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铁轨虽好修筑贵,螭虎思变有新招


本站公告

    在熊孩子的带领之下,小公爷看了一圈他从多处秦旧驰道上找来的遗物。



    总算是明白了一个大概。



    驰道和直道一直都以为是同一事物,但刨根究底的熊孩子很快的发现了这两者的区别。



    驰道的五十步正好是双马可并行的大小,若是作为驿道使用却又不合常理。



    而如此规格的驰道中,发现了残留抑或是沉积下来的原木。



    它们被榫卯钉接在了木板上,形成了一条条轨道。



    这又符合了古籍上载的“厚筑其外,隐以金椎”,为何要“厚筑其外,隐以金椎”?!



    就是为了筑起这条轨路。



    被发现废弃、还未腐朽的石轮板车,和车前的车辕都无声的说明了它的用法。



    这简单说就是专属于运送物资粮秣的,并非是行军的。



    行军的路线采用的是“直道”,就是那些用盐炒熟了土重新覆盖下去导致不再长草的“直道”。



    那些是日常行军、往来所用,但运送物资则是采用的“驰道”。



    这……就是秦代版本的货运专线啊!



    小公爷心里苦笑,果然!一个熊孩子不可怕。



    一个聪明的熊孩子,而且还是拥有着巨大能量的聪明熊孩子才是可怕的。



    比如朱厚照小朱童鞋这样的……



    “秦时的工匠果然厉害!本宫着人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其钉板都极为讲究。”



    小朱童鞋对于自己的发现,很是兴奋。



    “底层板木,相隔间距正好为马踏空隙!”



    说着,小朱童鞋两眼放光:“就是说,战马每踏出一步都正好踏在板木上!”



    “如此一来驮马则不敢稍歇,驰道均输可快直道数倍!载重多之数倍!”



    小朱童鞋说到此,顿了顿幽幽的道:“大秦工匠,奇才也!”



    玉螭虎并没有说话,而是走到了那辆停放在铁轨上的马车边上默默的观察了起来。



    马车的车厢是特制的,有着三对车轮长约两丈有余。



    车厢为钢铁骨架,辅以硬木为板。顶部可开合。



    车轮也很特殊,外宽可扣在车轨上内里则是多出一截卡在铁轨上。



    这与后世的老式火车轮毂极为相似,而前面比较特别的是有车夫赶车的位置。



    打开车门往里看,上面还有个杆子似乎是用来减速刹车的。



    “有铁轨负重,此车双马之下可载八十石!”



    小朱童鞋两眼放光,走到了这马车前嘿嘿的笑着道:“咱们如今的驿道,车马行马车一个时辰三十里。”



    “而此车满载,可一个时辰达五十里!跑上四五个时辰不是问题!”



    张小公爷呼出一口气,这已经算是了不得的速度了。



    毕竟驮马不同于战马,即便是战马保持匀速在老式泥路上飞驰一日跑八百里已是了不得了。



    战马毕竟还是生灵,它会累、需要歇息换马。



    而驮马以匀速行进的话,老旧泥路上时速能够达到十里就算是不错的好马了。



    大多数商贾都会爱惜马力,一日顶多行进二百余里就会停下来。



    新式的水泥板路上这种情况得到了巨大的改观,一个时辰满载下跑三十里已经让无数人很是惊艳了。



    载重直接多了二十石,而速度提高了十五里!



    “本宫琢磨,此可仿于各地驿站。”



    显然,熊孩子的思维是彻底的放飞了:“每五十里一站、百里为一驿,换马、马夫可保证马速!”



    “若遇临急,可日夜飞驰!一日夜可跑五百余里,边关有事均属粮秣亦不过数日可达!”



    说着,熊孩子的两眼放光:“还可运兵、战马、军械……等物,只需数日便可以抵达!”



    “平日里可用作货物、人员均输,如此车马自然比外间的快上许多了。”



    这特么……不是火车的作用么?!



    张小公爷目瞪口呆,这熊孩子的脑子转的可真够快的。



    “此事虽是大好,但现下直接开建却是不易……”



    熊孩子倒是没有反驳这点,他也知道这事儿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现在这一截的铁轨不过是不到三里地儿,花费的银子就烧掉了近千两之多。



    虽然这是实验性质的制造,但即便是大量产出那成本也低不了。



    即便是二三十两一里地儿,那也足够可怕的了。



    毕竟相较起直道的修筑,这直接高出了十倍的成本啊!



    再说了,这上哪儿找这么多马匹沿途备着等车辆过去换啊?!



    沿途站点的营造、人手,养马的成本,这些可都得要钱的。



    这成本算下来,又得多少钱啊?!



    直白的说,就是四个字:投资巨大!



    如果还要加四个字的话,那就是:回收时间过长。



    各家勋贵、商贾、商帮们自不必想了,现在直道方面的修造虽然已经开始盈利了。



    然而这成本还没有收回来呢,且各家现在铺开的摊子很大。



    每年的盈利是不少,但要砸钱的地方也不少啊。



    “邦邦邦~”张小公爷踩了几脚这地上的铁轨,疑惑的道:“纯精钢所制?!”



    小朱童鞋听得这话一脸高兴,放下了想法点头道。



    “是哩!本宫翻了好些古籍,让铸造司大匠们反复试了百余次试出来的!”



    张小公爷顿时对小朱肃然起敬,他没想到这位太子居然会如此上心。



    甚至都将这精钢给炼出来了,而且明显这已经比之前的铜钢合金更加的坚硬、更有弹性。



    “殿下,长大了啊!这精钢,恐怕是耗费了殿下不少精神罢?!”



    被小公爷这么一夸,这太子顿时笑的是狗牙龅出。



    便见他叉着腰哇哈哈哈的笑着:“那是必然啊!本宫出手,岂能空手而回?!”



    “这精钢耗费了本宫好些时日,几乎是日夜不断在试呢!”



    说到这里,这位太子爷不由得叹气咕哝:“父皇就是个小气的,不过烧点儿材料就骂本宫……”



    小公爷闻得此言不由得一愣,正好张永这个时候过来了。



    于是便打着眼色过去,张永见状不由得苦笑作揖。



    “小公爷,您是不知道啊!太子这段时间,烧掉的材料都近五千两了……”



    小公爷点了点头,这就难怪弘治皇帝心疼了。



    五千两啊,这不是五两、五十两。五千两,足足可以在京师买下数百亩好地了。



    这娃子玩上些许时日,就把这银子给烧没了。



    弘治皇帝不心疼才怪了,没一把掐吧死那都是亲儿子了。



    “莫担心,此时我亲自去与陛下说项。”



    大明朝的这些人不知道,张小公爷怎么能不知道?!



    要做科研试验,这本来就是要烧钱的。要大把大把的烧钱的!



    尤其是小朱童鞋这种材料学的研究,那银子简直就是水一样哗哗哗的往外泼洒。



    张小公爷上辈子可是接触过这类做科研的,知道玩科研试验这个到底有多烧钱。



    一些小小的材料看着不起眼,甚至听都没听过。



    然而市价那比黄金不知道高了多少倍,比钻石亦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甚至有些材料那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还得等、得找。



    一部分的材料采购的时候,那都不是按克算的。



    是按微克算的,一微克是百万分之一克。



    若是按一克出售,那么这一克的价格将飚升至上亿刀。



    初次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张小公爷那是目瞪口呆。



    实验室里的东西,看似随便摆放着的材料说不准就是啥天价玩意儿。



    “只是,你这精钢的有多么坚硬?!”



    张小公爷对此很好奇,用脚踩的这铁轨对着朱厚照问道。



    “必须坚硬,而且本宫打造了几副铠甲、刀剑都很好用!”



    顿了顿,朱厚照俏眯眯的拉过小公爷轻声道:“做炮,应该也好用!”



    张小公爷眯起了那双丹凤桃花,他现在想的却不是直接用来做火炮。



    “能够钻开,之前我们所用的那种炮的炮膛么?!”



    朱厚照听得这句话不由得一愣,随后下意识的点了点:“能啊!极为简单!”



    小公爷听得了这句话先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随后一摆手。



    “走!我们到铸造图司去!”



    熊孩子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老实的点头跟了上去。



    铸造图司,是各部大匠们要造新玩意儿之前会来的地方。



    各部需要联合起来,包括了铸造、锻造等司部。



    统一进行规划、绘图,然后先造出小模具。



    再讨论修正,最后才会进入正式铸造。



    这是张小公爷在之前军械铸造局初建的时候,立下的规矩。



    现在所有的匠人们都习惯了,他们也发现了这么干的好处。



    这样首先就极大的避免了浪费,其次还缩短了很多时间。



    铸造图司里守门的军卒见得小公爷过来,不由得激动的行礼。



    这是前国防军里老秦地方出来的军卒,随小公爷去过粤北、打过鞑靼。



    回来后因为立下功勋升职了,被调来了这里。



    “总帅好!”



    小公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回头申报考个军事学院!搏杀个前程出来!”



    “是!!”



    带着朱厚照进入了铸造图司,小公爷沉吟了会儿拿过木条开始在沙盘上画了起来。



    小公爷想做的不是用精钢来制作火炮,而是做另一种模式:线膛炮。



    熊孩子虽然熊,但在这种事情上他不会说大话。



    这些精钢的硬度高与原本火炮材料的话,那么它们就可以用于制造手工切割膛线了。



    手工切割膛线其实奥秘没有那么深,甚至这个时候欧洲已经出现了线膛枪了。



    最早刻制膛线的国家应该是意大利,因为1476年的一份文献目录载有“带有螺旋槽枪管的火器”。



    而他所描述的“螺旋槽枪管”,很明显指的就是枪膛线。



    但被记载用于实战的,却是丹麦。



    克里斯琴四世,亦便是1577~1648年之间他们曾在军事上应用这种枪械。



    而且这应该是真的,因为英国的博物院保存着一支丹麦1611年制造的来复枪。



    可这个时候,多数线膛枪都是停留于实验阶段。



    他们不断的对膛线的多寡、深浅,进行射击实验。



    却从来没有将线膛枪用于装备实战,或许是那个时候滑膛枪已经能包打天下了。



    直至后来美国脱离英国的战争爆发,当时的美国人用线膛枪把英国人揍的满头包。



    这个时候欧洲才惊觉了线膛枪对于战争的影响,于是才开始大面积的换装。



    而无论是枪膛线还是炮膛线,要制作起来其实也并不难。



    美国殖民时期,很多人就是自己制枪。



    他们采用的就是简陋的手工膛线拉刀,只是做起来比较麻烦些而已。



    “刷刷刷……”张小公爷先是在沙盘上画下了草稿,然后让朱厚照画在草纸上。



    很快的,一门特殊的火炮还有炮膛横切面就被画出来了!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