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三国赵范22


本站公告

    那个峡谷,是真实存在,而不是模拟,峡谷的谷底,也没有水流,因而能够站得下的位置,并不止两列。



    于是,拥堵之后,队伍就粗壮了。



    后面远处的人,猛然间,听到前面有动静,再一望,见到前面粗壮的队形,会怎么想呢?



    这其实就像堵车一样。



    前言远处,一阵乱响,还伴随着鼎沸的人声,一望,前方远处已经由规定的两车道,变成十车道了。



    如果真是堵车,后面的车,不一定会冲到前面去。但现在并不是。



    现在,后面是土匪,无组织无纪律的土匪,不冲到前面去瞧瞧热闹,怎么行?



    加速,就地变成十车道,冲到前面看热闹!



    这样一跑之后,局面还出现了没人的地带。



    “前面发生了何事?”“不知道。”



    “可能是山垮了。”“胡说,山垮了让开还来不及,怎么会拥上前去?”



    这疑问是错误的。真的出现塌方,让开的,也只是附近的土匪,远处的土匪,照样会冲到近处看热闹。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只能容纳两万四千人的峡谷,容纳了超过十万人。



    ——



    峡谷的尾端,是沁水。而这条路,往长治盆地的方向,可以分为三段。三段中的每一段,长度都跟前面那条峡谷近似,二十五里左右。



    第一段,是沁水到郑庄;第二段是郑庄到蒲池,第三段是蒲池到龙背石。龙背石之后,山势就开阔了。虽然仍然还有一段谷,但已经不适宜设伏。



    三段里面的中间那段,郑庄到蒲池,因为山势圆环,构成S形,距离稍长。这一段,两旁高山坡度相对较缓,谷底较宽,并且部分谷底有水。



    另两段,旁边的山势都比较陡峭,谷底比较狭窄,谷底无水。



    其中,沁水和郑庄两个地方,局部相对宽阔。



    这两个相对宽阔的地方,都是因为,与另一条大峡谷相交,而形成的。



    沁水相交的大峡谷,是通往迎头方向的。郑庄相交的大峡谷,是通往孔裕方向的。



    其它地方,虽然也与别的峡谷相交,但因为那些峡谷较小,所以并没有形成像沁水和郑庄那样的宽阔平地。



    ——



    过了许多时候,一支荆南军队,从孔裕方向的那条峡谷杀了出来,强行占领了郑庄那块平地。



    这种峡谷中间的平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这么说吧,平地那边,可以并排站二十个人,峡谷这边,却只能并排站立五人。打起来,自然是平地一方获胜。



    当然,实际上郑庄谷口能够并排站立的人数并不止二十。但打起来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拉大,所以,比喻为二十,也差不多。



    另一边的五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样一来,尽管峡谷一方的人数更多,但因为每次能够冲上去交战的人数并不多,仍然会处于下风。



    所以,这场局面的战斗,困难就在于最开始的时候,夺取平地之战。



    ——



    怎么夺取的呢?其实是突袭。一方有备而战,另一方没有准备。胜负可想而知。



    现实中曾经有段经历,简单地说,就是夺了挟持人质的歹徒的刀。当时的情况,就是歹徒没有防备,一点没有发力。因而夺那把刀,真的是轻而易举。



    但是,做笔录的时候,警察不接受这样的描述,反复启发,敦促笔者写下“由于我力气较大”。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真写了。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千钧一发,哪里有时间去判断我的力气较大,还是歹徒的力气较大。就是看到歹徒分心,没注意,立即动手。所抢的,就是一个瞬间。



    ——



    所以,同样的道理,夺取郑庄,并不是因为荆南军战力更强,而是因为黑山军完全没有防备。



    而在成功夺取郑庄那块平地之后,就战有地形上的优势,据地利而守,成功阻拦两个方向的黑山军,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二十万黑山军,东坞岭至沁水,拥堵了十万,沁水至郑庄,三万。



    另外七万,则在郑庄通往长治盆地的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面十万黑山军开始后移,而东坞岭到沁水那条峡谷,仍然是东坞岭有伏击,其余地段并没有。



    黑山军在沁水平地略加整顿,便往迎头那条大峡谷转移。



    但这边,刚过万庆元,伏击就开始了。



    这回倒是没人看热闹,黑山军齐往后退,直至退到沁水平地。



    总的算起来,十三万黑山军,因为东坞岭伏击,因为郑庄平地被夺,因为万庆元伏击,总共造成的伤亡,不足万人。



    但,因为踩踏,拥堵中的愤怒拔刀,伤亡就超过了万人。



    剩下的黑山军,可以按十万人计算。



    ——



    荆南军队,在这场峡谷战中,出兵三处。其中,郑庄多些。因为郑庄那儿,不仅要夺,而且要守。共两万人,五千在东坞岭,五千在万庆元,一万在郑庄。



    荆南军队不是八万人吗?另外六万在哪儿呢?



    在高平、南陈和北板桥一带。



    这些位置,都在长治盆地的南端。



    而南端,又因为早先,荆南军队多次出击烧屋,而造成了一定的荒凉。



    庄稼被践踏、房屋被焚烧,如果是百姓,如果有政府,那么百姓在政府的安抚和救济下,还可以实行生产自救。



    但在这里,上面是土匪,下面也是土匪。携民为贼中的民,也沾染了一定的贼性。实行生产自救,那是绝不可能的。



    不实行生产自救,自然就是迁移了。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挪一挪,到别的地方才有饭吃。



    所以,荆南六万军队,出现在长治盆地南端,容易得波澜不惊。



    ——



    高平、南陈和北板桥一带,又是怎么个情况?



    且看二十万减去十三万,剩下的七万黑山军的动向。



    郑庄被堵,无论如何都过不去。



    要说翻山越岭,跟上前面十三万黑山军,那是不可能的。



    后退吧。



    这样的后退,并不是正常行军。



    慌乱之中,越走越快,失足、摔跤什么的,暂时就不说了。此处只说,他们的心慌,身体很累。



    头面说过,龙背石之后,已经不宜设伏。



    实际说的是,不宜像东坞岭和东庆元那样设伏。



    过龙背石之后,有条小路,偏向南方,下山之后,就是北板桥附近。



    不走那条小路,继续往盆地走,过野川之后,再次出现岔路。



    这回,两个方向,一个通往高平,一个通往南陈。



    这下就明白了,高平、南陈和北板桥,三个地方,就是战场。



    ——



    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这是兵法上经常出现的。



    以逸待劳,指的是,事先知道战场在哪儿,或者事先选定战场,然后把敌军驱赶到战场。



    我军先到战场,就可以整休,还可以吃饭,处于服服安逸的状态。



    敌军后到战场,由于长途奔袭,身心俱疲,非常劳累,状态肯定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交战,就是以逸待劳。



    ——



    胜利是肯定的,全歼又是不可能的。



    黑山军要跑的,让他们跑。这就跟攻城战中的围三阙一的道理一样。他们能够逃跑,所以他们的意志就不坚决,我军就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得胜利。



    这场战斗打下来,七万黑山军,伤亡两万,跑了五万。而我军,几乎就是零伤亡。



    ——



    五万黑山军,跑到哪儿去了呢?



    没别的路,还是那条通往郑庄的道路。



    再次冲击郑庄,那是肯定确定一定的。但,真的冲不过去。并且,就只有最前头的几十个人能够战斗,后面的黑山群匪有力都使不上劲。



    于是乎,第二天,五万黑山军第二次下山。而六万荆南军,仍然呆在原地没走。



    双方刚一接触,战斗都还没怎么展开,黑山军就又跑了。



    跑就跑吧,荆南军并没有追击。



    这次,虽然存在零星伤亡,但可以忽略不计。



    ——



    人不喝水,据说能活三天。在这里不存在,山中并不缺水,缺少的是清洁卫生的水。



    再次忽略喝下不清洁卫生的水,闹肚子的情况。



    只说吃饭。



    人不吃饭,能活多少天呢?



    民间有儿歌,唱的是“男饿三、女饿七、老太婆饿二十一”。



    好嘛,取平均值,七天吧。



    三天后,就有一万多土匪下山投降。



    四天,又有一万多土匪出来投降。



    第五天,投降的多点,有接近两万。



    第六天,人少,只有两千多。



    第七天,高平、南陈和北板桥一带的六万荆南军整队,踏上了那条通往郑庄的道路。



    ——



    那条道路上,还有土匪吗?



    还真有。



    原本是两种人,一是死坚分子,二是受欺压的人。



    七天之后,受欺压的人基本上都死绝了。



    为什么会死绝,他们之中,难道就没有生命力特别强的人吗?



    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他们的死绝,多数并不是因为饿死。



    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被杀死的。



    被谁杀死?当然是死坚分子。



    杀他们泄愤?不是。



    没那么高雅,就是杀了他们吃肉。



    所以,这回荆南军队上山,把那些吃人肉的土匪,全杀了。



    人数不少,居然有小千五。



    ——



    这边的战斗,共俘虏黑山土匪四万多人。



    四万多黑山俘虏,在北板桥一带休整。



    ——



    再提一下前面的十万黑山土匪。



    前面那十万黑山土匪,实际上,就是被困住了。



    他们跟队伍后面的土匪不一样,他们是有粮食的。



    有粮食又有水,就算被困住,短时间之内,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时间长了,问题仍然会有。



    ——



    前面,把吃了不干净的水,会闹肚子的事情,忽略了。



    那主要是因为,这次出来的黑山土匪,都是打仗特别厉害的青壮年。



    身体好,生命力强,抵抗力也就强。



    但时间长了,还是麻烦。



    ——



    说到打仗,就全提及伤亡。



    伤亡这个词,在三国,与在现代,意思是不一样的。



    现代,伤就是伤,亡就是亡。只要没亡,那就治伤。并且,伤还有各种伤,有轻伤、重伤,最严重的伤,就是致残。



    而在三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三国时期,但凡是自己挺得过去的那种小伤,都不算伤。譬如,手臂上被划了条口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挺不过去的,需要医生治疗的,才是真正的伤。譬如肚子被划开,肠子流出来了,就是。



    三国开始的那段时期,是没有战地医生的。



    后来,仗打多了,因伤死亡的人实在太多,就开始有了极其基础的战地医生。



    而眼下,是黑山土匪。



    黑山土匪里,那来的战地医生?



    黑山土匪不仅没文化,而且还没教养。



    这不是在骂他们,而是陈述一种事实。



    前面说了,有三万伤亡。



    同时还说了,别的地方,譬如北板桥、高平、南陈那边的伤亡。



    但北板桥、高平、南陈那边的伤亡,因为有荆南军队参战,并且荆南军队还是胜利的一方,战后,那些伤亡,就被挖坑埋了。



    而东坞岭、郑庄、东庆元这边的伤亡,黑山土匪会埋吗?



    当然不会。



    荆南军队会埋吗?会埋一部分。



    荆南军队只会埋葬自己能够控制的区域。再远,担心被黑山土匪袭击,自然就不敢动手了。



    黑山军不埋,于是,伤的,就重,死的,就腐烂,最后,都转化为病毒扩散。



    病毒扩散过来,偏偏这边的黑山土匪们,喝的又是不清洁卫生的水。



    并且,他们的生活习惯都不怎么好。



    刷牙洗脸什么的,绝对没有。洗澡,就更不可能了。



    吐啖,必然是就地。



    拉屎不一定,拉尿也通常是就地解决。



    这样的生活习惯,还喝了不干净的水,还有病毒扩散过来,不生病,那才怪了。



    于是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生病了。



    再后,生病的人多了。生病的人过半数了,生病的人战大多数了。



    出现病死的人了,十万黑山款项全都生病了。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