一块墨黑铁牌给明州云山郡的城隍。



    达成条件:顺利抵达云山郡城隍庙,替杨山神寻老城隍。



    完成奖励:开启传奇任务神道之谜第二环,护身符一块。]



    和之前寻龙的传奇任务不同,这一个传奇任务,似乎不止一环,而且没有时间限制。



    “云山郡城隍庙?”



    李朝歌眉头微蹙,也猜不出这神道之谜到底是什么意思。



    罢了,想不出就别再瞎想了,等完成这一环任务,看到后续,自然能知晓。



    “已经是八月了。”



    李朝歌忽然感慨起来,这已经是他庇护家族的第三个月份了。



    这个月,家里最大的事情,那便是李策之的童生试考。



    只要中了秀才,李家便算是预备士族,便是离开南山村的时候了。



    “中了秀才,李家应当也能跻身寒门了吧。”



    李朝歌心头一动,系统版面顿时弹出了属于家族阶级划分的条件。



    达成下品寒门这一阶级的条件并不算困难。



    家中有纹银百两的储蓄或等值产业,此为其一。



    其二条件,便是家中有秀才功名在身的士族子弟,亦或是于江湖中名头颇响的侠客。



    这两个全部达成,即可完成下品寒门的所有条件。



    “不知达成下品寒门后,祖宗系统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李朝歌喃喃着,倒是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很快又过了半个月。



    自李策之被杨山神请吃酒之后,家里倒没发生过什么大事了,一切如常。



    一直到了八月中旬,这一日,参加童生试考的时候到了。



    这一天,李策之被早早出了门,没让家人相送。



    他独自带上路引,租了辆马车,前往离阳县府参试。



    在大离王朝,童生试,乃是读书人晋升之始,这其中共有两试,分别是县试与院试。



    从开考到放榜,这一段总流程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



    一年只举行一次,若能通过,被录用进入学宫,便是秀才,跻身士族末流,有了许多乡民不曾有的特权,能入学宫做文章,也可选择继续科考之路,中举人,考进士,算是天下读书种子跃龙门的第一道关隘。



    人口近十万离阳县府的繁华热闹,显然是要比总共只有八百多户的南山村强得多。



    街道两旁店肆林立,街上行人各异,有挑担赶路的小贩,有驾车送货的商贾,也有驻足在摊前,挑选首饰的妇人。



    这车水马龙的众生相,让李策之目不暇接。



    “冰糖葫芦诶。”



    前方,有个三十余岁短打扮的男人,扛着一杆靶子,上头插满了糖衣厚实,鲜红如火的冰糖葫芦,在街头巷尾叫卖。



    “小瑜恰巧爱吃,等考试完,倒不妨给他买一串。”



    李策之心神一动,不由想到了自家儿子。



    “不行,得买两串,三妹也最爱吃零嘴,若不给她带点,会落埋怨的。”



    这般想着,李策之穿过安陆街,很快抵达了岳山书院。



    离阳县府历年来的童生考试,都是在此处进行。



    李策之抵达县府童生考试报道的岳山书院时,此处早已汇聚了许多前来试考的学子,他们有互相攀谈,谈笑生风之人,也有试考将至,默默祈祷之人。



    同样有不放过任何一丝空隙,依旧捧着圣人经典仔细研究文章之人。



    “徐兄,赵兄。”



    在人群中扫视,李策之很快发现了两个熟人。



    “李兄今年也来参考了。”



    “见过李兄。”



    这两人都是李策之幼年私塾的同窗,分别是徐达和赵瑞祥。



    赵瑞祥家中是地主,有良田百余亩,专雇长工在家中劳作,故而也不事农活,身体也不壮实。



    至于徐达,家境更好些,他是离阳县府徐家的族人,每日除了读书写字外,许多时候都在青楼作乐,更是早早就被酒色坏了身子。



    与两人相比,李策之的家境自然是差了许多,幼年读书识字大都是在牛背上览读。



    三人虽说家境各不相同,倒是有着颇深的友谊,幼年便是私塾同窗,近些年也时常书信往来,时常聊诗词文章。



    “听说今年童生考,县府共计有三千名学子参加,当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赵瑞祥望着周遭乌泱泱的学子们,不由感叹道。



    “是啊,往年最多时也不过两千余人,今年的竞争越发激烈了。”



    徐达也蹙了蹙眉头:“我已连考四年,依旧没中秀才,若今年再不中,回去非得被老爹揍死。”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