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要丢人了


本站公告

    在历史之中,骂战胜利者很多,最有名的或许是诸葛亮骂死王朗。

    可那毕竟是东汉末年三国初的旧事了,对大宋人来说,比较遥远。在本朝,也有一位高能,善于骂战。

    没错。

    就是苏轼。

    苏轼从小就顽皮,打小就有点激灵过头的样子,大人经常恼羞成怒的指着苏轼训斥:“我要不是看你聪明,非打死你不可!”

    “我要不是看你长的好看,非打死你不可!”

    这些记忆并没有给苏轼带来太多的警醒,反而长大后变本加厉起来。骂皇帝,骂宰相,骂大臣,反正他似乎总有看不惯的人在他眼前碍眼,让他忍不住说上两句。而他骂人的文章也好,诗词也罢,都非常有深度。

    据说,当年御史台为了收罗他的罪名,专门补了不少功课。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骂盐政。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骂青苗法。

    ……

    有些还是千古名句,都是苏轼用来嘲讽人的游戏之作。

    而且,他还经常让皇帝的日子过不舒坦,大宋最重要的节日,不外乎两个,一个是中秋,另外一个是上元。有老话说得好,‘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这大概是一年中最煞风景的事了。可是苏轼却会在这么重要的节日里,给皇帝上眼药,熙宁四年苏轼就干了其他朝臣都不敢干的事,给皇帝上眼药,时间定格在上月灯会筹备之前。

    《谏买浙灯状》让神宗皇帝气地眼冒金星,不得不衰减灯会预算,苏轼顿时大喜过望,以至感泣。心中老大的安慰,皇帝也是可以被教育的想法,自从在他心里冒出后,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在上元灯会之后,他又写了一封奏折,《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还是怼了皇帝一通,大宋的皇帝涵养都不错,神宗皇帝也是如此,可是他完全受不了,明明自己已经虚心接受了,为什么这个苏轼还不依不饶?

    原本想要调他入京的打算,顿时凉了。

    有这么一尊大神坐镇,李逵要是连一个乡下的士子都怼不过,这叫什么——有辱师门。

    骂战的最高境界的就是,骂了对方,对方一脸懵逼,但是已经发现不是好话,然后假惺惺的告诉对方,那本书上有记载,这本书你要多看,对你受益良多。

    按照读书人的礼貌,必然要感谢一番。

    可惜,谭敏并没有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让李逵颇觉扫兴。

    经义考完之后,就是等待一天之后的放榜。

    要是成绩过了,就可以开始接下来的考试。可以说,经义不过是朝廷对读书人的最低要求,是学识的底线。要是连这一道坎都没过去,在读书人之中,也会被鄙夷。

    李逵交卷之后,李云也跟着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嚷嚷:“二哥,我们对一对题。有几道题我有些担心。”

    李逵最反感考试之后对答案。这很影响考试之后到发榜之前这段时间的心情。但只是一天的话,他也不在乎,对题之前还忍不住嘲讽了李云一把:“有疑惑,多半是做错了。你小子的县试悬了。”

    这话真不假,经义题目在科考大县,要是做错了一道题,成绩必然不高。要是错两题,多半要回家继续发奋苦读三年了。李云闻听,顿时如丧考妣,他担忧的看看左右,好在李清不在附近,要不然,他可就惨了。

    “二哥,你都做对了?”

    李云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读书不如李逵,反正一直都差,被李逵比下去,也没有什么丢人的地方。

    要是以前,李逵肯定挺着胸告诉李云,这都不是事,小菜一碟。可问题是,李逵有一道题心中不笃定,正准备回去找书看看。

    “二哥!”

    “嗯……失败了,也不要紧,关键是积累科举的经验。”李逵一反常态的宽慰让李云非常不适应,他饱受李逵的打击,什么时候李逵这厮会好心到宽解自己的过错?

    突然,李云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李逵嚷道:“二哥,你也有做不出来的吗?我就说,这题目太难,我都错了好几道题。”

    看到李云这么雀跃,李逵心头就别扭,一言不合就对不远处的李清喊道:“清叔,我们在这儿呢?”

    李清问讯疾步跑来,还没有站定,就对李云急切道:“我儿考的如何?”

    “我……”

    李云偷偷的瞄了一眼老神在在的李逵,心头如同长满了荒草的院子,就差虫子乱叫一通了。他已经不是两年前的那个李云,动不动就把自己夸的如同沂水县中无对手的强大。当然,这些都是谎言,而谎言被戳穿之后,结果必然非常凶险。

    他琢磨了一阵,只好硬着头皮对李清道:“爹爹,孩儿正准备考下一场,还得去二哥的庄子里苦读。”

    李清愕然,有种不好的感觉涌上心头,儿子这一幕反应,对他来说太熟悉,以至于结果呼之欲出。好在他也知道在外头,儿子也已经是十六岁的小伙子了,真要是闹将起来,儿子丢脸,自己更丢脸。只好沉着脸对李云道:“也好,反正明日放榜。”

    李云闻听,顿觉旦夕之间的大恐怖距离他越来越近。

    等到李清走后,李云才不满的对李逵埋怨道:“二哥,你也太阴险了。”

    李逵不答话,他还在为自己的首场担忧不已。不同于其他学子,他满打满算融入到这个时代读书人身份才两年左右。哪里比得过其他士子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苦读成果?

    按照他们在扬州学习时候,师伯李廳说过的话,第一场,错一题可能就要三年后的结论来看,自己已经站到悬崖边上了。

    至于李云,李逵没好气的对他道:“你还是准备好如何对清叔说,自己连县试第一场都考不过的事实吧?”

    同时,李逵也担忧起来,苏门下场四人。要是县试第一场就折损一半,这绝对会成为士大夫们今年最大的笑柄。

    还有高俅这厮的成绩,还不如他。

    一旦县试第一场,苏门就要十去其八,四人下场折损三人的惨烈结果,简直无法想象,好脾气的苏轼会怎么办?远在扬州的苏轼会不会因为这个噩耗,被提前气死。

    当晚,阅卷房,县令周元,县学教授邹选正在阅卷。

    流程是邹选看过卷子之后,通过就画个圈,然后周元复查之后,要是还是通过,就再画个圈,反之则划个叉。一百多分卷子,有些卷子刚拿到手里,一多半题目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空着,两个偌大的叉叉明晃晃的落在卷首。

    至于誊卷之类的,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手可用。

    周元才批了不到一个时辰,竟然已经快完成了一多半,顿时有点心惊胆战。心中暗暗叫苦不迭:“这沂水县的文治也太让人绝望了吧?一半的卷子,竟然看一眼就能扔了的有二三十份。原本还指望在科举上加点分,好让自己年后的吏部考评能得个上下。”

    “恐怕这科之后,连中上都悬了。如果考评中下,恐怕下一任连沂水县县令这等穷乡僻壤都要成奢望了。”

    周元悠悠的长叹一口气,顿时感觉到当官不易。随即抬头对邹选问道:“老弟,你那里有没有读书的好苗子?”

    邹选哪里不懂周元的意思,相比之下,周元还可以靠着政绩刷一些存在感。可是他是教授,文教本来就是他的主业。要是沂水县的县试真的不堪入目,他铁定又要去当教授了。都是进士出身,谁也不想在一个九品芝麻官的位子上,一直上不去。

    邹选刚想要叹气,突然精神了起来:“县尊你看,这卷子似乎不错。”

    周元急忙起身走到了邹选身边,拿起卷子看起来。一看字,他就认出来了,是弟子李逵的,还算不错。

    对了。

    对了。

    对了。

    咦……

    好在李逵的整张卷子就错了一题,要是搁在科举大县,恐怕县试通过真的有点难。毕竟,县试最终也就取十几二十人,最多不超过三十人。沂州有四个县,今年每个县的名额是三十,凑起来可以达到一百二十人参加沂州的解试。

    要是换个地方,李逵的卷子多半也能参加下一轮,但是周元心头却在怒吼不已。

    李逵可是跟着他的老师苏轼学习了两年,难道就这水平?

    邹选见县令脸色铁青,顿感心情沉重无比。

    直到半夜,厨娘胖春送来了宵夜,周元终于定下了参加下一轮县试的名单。对守候在一旁的书吏道:“就这些卷子取了,尔去拟订名单,天亮之后贴到县学门口。”

    “老爷!”

    胖春跟着县令周元紧走了几步,她已经显怀了,但生产还要有几个月。周元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位厨娘的心思,心中暗道:“女生外向。还没有嫁入李家,就已经心都记挂在李家人身上了。”

    不过,周元还不至于和胖春一般见识,毕竟是家里的老人,不看僧面看佛面,许伯可是从小把他带大的家中老人。

    周元停住脚步,悠悠道:“他们都取了!”

    “李逵和李云都通过了县试?”胖春满心欢喜,脸上的激动有点忘乎所以。这让周元心里很吃味,自己当年通过解试,似乎胖春也没有这么高兴吧?

    不过毕竟是周家的老人,周元迟疑了一会儿,对胖春关心道:“这么晚了,我让车夫送你回去。”

    “不用,我男人在外头呢。”

    胖春说话间,就越过了周元,似乎这才想起对周元有点不敬,这才回过头躬身对周元道:“谢老爷。”

    周元满是嫌弃道:“这是他们的运气。”

    没错,周元说的可是真心话。如果李逵,去了江宁府,杭州府之类的大城,加上文风鼎盛的加持,即便县试第一轮过去了,但是第二轮,第三轮呢?

    至于李云的成绩,更是连参加第二轮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好在沂水县读书人太少,李云险险的过关了。而且托了沂州文风不盛福,接下来周元不打算拙落卷子了。经义四十题,错五题被剥夺了第二轮的考试。而第二第三轮考论和策,周元不准备拙落卷子了。因为他发现一个很让他担心的局面,万一县里头连参加州里解试的士子都凑不齐,就尴尬了。

    李逵自然不会在县试中被卡住。但问题是解试就不一样了,毕竟是全沂州的士子。而且只取十人。

    还有几个徂徕书院的学子参加。

    不同于蒙山书院,徂徕书院的名声在大宋还算不错。

    科举虽然有侥幸的成分,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学问的试金石。

    李家庄,李云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拉着胖春的手激动道:“春丽姐,你说我考上了?”

    “不是考上了,是通过了筛选,可以参加下一轮县试了。”胖春毕竟是身怀六甲的人,熬了大半夜,神情有些疲惫。

    李云却浑然不知的指着李逵问胖春:“那么二哥呢?”

    就李云此时此刻嚣张的样子,谁还能猜不出他问李逵成绩的意思?

    胖春嘟弄着:“你是多盼着你二哥考不上?”

    “没有!”

    李云肯定不敢承认,果断摇头否认自己有如此龌蹉的想法。可是他就是忍不住想要知道。

    胖春拍了李云一脑袋,道:“也考上了,不过李云啊!你小子算是险险过关了,但距离你爹的期望,还差的远呢。”

    “没事,我这不是经验不足嘛,这才慌了手脚。要是我能考个十次八次,绝没有失手的道理。”李云嚣张的样子,顿时让胖春很无语。

    县试参加十次八次,这位竟然下了死心,要和县试过不去咋地?三年一次的县试,非要考个二三十年才罢休?

    真要是有才华的读书人,解试通过之后,只要有心,就能参加太学的入学考试。对普通学子来说,太学的入学考试很难。但对通过解试,参加过省试的学子来说,并不算太难。

    真没有人去和县试去纠缠一辈子。

    翌日,鸡鸣三通。

    艳阳高照。

    衙役拿着准备好的名单,走出了县学大门。

    门外早就有士子等待,见到衙役的那一刻,顿时高呼:“放榜了,放榜了!”

    “谭师兄第一。”

    “谭师兄威武!”

    谭敏一如既往的承受着周围士子的吹捧,目光却一直落在了榜单上。李逵第二的名次让他有种出了一口恶气的舒坦,最后看到李云,甚至落到了三十名开外,心中顿时豪气冲天:“李氏兄弟,不过如此!”

    8)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