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复国定计(三)


本站公告

    “其一,大战已起,各国将相继卷入战乱之中,我可从中谋势。其二,可趁机削弱魏国力量。其三,魏国深陷泥沼,战事若僵持不下,魏国必定再次征兵。而魏国重兵在中山,届时魏国对我中山的控制将会减弱,我可趁机复国。”司马熹一一道来。

    公子羽微微点头,果然没有让公子羽失望。

    “前两条虽也有可为,但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复国。今日招各位前来,本就是为复国之事”公子羽道。

    正如司马熹所说,要想达成复国的条件,就必须让魏国深陷泥沼,更要让魏国从中山撤兵来援。

    而当下,显然还没有满足这样的条件。

    能敏锐感觉到这一点的,非吴起莫属。

    吴起意味深长的看着公子羽,打量公子羽道“公子是想让三晋败北可权衡过魏国的实力吗楚国一方需要何等力量才能三晋败北,公子羽深思熟虑过吗”

    吴起是兵法大家,深知决定胜败的因素是何其之多。

    双方实力对比是其一,主将是其二,天时地利是其三,军心战意是其四,诸如此类还有种种。

    且是公子羽一言两语就能让三晋吃败的

    公子羽面色如常,看向邓席道“三晋固然强大,但非是无懈可击。三晋之军,若一方撤军,大军将全无战意,随而土漰瓦解。楚国见势,必定反扑,而魏国若要守下新土,必定会增兵,中山魏卒稍有动作,我等便可等来复国之机。而要做到这一点,郑国是其中关键”

    邓席被公子羽盯着,浑身都不舒服。

    公子羽之意,邓席大致也听出了三两分。

    邓席开口道“公子是否早有布局”

    公子羽微微点头,非常真诚道“此事还得劳烦先生”

    能受公子羽一声先生,足可见公子羽对邓席的尊重。

    而此时邓席惶恐却是要多过感激的。

    邓席非常不安,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这是他的一次机会,只要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中山复国,他必定会被奉为上卿。

    邓席一咬牙,硬着头皮拱手道“公子请明言,若邓席能为,赴汤蹈火,誓不辱命”

    公子羽见邓席这般郑重,自觉是自己说得有些严重了。

    公子羽放缓口气,道“先生言重了,先生大才,我怎会忍心让先生上刀山下火海呢”

    公子羽缓和了气氛,继续道“楚国景氏弟子已经被奉为士大夫,郑楚已然结盟,从易老的最后一封情报上看,楚国只是想让郑国协助楚国的大军打好即将到来的大战。

    要让魏国从中山调兵,这显然是不够的。三晋之军足以与郑楚甚至是郑楚宋三国抗衡。

    所以郑国的方略必须要变。

    而先生要做的就是说服郑君直接进攻韩国阳翟

    韩国大军虽在都城阳翟不远处,但毕竟是在韩国之外。郑国与韩国紧紧相连,郑君若是果断,将有足够的时日攻打阳翟。”

    公子羽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殿下皆非常人,公子羽把计策说得这么明白,他们不可能看不到公子羽的意图。

    郑国攻打阳翟,不管能不能破城,韩军必定回国。

    大战在即,少了韩国一方,少的不仅仅是人数,还有军心。

    三晋是进攻方,他们可以选择不与出国决战。

    但楚国决对不会放弃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楚王一定会趁机北上,占了三晋近些日子打下来的新土。

    魏国若想守住这些新土,自然就会从中山调来一部分的军队,以填补韩国撤军的缺陷。

    这便是纵横之谋,为中山复国制造的良机。

    而要达成这一步的关键,就在于邓席身上。

    公子羽连同殿下所有人都看向了邓席,反观邓席,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全然没有先前那边紧张。

    邓席自信一笑,拱手道“此事公子大可放心。楚郑既已结盟,此番游说,只不过是给郑公的一个建议而已。公子之策,于郑而言,乃是妙计。郑公再昏庸,也会知攻阳翟的利弊。郑公定然不会拒绝。再而言之,郑国于韩国近年来冲突不断,两国早已结仇。郑国氏族子弟,多死于韩国之手。朝堂之上的士大夫定然也不会从中阻挠。郑席此去,已是十拿九稳”

    邓席本就是郑国人,对郑国的局势、对郑君的秉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邓席本身的身份就是名符大家邓析之后,出身氏族,要面见郑君并不难。

    正如他所言,此番前去已经是十拿九稳。

    公子羽脸上尽是欣喜。

    对邓席拱手道“那我等便静候先生佳音了”

    邓席笑而点头,拱手还礼。

    随即,公子羽环视众人,将脸上的欣喜掩饰下去,很是郑重道“若大势成,复国之计也难保一帆风顺。万事做好最坏的打算,接下来的定计,将不把中山魏卒调走计算在内。也请诸位谨慎行事,方可保万无一失”

    凡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这番布局只不过是为了给复国制造优势。而复国的条件在三晋出兵伐楚时就已经达成。

    中山魏卒或许不会被调走,但只要中山起事,魏国也不可能给中山增派援兵。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吴起微微点头,看向公子羽的眼神已经多了几分敬佩。

    条件如此成熟,公子羽都还能假设最坏的打算。这份沉稳,十个魏击也比不上。

    若是魏击能像公子羽这般沉稳,当初也不会有感叹山河之险一说。他和魏击当日也不会有言语上的交锋。

    吴起离开魏国愈发明白一个道理。

    天下君主不仅要择臣,天下贤臣也同样要择君。

    片刻之后,有仆从端中山城邑图上殿。

    这是一张巨大的纸张,天下仅九霄宫所有,绝无雷同。

    易老缓缓摊开最后一册竹简,而竹简之上的消息则是中山阴女传回来的消息。

    竹简上罗列了从中山到滕国,后在南湖练兵归中山的人员分布。

    中山情况复杂,中山儿郎归中山之后,只能打散分布在各大城邑中。

    而这册竹简则是记载这些人员分布的详细情况,其中已经细化到每一个中山儿郎,以及他们在南湖时所属的军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