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明知道三名跑卫的能力有限,传球次数依旧居高不下?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库尔特-华纳并没有打算让跑卫来完成推进,而是把跑卫当作进攻战术的烟雾弹,混淆防守组对于传球目标的判断,最终还是依赖自己的外接手来完成推进。
简单来说,双跑卫战术,真正的意图是多点进攻模式,两名跑卫和三名外接手随时可以搭配不同排列组合,进而欺骗二线防守的判断,充分利用华纳持球时间略长、防守阅读仔细、空档捕捉敏锐的特点,确保寻找到最佳传球线路;而且,如此排列组合甚至比陆一奇的四外接手策略还更加复杂。
即使跑卫的接球推进能力平平,但他们依旧能够以站桩棋子的姿态有效牵制住防守组的传球防守布局;更何况,跑卫作为“传球目标”的战术意义不仅仅在于传球线路的排列组合——
维森亨特的如此战术布局还有另外一个无法取代的优势:进攻锋线的口袋保护。
显然,维森亨特也知道华纳可能成为对手集中火力的攻击目标,无论是华纳的比赛风格,还是球队的外接手强势,这些都可能导致华纳成为最强却也最弱的一环,他必须为自己的四分卫提供足够的保护。
看看亚利桑那红雀的进攻组球员配置就能够捕捉到端倪了:
在双跑卫之外还有近端锋雷纳德-珀普(leonard-pope),珀普始终作为球员登场——外接手只两个,但珀普整个赛季作为传球目标的次数只有区区十三次,最终推进77码,也就是说他不是传球目标,而是开路先锋。
珀普更像是第六人,进攻锋线的自由人,时而协助口袋保护,时而掩护开路,时而拆挡配合,一枚战术棋子。
再加上随时可能成为进攻锋线的双跑卫,他们强壮的身体和彪悍的对抗能力都能够为口袋保护争取更多空间,亚利桑那红雀也就在华纳身边布局了重重保护。
换而言之,亚利桑那红雀某种程度上废掉了自己的地面进攻,所有重心朝着传球倾斜,以一柄锋利长矛杀出一条血路——偶尔还会利用第四名跑卫特瑞尔-史密斯(terrelle-smith)来充当第六名进攻锋线,这是一名全卫,站桩能力堪比专业的进攻锋线球员。
一边,跑卫和近端锋可以作为传球目标,丰富传球线路;另一边,跑卫和近端锋也可以补充进攻锋线,巩固口袋保护。
维森亨特的战术特点就在于,复杂,多变,打破跑卫和近端锋在战术全局之中的位置,层出不穷的战术变化让进攻组在对峙交锋之中始终保持主动,同时也让华纳拥有充足时间完成传球。
其实,维森亨特的战术有点类似于陆一奇对于防守组的改造:利用线卫来打破平衡,只是维森亨特用跑卫来打破进攻战术布局的平衡,剑走偏锋地赢得了一席之地。
看看本赛季亚利桑那红雀的战绩就知道了,和绿湾包装工一样,在前期战术磨合、调整、定型的阶段,球队状态起伏不定,胜负也就难以掌控;后期战术逐渐成型,球员状态也逐渐寻找到了正确位置,然后,胜利也就渐渐进入了维森亨特的掌控之中,尤其是进入季后赛后,华纳的状态强势回暖,为他们的连续两场胜利进一步添加了筹码。
面对如此战术,防守组确实需要在对峙层面用绝对实力抢回些许优势,否则很容易就被牵着鼻子走,因为战术层面上,防守组本来就面对着先天弱势,现在又因为维森亨特变化多端的战术布局而陷入更多被动。
对阵亚利桑那红雀,三名外接手的确是关键,却不能只盯着外接手,这也是陆一奇把所有重心压在前线冲传之上的原因——
如果从外接手入手,那么就被维森亨特牵着鼻子走,除非陆一奇拥有一支巅峰状态的二线防守球队,否则确实很难在亚利桑那红雀进攻组面前抢占优势。
但从四分卫入手,却能够通过线卫抢回些许主动权,打破亚利桑那红雀对于跑卫和近端锋的改头换面,毕竟跑卫和近端锋不是本职的进攻锋线,线卫终究能够寻找到空隙和机会的。
从战术层面到博弈环节再到临场执行,面对亚利桑那红雀的这场比赛,确实复杂——按照原本的轨迹,亚利桑那红雀就成功杀入超级碗,最终面对联盟传统防守强队匹兹堡钢人,后者以绝对防守实力正面硬抗,但双方依旧厮杀到最后一刻才决出胜负,那场超级碗决战被誉为千禧年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维森亨特与亚利桑那红雀的实力了,陆一奇确确实实面临着本赛季最硬的一战——
人人都因为亚利桑那红雀常规赛九胜七负的战绩而忽略这支队伍,就好像因为绿湾包装工十胜六负的战绩而认为他们是黑马一样,数据确实能够清晰地看到一支队伍的状态和实力,但对于主教练来说,他们更需要看到数据背后的本质:
亚利桑那红雀和绿湾包装工一样,维森亨特和陆一奇都是刚刚接手主教练的新手,也都是刚刚接手全新队伍的陌生人,他们都需要时间来建立自己的战术体系,也需要空间来调整队伍的竞技状态,常规赛的数据和战绩只能作为参考。
陆一奇绝对不认为亚利桑那红雀是黑马,因为他相信亚利桑那红雀具有击败绿湾包装工的实力和能力;不过,陆一奇并不会胆怯或者恐惧,因为他相信绿湾包装工同样具备击败亚利桑那红雀的实力和能力。
至于胜负结果到底如何,只有通过临场发挥到能够见分晓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瓦特能够看到双跑卫战术的重要性,已经非常难得,初步窥见这位防守天才的天赋。
x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