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本站公告

    ps:这是防盗章!



    明宣的话让太子夫妇都有些诧异,多年前的事他们仍记在心里,当初明宣对孙氏的排斥厌恶,更甚至还有害怕的绪。



    各种绪证明孙氏对明宣有很大的影响。



    可如今明宣提起孙氏竟然这般不咸不淡,面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绪变化来,这就让太子夫妇心中反倒有些担忧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随着时间流逝,孙氏的事已经对明宣已经没有影响了,但作为父母,太子夫妇仍然担心。



    太子没想再挑起儿子的伤心事,而是转而说起来其他事,对太子妃和明宣说道:“孙氏的事,我会派人去查,你莫要掺和了!”



    才说完这话,就来了一个眼熟的人,那人正是大明宫的总管太监苏正。苏正笑呵呵的对三人行礼,然后才道:“圣上有旨,请两位下和太子妃娘娘过去呢!”



    一听这话,三人都愣住了,还是太子妃出了声,问道:“不知苏公公可否告知,父皇召见我等,是有什么事吗?”



    苏正当然不会隐瞒,解释道:“圣上听说了,太子下那位母孙氏的事,便让奴才召见您等,过去问问。”



    说到这苏正还特意提醒道:“奴才来的时候,甄贵妃正伴驾呢!”



    听了苏正的提醒,太子和太子妃对视了一眼,心中也都有了数,太子妃示意边的宫女递给苏正一个荷包,道:“多谢苏公公提醒了,我等这就过去!”



    一路走到了大明宫,明宣一直沉默无言,让注意到此景的太子妃心中有些担忧,但碍于周围环境,不好询问。



    几人到了大明宫以后,就知道果然如苏正所说,甄贵妃正在大明宫陪建元帝说这话。



    太子几人来时,甄贵妃十分有眼色的退到一旁。显得十分懂规矩。



    对此众人都看在眼里,但在场的除了建元帝,也没人相信甄贵妃只是一个普通的后宫妃子。谁敢小看在后宫掌管大权多年的甄贵妃呢?



    太子一行人给建元帝请安以后,也给甄贵妃行了一礼,按照礼仪来说,太子倒是不用这么做,但甄贵妃是建元帝后宫中分位最高的,就是为了不被人抓到把柄,太子也会注意这些。..org



    建元帝见了太子的动作,微微点了点头,他心中明白,太子对甄贵妃不一定有多尊重,可在他面前没有怠慢的意思,这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



    这已经让建元帝很满意了,毕竟甄贵妃不过一介庶母,太子乃是嫡子,面上的分就可以了。



    这让建元帝想到这次从甄贵妃那里听到的闲话,心中也有了数。



    建元帝开口直接问道:“那孙氏究竟是怎么回事?”



    太子听了一愣,回道:“父皇容禀,今儿臣才找到孙氏,这么多年来,孙氏那里的况儿臣一直没关注过。



    也就是前几明宣过来詹事府找儿臣,儿臣想着明宣惦记着宫里的点心,便让太子妃从宫里送来了一些。可谁知那些点心竟然半道给人换了。



    儿臣后来让人调查,拷问了调换点心的太监,才知道是孙氏做的。



    之后儿臣便让人把孙氏找来,可不知怎么的,这孙氏的踪迹竟是遍寻不到。



    直到今,儿臣边的姜琦,才知道孙氏竟到了求知学院那边闹事,姜琦见状就把孙氏带来了!”



    建元帝听了也是愣住了,他凝眉问道:“孙氏换了明宣用的点心,那点心没问题吧!”



    建元帝作为帝王,疑心病是很重的,第一时间怀疑,那孙氏是不是有意要毒害明宣。



    建元帝这么说,太子正要回答,甄贵妃听了便插嘴道:“下说的这话有失偏颇吧,您这空口白话的,说孙氏犯下了这等罪过,可怜孙氏好歹了您一场,是您的母,何必如此狠心呢?”



    这话一出,中顿时安静了起来,太子没想到甄贵妃这会儿发难,看向建元帝脸上表,可看不出什么,只能说道:“甄贵妃说笑了,正因为孙氏的份,我才没做什么,不然换了旁人,我早就令人查证此事了。这是看在她曾是我母之一的份上。”



    甄贵妃有意要拿这件事毁坏太子在建元帝心中的形象,自然不会任太子这么绕过去,又道:“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是本宫多嘴了!”说着甄贵妃拿帕子遮住嘴,好似被太子的话威胁了一样。



    听到这,太子妃却是忍不住了,说道:“贵妃娘娘说笑了,这入口的点心被人换了,哪怕明宣是小辈,也不能轻视吧!



    父皇容禀,那些点心虽然无毒,但此事本就不是一件小事,这入口的东西,无声无息被人换了,若非明宣早就不喜那些点心,还发现不了端倪,这等手段难道不可怕吗?”



    甄贵妃在一边好似无辜的模样,心里却在暗骂孙氏不靠谱,这等伺候人的奴才,连主子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一开始计划就这么废了。..org连累她在东宫的几个钉子被抓了,后边的戏该怎么唱?



    甄贵妃又要开口说些什么,被建元帝一个眼神给吓住了。建元帝此时也察觉出了甄贵妃居心不良,不想让甄贵妃在这裹乱,直接让她出去了。



    且不说甄贵妃如何气急败坏的被赶了出去,她一走,太子太子妃心中都松了口气,没办法,她在这就是个搅屎棍。



    建元帝看向明宣,温声询问道:“明宣啊,告诉祖父,这孙氏你是不是不喜欢啊,你知道为什么孙氏给你送那些点心吗?”



    建元帝不觉得明宣会在这种事上骗他,而且其实孙氏如何,建元帝并不在意,不过是一介奴仆罢了。只是建元帝听甄贵妃说,孙氏作为太子的母,如今落魄了,到了求知学院那里求见明宣,却被明宣让人赶了出来。



    这点建元帝并不相信,毕竟对明宣的品行建元帝还是特别了解的,只是甄贵妃说,因为此事,太子和明宣的名声在民间不太好听,故而建元帝才召来几人询问罢了。



    明宣刚才一直冷眼旁观,再次听到孙氏的消息,明宣奇异的感觉自己心里竟然十分平静。



    故而在建元帝询问时,明宣很快反应过来,对建元帝说道:“祖父,孙儿猜测,孙氏之所以更换那些点心,估计是想勾起孙儿对她旧那些分吧,只是孙氏怕是没有想到,孙儿早在好多年前,就不再碰那些点心了。



    母妃和父王为了不让孙儿记挂,就没让那些点心出现在孙儿面前过,时隔多年,孙儿还记得那些点心。但怕是孙氏没料到这种况吧!”



    建元帝这么一听,就大概明了了,说白了,那孙氏估计是知道明宣和太子如今一步登天,想着攀附来了,还动用了当初在太子边的人脉,想办法把那些点心送到明宣眼前,让明宣记起她。



    只是这中间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明宣早就不喜欢那些点心,所以一开始明宣便发觉了有人动了手脚,自然直接怀疑孙氏有问题。



    说实话,建元帝从小都养尊处优,对于下边伺候的人的想法并不清楚,但也知道他们伺候人是费了不少心思的,但孙氏这样的作为,让建元帝回想起自己以往被人讨好的景,发现了很多不对,这世间哪有这么多巧合,手下人总能送上他喜欢的。



    下边人就依照他的喜好送上各种东西,已谋取富贵,昔的甄家不就是这样吗,别的不说,甄贵妃各方面都符合他的喜好,看来他的好母真的把他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想到这,建元帝心思就深沉了许多。



    太子等人不知道建元帝竟然想的这么远,若是知道了,也只会觉得高兴。



    但眼下太子和太子妃心中还有些担忧。



    太子看了明宣一眼,然后对建元帝说道:“父皇容禀,那孙氏当年出府,是犯了过错,如今又故意接近明宣,儿臣担心她另有算计,故而儿臣想请父皇准许,让儿臣调查此事。”



    建元帝理解太子的怀疑,也点头准许了此事,又道:“孙氏是朕母的侄女,你让人查此事时,莫要惊扰了母。母她如今在家乡养老,家中子弟也还算忠厚老实。就算孙氏有什么问题,母她也不会有这等坏心思的。”



    太子听了忙道:“儿臣明白,只是儿臣准备让人去一趟孙氏的老家,调查一下。孙氏老家恰好在黄河泛滥受灾的地方,儿臣准备派人跟着朝廷的钦差一起过去,正好路上也能护卫钦差。”



    建元帝听到黄河水灾的事,也不由一愣,叹了口气,道:“这样也好,正好顺路,让你的人一起过去,跟着钦差赈灾。查一查当地的况已经糜烂到何种程度!”



    建元帝这几一直为黄河水灾的事担忧,他虽然不想掀起太大的风波,但是也知道当地的百姓要安抚住才行,不然的话,一旦有出现什么灾民造反的况,那可真的滑天下之大稽了!



    太子这几因为义忠亲王的事,一直深居简出,对此建元帝查证义忠亲王在皇陵弄出那番荒唐行为的内以后,自然知道自己很可能冤枉了太子。



    如今黄河水灾的事,倒也可以让太子插手管一管,省的朝中有些人见太子不管事,就蠢蠢动。



    ......



    有了建元帝这话,太子也终于能放开手脚,开始对黄河水灾的事明目张胆的关注起来。在建元帝看来,太子是不想让东宫私事让外人谈论,所以才拿水灾的事当幌子。



    故而也不知道太子私底下吩咐心腹的事,是调查地方官府的况,以及这次黄河水灾有多复杂。



    明宣私底下和太子感叹,道:“若不是孙氏自个跳出来的,儿子还真怀疑,这是父王您为了光明正大掺和此事,才让孙氏这么做呢,甄贵妃倒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太子对明宣的调侃不可置否,不过等太子回去以后,专门找了学院几个还在关注彰德府那边考察甲骨的几位夫子们。他们都是朝廷命官,自然不好轻易离京,只能每眼馋着彰德府传过来的那点消息。



    因为黄河水灾的问题,其实彰德府当地的况,明宣也并不知道,甚至那些已经在当地考察了许久甲骨的人,近些时内一直没传来什么消息,朝中毕竟是要以赈灾为主的。



    但明宣却对几位先生说,若是他们想去当地亲眼查探甲骨,可以跟随朝廷钦差一同过去。毕竟此次黄河水灾的地方离彰德府病不算远云云。



    很快几位夫子就动心了,明宣就也特意求了建元帝,让学院组织一队考察甲骨的人,跟着朝廷钦差一同过去。



    明宣其实也担心彰德府那里是不是出了事,再加上因为此事,赈灾的人马里尽可以加塞更多人。让父王派去调查的,可以有更多人。



    和调查孙氏的事一样,挂着羊头卖狗,算是另类的用私事办公务了。



    对此太子明面上骂了明宣几句,说明宣故意捣乱,私底下却是求了建元帝,请建元帝答应此事。



    因此不少人都说太子太过溺太孙云云,赈灾之事,关乎朝廷大局,太孙为了几块甲骨,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上古文字,就如此大动干戈,实在不是明智的作为云云。



    建元帝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他也不认为那些甲骨有什么稀奇的,但是毕竟是孙子的要求,也没说要占用赈灾的人手,只是派人跟着,为了路上以防万一罢了。



    而且建元帝还记挂着留在彰德府的几位大儒呢,那些当地的官府,因为水灾的事,当地的消息一直在封锁,建元帝还真担心,若是出了什么民乱,让彰德府这几位大儒出了什么意外,这样那就是罪过了。



    不仅建元帝惦记着这点,那几位远在彰德府的大儒的子弟家人们,也因此对外给明宣说好话,说太孙仁慈,惦记着臣子云云。



    所以很快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也很快消失了,只是明宣心中一直惦记着孙氏,找了个机会,去亲眼见了孙氏一面。



    提示:浏览器搜索+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