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不知什么时候重拾配剑,又在木板上刻画起来。
他这些年的心思都集中在斩蛇江湖录的记录上,对于江湖见闻的涉猎可谓天下独步。
那怪人并未通报姓名,梼杌便已从他的行事做派中窥破了端倪。
啪啪啪,拊掌声随着一阵咯咯娇笑自高处传来。
房顶站着两名老妪。
左边一位打扮得花枝招展,彩衣霓裳,远望去就像是一只虎皮鹦鹉,若非那一头鹤发,还真难断其年纪。
右边一位相对朴素,着一身青布道袍,看上去年纪似乎更年长些。
她全身挂满了法器符纸,无论神态还是动作都是一副神叨叨的模样。
霓裳老妪俯视场中,向那怪人打趣道,
“一出手就被人看破了,看来你这元凶的名头并未见忘于江湖啊。”
“王鹦鹉,严道育。
江湖也未曾忘记你们呐~”
梼杌面无表情,腕走龙蛇,在木板上又刻下了两个名字。
这两名老妪的身份被连名带姓的叫破,在场众人终于确定了那怪人的来历。
自中华有史以来,至封建王朝终结,只有一位帝王每每史书提及,既不称以帝号,谥号,庙号,也不称字号,均讳为元凶而不名。
这等“殊荣”,就连夏桀商纣周厉赵武都不曾获之,唯有逆伦弑夫血洗宫廷的刘劭独享此名。
昔刘裕代晋,南宋国力日强,
宋武帝一代天骄,发明了“却月阵”这样的立体防御体系,使以步克骑成为可能,也让缺少马匹的江南正权第一次有了北上逆袭的机会。
只是刘裕死后,经少帝之乱,南朝传到文帝刘义隆的手里时,已经只剩了八成家底。
好在刘义隆也是励精图治之辈,虽然武功不及乃父,文治却犹有过之。
刘义隆也是一名高产的皇帝,有子十九人,各个强鸷壮猛,并称九天十地十九人魔。
而今的斩蛇山庄庄主刘昶排行老九,列天魔之末。
文帝长子刘劭,例为太子,只是他性格乖戾,不为文帝所喜。
刘劭自觉失宠,便联合女巫严道育,宫人王鹦鹉企图咒杀生父。
巫蛊向为皇室大忌,事败之后,刘义隆大怒。
好在刘劭精于诡辩,将锅全甩在严道育的身上并助其逃匿。
刘义隆明知刘劭并不清白,但终究不忍对亲生儿子下手。
哪知刘劭不知悔改,仍然暗里勾搭严道育,让刘义隆终究还是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只是慈父之心作祟,文帝与群臣讨论连日,仍下不了决心。
刘劭得知此事,竟然抢先发难,血洗宫廷,唆使属下将刘义隆及一干近臣乱刀砍死,从此便被指为元凶。
刘劭称帝后,九天十地先反了二魔。
义军攻入建康城,据说元凶沉水,王鹦鹉,严道育火焚,总之就是没有一个见了全尸。
但是全国已经张榜大庆元凶伏诛,寻常百姓自然不会生疑。
其后南宋便陷入了长久内乱,国力积弱。
九天十地十九大魔头除了北逃的老九和最终胜出的孝武帝刘骏,其余无一善终。
而今元凶重新现世,看来当日他应是被本门中人联手制服,随后被刘昶救走,带到了北国。
但是刘昶显然也不敢轻易放这凶星出世,因此造了这尊石佛,将元凶囚于佛足窟中,期望能用经声香火感化此獠。
有元凶在剑宗,四大凶奴中未设剑宗席位便显得是一个合理设定了。
刘劭的凶名不仅稳压四凶,而且冠天下,绝古今,元凶之名再无二人。
王鹦鹉和严道育先后跃下房檐,前者向元凶歉然一笑,
“实在是被关的太久,梳洗打扮花了些时间,
晚来一步,还请夫君见谅。”
她的声音依然甜美,语气也颇具少女心,
只要不细看她的面部,活脱脱仍是一个美人胚。
元凶看上去却很不开心,被别人叫破身份,等于是让他失去了做一个霸气开场白的机会。
这一腔怒火,自然只有发泄在梼杌这个多嘴的老头身上了,
“你又是何人?
敢在这里大放厥词?”
梼杌双拳抱剑,且礼且答,
“老夫斩蛇山庄庄主座下四凶奴之一,梼杌。”
这些年元凶一直被关在佛足窟中,对斩蛇山庄的组织架构一无所知,
但是他听到四凶二字,眉头猛地一扬,
“你是什么人,居然也敢在朕面前提一个凶字?”
他自刘承武的腰间拔出配剑,抖手刺向梼杌面门!
剑招似乎出自剑宗腾蛇势,但气质却迥然不同,
那剑舍了蛇之阴鸷,大开大阖,蛮横无理,就像是一只吞天巨蟒,企图吞噬一切挡在身前的事物。
梼杌忙将记事的木架横推到丈许开外,生怕自己半生的心血遭到波及,随后双手握剑横斩,正面迎向那道罡风。
这一斩是心意合一的内家剑,也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斩蛇!
不错,斩蛇。
斩蛇江湖录的所谓斩蛇其实并非取自斩蛇山庄,而是以梼杌自己的成名技冠名的。
这一剑看似平淡无奇,却赌上了梼杌全部心,意,修为,斩向元凶剑意的最薄弱处。
所谓薄弱,都是相对而言的。
蛇有七寸,蟒无七寸,
蟒心有甲,蟒颈生鳞,
蛇可轻言斩,蟒虺岂堪欺?
两道罡风相交,一触即退。
梼杌发髻被削去一半,银发飘散,
一道血口自眉心划到唇角,汩汩地涌着血,
面具早已碎落在地,也不知被剑气斩成了几片。
元凶却依然毫发无伤。
他仰天狂笑,向梼杌赞道,
“不错,不错。
甘战,甘伯武!
想不到西山十二真君,竟然还没有死绝!
斩蛇剑!
名不虚传!
不留退路,方全其身。
你能挡朕一剑,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走吧。”
西山十二真君是以许逊为首的道家净明道十二贤。
许逊在后世与张道陵齐名,并为道家四大天师。
甘战在东晋太和年间便已经拜在许逊门下,到北魏太和之世已经活了一百五十多岁。
熟知道家世系者大概已经了然,这名老神仙还有七十余年阳寿未尽。
甘氏自有夏以来就是著名的占星家,
商以甘盘为国师,周有甘德作星经。
秦汉时期甘氏一族定居甘陵,隐世观星,辟谷练炁,独得长寿之秘。
曹操亦曾宴甘始请教不老之方。
甘战这延年养寿的法门并非出自乃师许逊,而是家族秘传。
他早年曾斩八岐大蛇,悟斩蛇奥义,
自此淡看江湖云迹无寻,
原来竟是隐于斩蛇山庄致力于江湖编年史的创作。
》》》》》敲黑板时间《《《《《
先归纳一些本节出现的知识点。
本节提到了乙二的本名,刘琨。此刘琨非彼刘琨,不是赫赫有名的真?中山靖王之后,在晋人衣冠南渡后依然戍守并州传续华夏香火的晋司空刘琨。而是刘宋辅国将军刘义宾的次子,刘义宾出自刘裕弟弟长沙景王刘道怜一脉,因此也算是刘承武的世叔。
元凶刘劭,和封魔奴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被充分挖掘的宝藏素材。其实刘劭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与手下的大头兵同桌饮酒,称兄道弟。对于同谋的王鹦鹉,严道育,也都舍不得灭口,甚至为了保护王鹦鹉将这位嫁过一次的小妇人娶回了王府。从这个角度说,叫他元凶也有些不太合理哈。
刘宋出了好几个特别有意思得皇帝,前文我们说道萧道成代宋时当朝天子手工达人刘准,生生世世不愿再入帝王家。刘宋的第二个皇帝少帝刘义符,喜欢角色扮演,在皇宫里造了一条模拟市集,自己短衣襟小打扮在那里吆喝生意。前废帝刘子业字法师,神叨叨地真像个法师,太后病了他非说那是鬼上身……后废帝刘昱是个旅行家,经常不辞而别离开皇宫拥抱自然放飞自我。总之这宋宫天子就是一窝奇葩。
甘战,西山十二天君之一,他的师傅许逊死于374年,他死于569年,这长寿之说可不是靠吹的。甘氏一门生平也都是真的,里面比较不出名的一位是汉末甘陵甘始,这个人在三国志左慈传里提到过一次,善养生房中术,以长寿闻名。甘战斩蛇出自道典传说,当然,道典可没有说他斩的是八岐大蛇。岐,歧也。也指植物所生分叉,动物的骨突。所以八岐大蛇,应该指背后或者两侧有肉膜,当中有骨枝撑开的蛇。对,就是类似美洲图腾的蝠翼蛇。不用怀疑语言的问题,日本历史就是用记录的。至于为什么日本会有与美洲类似的图腾崇拜,这是本系列后续作品分说越人东渡时才会callback的知识点,此处就不再展开了。
把本节的几个人物点过之后,下面特别为读者“万年的蛙”解一段语义。蛙蛙同学看书非常认真,在读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时候引用了我一直抨击的某百科观点。关于“三户”的正解,本来不该有什么争议。但是学术界的确有少数学者支持“三户”既楚地屈景昭三贵族的观点。在古代,仅为韦昭一家之说。但是因为近代有一名著名学者支持此观点,百科几乎所有相关词条也都选择指向了这一观点。这位著名学者就是中科院院士,“一代宗师”钱穆,钱老。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挑战钱老的观点,事实上钱老做学问的态度非常严谨,只是受限于当时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考古工作的进展,缺少更多有效证据而已。
但是某百科那些路史专家经常断章取义,并且喜欢自己加料,这种引典还不如不引。比如说,某百科自创了屈,景,昭为楚国立国三贵的说法。啪啪啪!参照我们之前对齐姓的讲解,楚姓也是一般,都是在立国后才逐渐自公族分家成氏的。屈氏出楚武王,武王封子熊瑕于屈,以封地为氏称屈瑕,屈氏出现于前720年。昭氏根据曾侯乙墓的考古结论,基本可以确定出于楚昭王之子熊良,属于以前辈帝号为氏,昭姓出现于前540年前后。景氏来源尚无定说,但是大多数的证据指向此氏出楚平王后代,约在前520年前后出现。事实上楚国还有许多大公族,比如孙叔敖的蒵氏,伍子胥的伍氏,靳尚的靳氏,地位和出现时间都亚屈景昭三族。楚庄王之后庄氏立族较晚,但也是大族。因此不但屈景昭是楚“立国”三贵一说是彻底的胡说八道,就算说他们是三贵,那也是要看年代的。
钱老的《屈原居汉北为三闾大夫考》观点其实比较中立,首先他抨击了学术“主流”将三闾大夫这个官职解析为管理屈景昭三氏公族的特派官员这一说法。他的考证结论是,三闾既三户,是地名。当时的大夫都有封地,是诸侯下分封的一个阶级,大约相当于公,候的概念(周王封公侯伯子男,诸侯下又分卿,大夫,士),所以大夫前加地名是正常称谓。陈国公,琅琊侯这些称呼常见,如果叫什么参谋公,逍遥侯那就不是什么正经爵位名了。而将管理公族的官称为三闾大夫,那要置其他大公族于何地啊(这句是笔者加的,应当标记清楚)?
但是钱老也犯了一个小错误,他在文中说三户这个地方本来属于“鄀”,既商密,密杨。在公元前504年,吴伐楚,楚去郢徙鄀。钱老认为“楚遂踞其故地,而更名三户。三户者,表楚昭屈景三族。”钱老在后文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辨》的短文中,便是顺着这个错误的论点说下去的。我们先纠正错误,再谈正伪。
三户这个名字出现时间,比楚国迁都于鄀的时间早,自然便与三贵氏无关了。这个地方曾经出过一位显赫春秋的人物——范蠡。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云其生于三户,时楚尚未迁都。户这个字,上古鲜用于代指门户,族人。《说文》曰,护也。《六书》云,一扉曰户,两扉曰门。三户这个地方是春秋秦,晋,楚三国之交。日后秦楚主战场,而晋范武子的后代(范蠡)也在这里繁衍。三国在此拉锯。
依《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秋,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
文公五年,秦人入鄀。
这些都是三国争鄀(三户)的实据。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看钱老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辨》。钱老说得很清楚,他列举了汉晋关于三户的解说,认为韦昭支持三户既三族说,最得他心。而苏林,臣瓒认为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司马贞认为这是地名,这些说法都有偏颇。也证明了韦昭说其实是小众观点,在三户这个地名于三族无关的事实上,就更显得站不住脚了。
事实上,现代也有许多支持三户地名说的论文,知网上也是大把大把的,但是作者的名气都不如钱老。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个最有利的证据,接下来就是笔者的个人表演,展示笔者首提的超越性证据。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楚南公。这楚南公何许人也?以前的学术研究挖掘不深,这一点怪不了钱老。因为那时候曾乙侯墓的发掘工作还在很初级的阶段。曾乙侯墓现阶段的文物整理结论告诉了我们几件事,曾国既随国,其先南宫适。曾,随,南,南宫这几个氏,都是出自这个小国的。随国为楚灭,楚善其族,楚南公就是随国贵族,在地位上和黄氏(黄歇),项氏(项燕)都是一样的。南,黄,项三氏都不是芈姓公族,但势力都很大,南姓曾为楚后,黄歇亦曾权倾楚国。鄀国覆灭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只留下了地名,其国早已经不存在了,很有可能就是被随国吞并的,随后来又为楚灭,故楚得鄀地。所以楚去郢徙鄀也有楚昭奔随之说,这说的是一件事。所以三户其实就在楚南公的封地。楚南公是在自己的封地上做了一个一语双关的表态,既表示自己永为楚人,又借用文学修辞表现出了一种气势。其实苏林,臣瓒,司马贞三说都有道理。钱老如果知道后世的这些考古结,了解了鄀,随,楚南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概也会改变他对于“三户”一词的理解吧。8)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