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经筵场上风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玖)(补章)


本站公告

    庄柏寒还没来记得反应过来啥情况,那砂锅大的拳头一下子就轰上了脑门!



    他一时间感觉到右脸颊一疼,随后整个脑子好像全晃荡起来了。



    眼前一片发白,不由自主的一咧嘴几颗牙齿“哇~”的一下飞了出来。



    整个人站都站不住,眼见“蹬蹬蹬~”的歪斜了好几步“扑通~”一下翻倒。



    随后便是“噼里啪啦~”的无数脚,纷沓而至踩的地上的庄柏寒哇哇乱叫。



    “砰~”的一脚,不知道谁揣在了他的鼻梁上。



    顿时庄柏寒感觉自己的鼻子就炸开了,一股咸腥味儿喷涌而出!



    这个时候他耳畔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这好像是他的某位同窗。



    “庄柏寒试图收买我等,还出了四百多两银子!”



    “然而我等名教子弟,又岂会为此不顾廉耻!这些银子,便是他给我们的!”



    庄柏寒听得这话,满心敲里吗!



    昨儿晚上你们这帮子狗东西在那青楼里搂着头牌的时候,可特么不是这么说的啊!



    “我等早已与他割袍断义!此等恶贼人人得而诛之!”



    话音落下,庄柏寒便感觉自己背后被人猛踹了一脚。



    “砰~”的一下痛彻心扉,随后便听得一声声的怒吼响起。



    “我等与这恶贼势不两立!!”



    跟着便是“噼里啪啦~”的一顿狂踹,庄柏寒直接两眼一翻就晕死了过去……



    他们这一番操作看的前来的文武举子们是目瞪口呆,满心飞奔草泥马。



    都说这国子监内禽兽多,不仅心黑手狠且不要脸。



    如今一见,这见面胜于闻名啊!



    这帮子贡生们,果然尼玛心黑手狠!



    为了狗命这真是丝毫面皮都不要了,踹庄柏寒下手比谁都狠……



    “醇公此来,是要向朕请辞?!”



    弘治皇帝在御书房里翻阅着面前的奏章,嘴里的话恭敬但声音却没有丝毫尊重的意思。



    周醇匍匐在地上,以头触地。



    “老臣自知,罪无可恕!只求陛下许老臣归乡,终老得葬!”



    弘治皇帝翻阅着奏章的手不可察觉的微微一顿,但很快的翻阅过去了。



    “归乡?!醇公何出此言?!”



    匍匐在地上的周醇,便听得御座上的弘治皇帝淡淡的道。



    “醇公等鸿儒,可是国之栋梁!朕器重,都来不及呢。”



    弘治皇帝目光连奏章都没有挪开,若是周醇此时能够看到弘治皇帝面前的奏章……



    估计他现场就得腿软!



    “调查局奏:鄯善弟子夜出弘文院,往国子监去。密会庄柏寒……”



    “调查局奏:各部已启动‘甲’,弘文院、庄柏寒等人所言尽数记录在案可供陛下查阅……”



    “调查局奏:《帝国时报》初版堪阅完毕,依陛下旨意由钱福执笔撰写完毕……”



    这些几乎都是弘文院、庄柏寒等人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尽数被记录了下来。



    弘治皇帝对于调查局的工作非常的满意,他们没有审判、抓捕权。



    但监视的确实很到位,尤其是自己想知道的任何事情。



    张小公爷对于各项权利的分配,对于弘治皇帝来说极为新鲜。



    但却又极为合适。



    做调查的就好好的去调查,调查完毕复核的就好好复核。



    复核确认了该抓捕的就抓捕,抓捕完毕该提讼就提讼。



    最后按照《大明律》该怎么判罚,就怎么判罚。



    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照章办事就是了。



    自己的工作也轻松多了,因为几个部门之间互不隶属、互相制衡。



    “醇公,弘文注释院还是需要您这样的鸿儒的。”



    弘治皇帝缓缓的放下了奏章,因为最后送来的一篇说到了周醇。



    这位是唯一的一个,放下了架子来皇城里找自己请辞的。



    他的这份羞愧,给他挣得了一条活路。



    但这不代表弘治皇帝会放心他,只有他把拴在京师才会放心。



    “最近些许时日,你且在京师内住下罢!”



    弘治皇帝放下了手中的奏章,淡淡的道:“萧伴伴……”



    萧敬悄然的出现在了弘治皇帝身畔,轻声道:“老奴在……”



    “且安排一番,让醇公可静心读书。莫要叫人打搅了。”



    萧敬微微躬身:“老奴晓得了……”



    说着,他缓缓的起身走到了周醇身边。



    “醇公,且起来罢!”



    周醇听得这话,微微一颤缓缓的从地上站起来。



    萧敬看着他,认认真真的道:“您是这弘治十六年,最幸运的人了。”



    周醇现在还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直至他离开了皇宫。



    在萧敬的安排下,到书坊的一处院子里静养读书才明白。



    整个弘文注释院,从鸿儒到门人弟子尽数被打成了残废。



    如果他没有到京城内,来找弘治皇帝请辞的话……



    顿时周醇浑身冷汗直冒!



    但很快的,他便开始慌乱了。



    因为坏消息不断的传来,随着《帝国时报》的传播整个仕林已经全数炸开了!



    所有弘文注释院中的学派全数遭到了士子们的冲击,他们的学派更是被批的体无完肤。



    《帝国时报》很快的便有跟进报道,各地士子们甚至出现了血书请愿。



    希望陛下能够将弘文注释院中的诸家学派、参与经筵辩讲中的进士举子,尽数罢黜!



    周醇看到这里还不明白张小公爷的谋算的话,他就真的可以去死一死了。



    人家分明是从一开始就算计好了。



    若是他们经筵辩场上老老实实的辩讲,那么此辩他们必败无疑。



    只是这样的惨败,他们还能够留下一丝颜面全身而退。



    顶多是学派以后就得改路线了,必须按照弘文注释院的注解教授。



    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张小公爷取得了胜利。



    他比周醇等人都要年轻许多,一旦掌握了注释经典的权利。



    那么日后只需要熬死周醇等人,再扩大自己的思想学派。



    天下士子们为了考取功名,谁又能够不遵从?!



    悲哀的是,不仅周醇比张小公爷年纪要大很多。



    甚至他们出色的弟子,也比张小公爷年纪要大很多。



    可以预见的是,张小公爷年纪越大影响力就越深。



    只需继续做下去,就能够掌握住大明仕林中的话语权。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周醇等人自知是敌不过的。



    所以他们耍了阴谋。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论及阴谋人家比他们更擅长。



    斗舆论?!



    周醇不由得低头苦笑,他们哪里是人家的对手?!



    张小公爷就是“斗”字起家的,从他扬名之初便开始斗。



    只是最近这些年,他的重心都放在了救济灾民、货殖以及军伍上。



    一时间这些个鸿儒竟然忽略了,这位小祖宗可是曾经在经筵辩讲上骂的刘大夏都垮了的狠犊子啊!



    “醇公不必担忧,您之家眷已然抵达京师。”



    萧敬让人捎来了话:“安心读书,不日便可相见。”



    周醇知道,萧敬没有必要骗自己。



    这是弘治皇帝给他的最后机会,也是给他的唯一机会。



    他是不可能离开京师的了,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要低头。



    “好算计……玉螭虎,好算计啊!!”



    被认为好算计的玉螭虎此时在出现在了山海关,初春的寒风吹过。



    此时的山海关依旧有着很深的寒意,望着远远巍峨的城楼张小公爷哈出了一口白气。



    这里是国朝一直都在建的直道,只是实在人手有限没有修造完毕。



    好在这里本就常年车马行过,又有古直道行之。



    是以车马、战马前往并不困难。



    大明仕林上下鸡飞狗跳,各家学派被拎出来吊打的时候张小公爷已是站在了这雄关面前。



    山海关的总兵官杨玉远远的便看到了张小公爷的车队和军旗,二话不说带着人便下来迎接。



    没辙啊!张小公爷这队伍太打眼了。



    姬武将们那一身火红色的铠甲,整个大明就没第二家人有。



    再加上狗腿王小周管家为小公爷订制的那辆马车,只要是见识过的都一眼看得出来。



    远远的就让亲兵打着旗去报备,随后便亲自打马到车前。



    看得张小公爷下车,这位总兵官可不敢拿大。



    远远的勒住马头报名上前:“末将山海关总兵杨玉,报名求见!”



    姬武将侍大将的樱子那也是见多识广了,笑吟吟的将他迎住接了进去。



    向前走了一段儿,便来到了马车前。



    杨玉看着那英姿勃发的俊俏少年,笑吟吟的看着自己赶紧行了一记军礼。



    “报告!帝国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期学员贰叁玖号杨玉,见过教官!教官好!”



    这一记军礼,那行的是无比的肃穆。



    没人知道杨玉这会儿腿肚子都在打哆嗦呢,生怕这位少年教官又给他一个片腿儿。



    军院里有一句话,叫“不吃片腿儿,必是差生”!



    玉螭虎的片腿儿那叫一个绝,随时随地毫无征兆就一脚过来。



    甭管你哪儿来的武解元、啥世家的家传武艺,在总教官这会儿都是盆菜。



    没见那周寿周子江人号是:“冀北豫南大河枪棒第一、镇八方紫面仙猿铁臂昆仑”。



    还有那许泰,家学渊源三代为将啊!



    这俩在学院里并肩子上,都被揍的满面桃花。



    经常看着他们被这位少年总教官追着揍,打的嗷嗷叫的。



    但也只有他欣赏的学员,他才会亲自纠正你。



    若是看不上的,直接让下面的教官过来收拾拉倒。



    话都懒的跟你废一句。



    “至诚!却是好久不见了!”



    看到自己的学生,张小公爷自然也很是感慨的。



    杨玉乃是京卫人,祖上是鞑靼。



    但大明很奇怪,从洪武帝开始就非常喜欢和重用鞑靼投效来的将校。



    这些将校们多数亦都表现出了非一般的忠诚,不少曾为大明江山死战战功授爵。



    杨玉的祖上只是为他挣到了一个百户,但这小子弓马确实练的不错。



    脱颖而出在北直隶武举中中举,还曾随着小公爷去迎灾民。



    所以两人算是老相识了,只是这娃那会儿被揍怕了……



    “教官!知道您要来,羊都在城里准备好了!”



    看着小公爷笑开来,这杨玉才松了口气。



    拍了拍这小子的肩膀,尽管一个少年人长辈模样的拍着一个虬髯大汉的肩头显得有些滑稽。



    可这里没人敢笑,可都知道这漂亮的小公爷那下手起来有多狠。



    “有心了!朵颜三卫有什么动向?!”



    张小公爷安步当车,背着手走在前面。



    杨玉听得小公爷问起,赶紧垂首道:“朵颜三卫最近挺不老实的,人马越界颇多……”



    “末将已经派人多番告诫,并多分堡子加强警戒……”



    张小公爷哑然失笑,看来牟斌这位老同志看着其他人立下大功总算是按耐不住了。



    确实也是啊!



    汪直这老家伙,率领着谍报司在西南连灭两国。



    他牟斌堂堂情报局,拿着原东厂及锦衣卫的北部资源却还无甚建树。



    这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朵颜三卫,这就是牟斌要证明自己的地方。



    也是他为自己争取进入元老院的机会,毕竟没功勋说话不硬气啊!



    “女直人呢?!他们如何?!”



    杨玉听得教官问起女直人,不由得楞了一下。



    这会儿的女直人直接就是一盘散沙,若是此时你跟大明任何说大明将亡于女直人手。



    那么整个大明上下,能把牙都笑掉了。



    别说这会儿了,便是到了李成梁时代大明对女直人亦几乎是生杀予夺的。



    大明对于女直的管理几乎都是散养式的,也很少管他们互相之间的攻伐杀戮。



    女直这会儿更是一盘散沙,大明便将他们分作三部:建州、海西及野人。



    反正他们咋打打杀杀都不管,只要在他们的地盘上瞎闹还承认大明就行了。



    他们确实这会儿也都是散装部族,互相之间都不服气、攻伐甚多。



    这会儿要是蹦达出一个人给他们说,咱们联合起来占了大明罢!



    估计各女直部族的头人会二话不说,把这人捆了送山海关请赏去。



    “呃……三部都很平静,前些时日还遣人来采买。”



    也是因为这些情况,所以杨玉对于总教官居然关心女直人感到莫名其妙。



    那票女直人很老实啊,而且也不敢抢商队。



    顶多偶尔跑去高丽那边搞搞震,然高丽就哭哭啼啼的跑来告状。



    “唔……回头安排一下,女直这么散养互相攻伐亦不是个事儿。”



    张小公爷来之前就想好如何解决了,现在解决这个隐患还很容易。



    若是拖延下去,难保不出什么祸患。



    驱虎吞狼!



    让女直人卖一番命,也给他们一番好处。



    与其就这么放任他们在边疆瞎混,不如把他们纳入体系之内。



    彻彻底底的融入进来,这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末将明白!”



    张小公爷点了点头,却突然停下了脚步。



    “迎我的队伍,让他们散了!我俩小酌一番便是,城内我也不好进……”



    杨玉点了点头,嘿嘿的笑着搓手。



    “教官的习惯,末将明白!那边的营盘早准备好了!”



    哟~!小子阔以啊!上道!



    读到了教官夸奖的眼神,杨玉不由得挺起了胸膛。



    “嘿嘿嘿……教官,回去后能不能让调末将去打几仗啊?!”



    看教官心情好,杨玉赶紧低眉顺眼的恭声道。



    “祖上挣了个百户,不能到末将这儿啥都没给子孙留下罢?!”



    说着,还偷偷看了一下小公爷的脸色。



    见他没有不愉,这才继续道。



    “您不能厚此薄彼啊!老许、老周他们俩现在都上校了,末将却挂着中校实在不成话……”



    这小子别看样子粗豪,那心思细腻着呢。



    一边说一边看小公爷的脸色,见他没有不高兴才接着道。



    “再说了,这也给您丢人不是!”



    这无赖的语调让张小公爷哭笑不得,转过头在他的头盔上“当~”的弹了一下。



    顿时叫杨玉的耳朵“嗡嗡嗡……”的作响,按住了头盔顿时不敢说话了。



    “臭小子!翅膀硬了,想飞天呢?!”



    杨玉赶紧说不敢,顺便还向后缩了两步生怕吃片腿儿了。



    “好好将此番事宜处理完毕,仗有得你打!”



    说完,便径直向着城外的那处营盘走去……



    冀北豫南大户拢计三十二家,做主的当家人如今齐聚藏州城外的一所不知名的寺庙内。



    这些个平日里呼风唤雨的地方头面人物,知县知府甚至布政使都得给几分薄面的大族当家人。



    如今全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坐在此处。



    “诸位!让诸位来可不是听诸位叹气的。”



    为首的乃是一名老者,穿着一身的居家道袍望着众人。



    眼见他的话引的这些个当家的全都循声望来,这才继续道。



    “如今诸家学派的情况,想必诸位都知道了。”



    废话!这特么能不知道么?!



    原本还以为这些鸿儒名士们要到弘文注释院修订典籍,自家的子弟也能落好处。



    到时候家族里多考几个举人出来,话语权就更大了。



    没成想他们这尼玛不经打啊!



    他们自己倒霉也就算了,还连累了自己这票人的子弟。



    这些学派能兴起维系下去,自然也是跟这些地头蛇们的支持分不开的。



    学派要发展,这要不要钱?!



    著书出来要印发,这又要不要银子?!



    一家老小吃喝拉撒,还得有弟子排场。



    同时结交其他名士,大家互相造势抬轿子、拿名声。



    这又要不要银子?!



    这些世家大族,就是学派的资金支持者。



    本来互惠互利的关系,没成想这一夜就崩塌了!



    学派的烙印原本是可以同窗、同门互相扶持,如今却成了要命的符咒!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