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是9d,这个真说明问题;确实何老师技高一筹。
6d吗,那真的是差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档次。
何谓境界?
具体来说,6d、7d之间的距离,就是不同境界之间的差别。
小蔡基本不在网上下棋,他的腰椎不好,没办法长时间面对电脑。
偶然间曾经试过一次,对6d一胜一负,相当于就是6d水平。
边喝边聊,差不多十一点,李铁如提议回去休息。
小蔡立即同意。
他还有个小任务,必须领着铁如,回到11楼大教室里去休息。
不然,这么早回去他哪能允许啊?
返回大厦11楼,这个大教室,是本期强化班入门班的教室;大教室两侧分别有一个长沙发。
正好是夏天,可供俩老师晚上休息;虽然条件简陋,胜在不必花钱。
小蔡舍不得直接离开,先告诉铁如,厕所里面有淋浴;这个必要的简单交代完之后,赶紧接着大倒苦水,没完没了的。
直到李铁如躺沙发上,哈欠连天的,他才依依不舍地走了。
次日上午,李铁如就正式开始在中级班上课。
早上八点多他进了22楼,老孟已经等在那里,杨老师已经开始搞卫生。
老孟马上跟他交代一些课程的事。
第一是课程内容,第二是具体课时分配,第三是奖励办法。
表面上大致是这三方面。
入门班的重点在于,让孩子们初步知道什么是下围棋,具体的就是必须学会吃子!
学不会吃子的话,直接就等于无法入门。
学会了吃子以后,才能谈得到第二步;继续学习怎样下”围棋“。
主要学习和运用各种吃子的手筋,稍微知道一点怎么围空。
入门班是无级、十五级、十级、五级,这样四个等级。
学会吃子大概就是十五级,然后水平再提升一些,就是十级乃至五级。
五级水平,差不多应该就了解了一些最简单的定式,基本可以完成普通整盘棋。
大致上,还是互相扭在一起,彼此吃子,一直到没地方可落子为止。
这样能算是下围棋吗?
孩子们基本没有围空的想法,即使无意中围成空,差不多也都是吃子自然造成的。
严格来说这样应该不算,但入门班最多就只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甚至,还有很多孩子好几年都通不过入门班这道最初的门槛呢。
五级以及以上进入中级班。
中级班呢,重点是让孩子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什么是下围棋。
初步接触各种简单定式,进一步学习掌握手筋、死活等知识;简单一句话,就是开始全面学习下围棋的所有方面知识技能。
中级班包括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和初段。
初段及以上可进入高级班。
老孟嘱咐,要求李铁如每天随时都拿着记分簿,每个孩子到来都给他们签到,之后课上最好能给他们分别计分。
讲课与孩子们实际对局相结合,时间大致各半。
计分也很重要,涉及到奖励。
阳台里面放着提前买好的各种各样小玩具,放学等候家长来接的时间,孩子们可以用积攒的分数兑换奖品。
这是提升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举措。
学习兴趣从哪里来?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意义重大。
下面尝试着简单讨论一下。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智商都比较高,而成绩相差很多,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他们是否对学习有兴趣。
因为有兴趣,所以他们学习动力十足,能够主动的面对问题,尝试解决,效果自然也比较好,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哪来的呢?(这是其一)
先来看看苏氏所给我们的两个例子吧。
第1个说的是在研究学生的知识和提问方式时,一位教师有意识的,对学习差的学生提出较容易的问题,而对学习好的学生提出较困难的问题。
另一个也是数学老师,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用了上课的90%的时间,他对班级分成了好几个组,每个组的学生学习程度不同。
对于学习好的组,他不仅不管,还要给他一些超大纲的题,对于学习弱的组,可以结合实际,让他们完成其中一部分,甚至对于个别的学生,他们只要自己选定一些题,能够独立完成就可以了。
瞧,这两位老师,都使用的是个别对待,但有什么区别呢?
很明显,第1位老师的区别对待,会对学生形成暗示:学习优秀者感觉优秀,学习差着感觉差,不自信。
只是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第2位老师的做法,则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挑战自己,取得进步。
这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课堂,在很多时候自己就是那第1种老师。
也难怪,只有一部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另一部学生已经被老师贴上了不行的标签,只能是简单的题他们才能回答,实际上否定了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
当然,不管用什么形式,最重要的莫过于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在每一节课上都有自己的进步。
自己在今后必须好好体会这一点,以免再犯同样的失误。
在例子中,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深刻的指出:
“教师本身对工作缺乏热情,是导致学生课堂冷漠的根源。”
你对工作有热情吗?对所传授的知识有热情吗?
真的不敢非常确定的回答这个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
作为老师,你对工作的热情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你用行动做给了孩子们看,孩子们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以模仿之,包括你的状态。
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有时没有热情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