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九 卢倾月:你武力值高,你说什么都对喽


本站公告

    吴关很想找个理由离开,但今日李世民兴致很高。



    又如坐针毡地吃喝一阵子,国舅爷长孙无忌也来了。



    他刚一来,杨氏便起身告辞,仿佛很忌惮他。



    是该忌惮的,吴关甚至怀疑,有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杨氏有孕的消息送到了长孙无忌那里,因此他才匆匆赶来,看似凑热闹,实则是打探虚实。



    见吴关亦在席间,长孙无忌倒也算客气,他笑眯眯地接受了吴关的问候,转头便道:“吴郎今非昔比,不过短短半年已名满京城,成了炙手可热的神童,若再大个几岁,怕是提亲的媒婆要将你家门槛踩破了。”



    吴关被他说得面上挂红,不知该如何接话。



    长孙无忌又道:“今日席上皆是才子,不如咱们对诗,我倒很想看看吴郎盛名之下可有真学识。”



    吴关在心中翻了个白眼,这家伙果然是个腹黑的,不出三句话就要算计人。



    李世民倒拍手赞成。对这个有从龙之功的小舅子,他向来十分偏信。



    “诸位皆是文人,确该玩些文的。”李世民道。



    吴关心里苦啊。



    眼下他有两个选择,其一借李太白杜子美之诗,给自己博得美名。



    这当然能大大满足虚荣心,但坏处也显而易见,首当其冲便是改变历史,这绝不是吴关愿意冒的风险。



    其次,这谎言是个无底洞。一个人一旦有了诗名,求诗、约诗的人自然会多起来,他就得不停地作诗,即便旁人他能推辞,皇帝的宴席上总是推辞不掉的。



    很不巧,吴关的诗词储备量十分有限,否则上次他也不至于在褚遂良面前玩拼接了。



    于公于私,他都不想给自己挖这个不致命却很糟心的坑。



    那他就只有第二种选择了。



    吴关冲李世民一拱手,对列席的众人道:“不怕大伙笑话,我这神童之名,确是难副其实。



    我所擅长不过破案罢了,除此以外,莫说作诗了,大字都不认得几个。诸位才是真正的才子,下官绝不敢班门弄斧。”



    长孙无忌又道:“吴郎越这么说,反倒越是高深莫测……是不是啊?哈哈,今日无论如何吴郎都得做首诗,否则我等怕是要记挂上了。”



    他这一起哄,众人纷纷附和。



    吴关却见席间一人淡定地饮酒,对长孙无忌并无追捧之意。



    只见那人缓缓放下酒杯道:“我看这娃娃是个实诚的,不似谦虚,国舅若有雅兴,某斗胆与国舅对诗一篇,如何?”



    他话说得很谦逊,但还是无可避免地让席间有了火药味。



    李世民应对此种状况的办法是:让火药味来得更猛烈些,最好猛如炮弹。



    “两位爱卿,”李世民道:“信本与辅机若仅对诗,怕难分伯仲,不如作诗互讽,看谁辛辣有趣,如何?可先说好,不带记仇的。”



    看着李世民眼中的狡黠,吴关一边感慨这位帝王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一边又怀疑他是不是已经猜到长孙无忌的来意了,因此才用这样的方式警告他。



    可惜,吴关知道辅机乃是长孙无忌的表字,确并不知道这位帮他解围的表字信本的中年人究竟是谁。



    圣上开了口,长孙无忌与那中年人自是不好拒绝,那中年人一伸手道:“国舅先请。”



    长孙无忌低头沉吟片刻,道:“有了。”



    列席众人均做洗耳恭听状。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此诗一出,众人大笑,就连被嘲讽的中年人也笑了起来。



    别说,还真挺形象。



    那中年人许是常年坐在书案前,略有些驼背,被长孙无忌这么一形容,看着倒真像只猴儿。



    “得罪了。”长孙无忌拱手道。



    他嘴上虽这么说,但列席之人都能看出来,他并无抱歉之意。



    中年男人显然已打好了腹稿,对诗道:“锁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桌上众人也在笑,却不似刚才那般笑得自然。



    真狠啊,对方毕竟是国舅爷,他攻击你外貌,你也作势攻击他外貌,礼尚往来一番罢了,谁知你不仅攻击人家外貌,说人家脖子短,头发直接铺满后背,好像在取暖,而且大腹便便,撑开了裤裆——毕竟唐人裤子都是直接开档的——因此只好将裤裆缝起来。



    这么刁钻地挖苦人家外貌也就罢了,竟还说人家的大饼脸是相由心生,心脏所有脸不好看。



    这可就上升到道德攻击的程度了。



    吴关虽只听了个一知半解,确也从桌上诸位的面色看出这位是个不怕捅马蜂窝的。



    英雄英雄,吴某敬您是个拉屎脸儿朝外的汉子。



    长孙无忌也在笑,要是嘴角没有微微抽动,他的笑堪称自然。



    李世民看不下去了,沉下脸,对那吟诗讥讽长孙无忌的中年人道:“你难道不怕皇后听见吗?”



    这话虽说有责备之意,确也先将自己撇了出去,潜台词是:皇后听见了不好,至于朕本人……呵呵,朕不发表意见,二位自行体会。



    吴关在心中一通咋舌,不愧是坐拥天下的男人,随便一件小事就能敲打手下臣子。



    那天喝酒到很晚,李世民后来似乎在齐公的搀扶下离开了。



    他感慨了许多,怀念了许多,提起了从前带兵打仗的日子,还提起打了胜仗回到秦王府以后与手下聚在一起大碗饮酒,犹如山匪一般的日子。



    最后宴席将散时,吴关不知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李世民似露出了一丝落寞之色。



    他终于感受到那高处不胜寒了吧。



    发完最后一句感慨,吴关便睡了过去。



    酒量还是太差了。



    后半夜,他醒了。



    一开始他还迷迷糊糊,翻个身想继续睡,看到自己身处何地后,一个激灵滚了起来。



    皇宫!他在宫里留宿了!



    “吴郎醒啦?”



    一个小太监的声音传来。



    吴关忙试探地问那小太监道:“昨晚……?”



    “昨晚好几位学士都喝高啦,不过还数您醉得最厉害,圣上便恩准您在这偏殿歇息……”



    “那圣上……”



    小太监朝正殿的方向努了努嘴,低声道:“圣上彻夜未眠,在正殿处理国事。”



    行吧。



    吴关也顾不上昨晚丢没丢人了,只想着快些出宫将敕令带给闫二娘母子俩。昨晚他许多次想离席,话刚到嘴边,齐公就冲他摇头,拿眼神警告他,皇帝的宴席,你也敢提前走?咋的你有啥事比皇帝还重要?



    加之众人皆看着长孙无忌的眼色行事,见长孙无忌有心为难吴关,便不住地灌他酒……



    此刻吴关满心焦急,不知闫二娘母子俩情况如何了,更担忧闫寸的安危。



    他起身向着殿外冲去,并对那小太监道:“我得出宫,这……留宿宫中成何体统……”



    “不行啊,宫门尚未开,您也尚未……”



    小太监的话还未说完,吴关已打开了殿门。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李世民。



    按理说,皇宫就是李世民的家,在自己家里他不该鬼鬼祟祟的,但吴关偏就看出了那种背着人干坏事的感觉。



    “那个……”吴关一时语塞。



    李世民倒是瞬间负手而立,一派正色道:“爱卿醒啦?”



    “臣酒品不好,给圣上添麻烦了。”



    “不麻烦,是他们不好,灌一个娃娃喝酒,回头我说他们。”



    “那……谢圣上。”



    吴关正为不知道接下来该说点啥而尴尬时,那追他到门口的小太监突然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冲李世民直磕头。



    只听小太监道:“吴郎要出宫,奴没拦住,奴有罪。”



    “呃……”吴关蒙了。



    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连累别人的本能反应,让吴关接道:“是臣的错,臣有罪,不关他的事。”



    说这话,他也学着小太监的样子跪了下来。



    于是,大半夜的,大兴宫门前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个少年和一个小太监跪在李世民面前,争相抢夺罪过。



    李世民乐了。



    他冲吴关一伸手,做了个虚扶的动作,道:“你起来,跟朕走走。”



    吴关忙起身,跟在李世民身后。小太监也想跟着,李世民却对他道:“你回去吧。”



    吴关心下忐忑,不知李世民要做什么。



    两人沿着大兴宫门口的台阶向下,走了一半李世民开口了:



    “当初你亦在玄武门。”



    “是。”



    吴关心下一惊,谁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在皇帝面前议论那件事,嫌命太长吗?



    如今皇帝主动提起,什么路数?可千万别是卸磨杀驴啊。



    李世民继续道:“你怎么看当日之事?”



    这是又被梦中的鬼怪纠缠了?



    “我……”



    吴关犹豫的间隙,李世民插话道:“今日只有你我二人,你对我说句实话。”



    “圣上身边能人辈出,为何要问我?”吴关反问。



    “你说的那些能人……他们要么追随我数年,从我的胜利中捞得了官爵,自然都劝我想开些,要么如长孙氏那般心疼我,偷偷地寻和尚道士,搞什么驱鬼,剩下的人,一提及此事就吓得只剩发抖。



    你不同,那件事发生时,你就在我身侧,因此我要问你,你也需对我讲真话,我赦你无罪。”



    李世民用了“我”,而不是“朕”。不知他是自然流露,还是有意显得自己平易近人。



    吴关低头沉思,没有立即接话。



    李世民也不催他,两人就这么沉默下着台阶。



    待所有台阶都走完,终于上了平地,吴关道:“圣上觉得自己如何?”



    “你是何意?”李世民不解。



    “我的意思是,圣上是个好对手吗?败给您,丢人吗?”



    李世民没答话,若有所思。



    吴关继续道:“臣私以为,当时的情况对圣上十分不利,您手中兵权被削,身边大将亦被调离软禁,先太子占尽了先机。



    那样的情况下,圣上尚能翻盘,逆转局势,实在令人佩服。臣斗胆一比……若换了臣,败给圣上,当心服口服。”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只吐出三个字:“你,很好。”



    吴关抬头偷偷瞄着天色,掂量着若此刻要求出宫,李世民会是什么态度。



    不等他将心中的弯弯绕表露出来,李世民先道:“你随我去个地方。”



    “是。”



    吴关只得默默跟上。



    他不知李世民要去哪儿,只觉得这处宫殿群可真大,七拐八绕了不知多久,终于到了一处亮着灯的地方。



    弘文馆。



    吴关没来过,但也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起居舍人褚遂良就在那儿工作,他每日记录天子的言行,而后在此整理,誊抄成册,妥善保存。



    褚遂良今日显然也留在弘文馆加班了,时间一晚就睡在了此地。



    因此,当李世民进屋,点亮了灯,惊醒褚遂良时,三人颇是大眼瞪小眼了一番。



    褚遂良有些无奈道:“上次圣上问起,我起居注您不可过目,您就……来此偷看了?”



    李世民被他的直接弄得脸上有些挂不住,气愤道:“朕岂是那种人?”



    褚遂良没答话,但他满脸都写着“你绝对是”。



    李世民从容坐下,只当没看到他的表情,干脆耍赖道:“从前的帝王不曾看过,难道朕就也不能看?”



    这明显就是瞪眼耍赖了,褚遂良以沉默抗议,大有想看也行先杀了我的意思。



    吴关忙打圆场道:“两位,有话好说,要不这么着……圣上保证只看一看,不能……呃……不能强迫史官们修改润色,褚令史就给圣上看看吧……”



    李世民忙点头,“可以可以。”



    褚遂良用眼神询问吴关:你哪边的?



    吴关回之以眼神:没办法啊,褚哥,威武能屈,真的能屈。



    褚遂良:……



    褚遂良:“圣上若执意如此,臣只好遵命,还请圣上依约。”



    “那是当然。”



    褚遂良不情不愿地拿出一本籍册,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接过,从其翻书的样子来看,明显是在寻找对玄武门之事的记载。



    很快,他找到了。



    看过,李世民的眉头皱了起来。



    史官们也不敢写那日的事,语焉不详,一笔带过。



    褚遂良也慌,纵然只有一笔带过,却也是他坚持才记录在了史册上,否则连这一笔带过都没有。



    若是李世民不满意,首当其冲抗雷的就是他。



    李世民的确不满意,他只留了一句话:“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吧,输给我,他不丢人。”



    这是他能给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后的体面。



    做完这件事,李世民心里的疙瘩似乎放下了一点。



    他转身,出了弘文馆,丢给吴关一句“你不必跟着了”。



    他需要片刻独处,需要跟自己聊聊这一晚的心路历程,或许还想在心里跟死去的兄弟说几句话。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