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清军誓师


本站公告

    对于向清国借兵,关宁军将领和幕僚都表示赞成,并一致决定,先退回山海关,静观其变,当天五更以后,关宁军退走,并于走前四处劫掠,尖银妇女,放火烧毁村落。



    老百姓在睡梦中惊醒,纷纷往旷野逃命,手脚稍慢,就被杀死,女的则被强尖。



    当天亮的时候,关宁铁骑退走了,玉田县满目疮痍,遍地尸体,火光和浓烟冲天!



    回到永平,吴三桂将蓟辽总督王永吉的两千多标营收为己有,随即退往山海关,王永吉不愿做吴三桂的食客,率数十亲信幕僚和家丁奴仆逃去了天津。



    当然,吴三桂给李自成回了封信,声称闻知东虏正在调集人马,准备南犯,为确保关城重地,不得不率军回防,待东虏威胁消弥,再率军赶来,与李自成共剿信贼!



    这分明是托词,李自成闻之,大怒,将居住在北城的吴三桂一家三十余口下狱。



    这几日来,随着拷饷范围日益扩大,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老百姓逃往南城,看着那拖家带口的惨象,李仙风愤恨不己,好在三月份已经开春了,老百姓缩在屋檐下,倒也能对付过去,就是粮食成了大问题,要靠荡寇军接济。



    每天派发馒头稀粥的铺子前,排满了长队。



    “想不到闯逆竟丧心病狂至此!”



    高名衡对闯军有着澈骨仇恨,冷声道。



    李仙风只是在李自成一攻开封时被围过城,后随着陈永福射中李自成,闯军退去,并没有切身之痛,而高名衡打过两次开封之战,死伤无数,险之又险,那惨痛的记忆尤在心间。



    李信摆摆手道:“李自成是想整肃军纪的,可惜他节制不了下面人,我们的粮食撑不了多久了,又不能象顺军那样去抢劫老百姓,更不能诈取百姓随身携带的钱财,这几日必须要从通州运粮过来。”



    陈永福点点头道:“还有皇宫里的几千口,也得靠总司令您来养着呐!”



    李信暗感无奈,给老百姓发粮也就算了,再往皇宫里送粮,打心眼里他不愿意,可是不送不行,饿死几千宫女太监事小,饿死了崇祯就是大事。



    李仙风又道:“总司令,这样僵持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顺军一日不退,消耗就难以计数,北京老百姓不能全靠您养着吧,况且从通州过来还有四十里,万一被李自成劫了粮怎么办?”



    李信沉吟道:“若我所料不差,清军不日将会入关,吴三桂已有了降清之意,故引兵退回山海关,一个月内,我、李自成、清军与吴三桂必将决战,拖不了太久,至于粮草问题,我料李自成不敢先启战端,还没胆量来劫我的粮。”



    李仙风与高名衡双双施礼:“华夏国运系于总司令一身,还望总司令小心行事。”



    “我已有了定计!”



    李信点了点头。



    ……



    清庭为南征一事厉兵秣马,在四月初一的议政会议上,以诽谤睿亲王身体不好,不能永久担当辅政重任,挑拨是非为由,剥夺豪格统领的正蓝旗七个牛录,分给上三旗,罚银五千两,废为庶人,随军出征,立功赎罪,并斩豪格亲信俄莫克图、杨善、伊成格,多尔衮也获封为摄政王。



    四月初七,多尔衮以摄政名义,代表顺治,为出兵事到太庙分别祭太祖武皇帝与大行皇帝,焚化祝文,从此,多尔衮的摄政王名义正式确定。



    初八清晨,顺治于大政殿,赐下多尔衮敕印与敕书,敕书写道:其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事大将军当如事朕,同心协力,以图进取,庶祖考英灵,为之欣慰矣,尚其钦哉!



    最后授予了多尔衮奉命大将军印。



    四月初九,多尔衮亲率多铎、阿济格,汉军三顺王、续顺公、洪承畴,范文程、满洲诸贝勒贝子,八旗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等带兵将领,朝鲜世子李溰,三分之二的满蒙八旗,几乎全部的汉军八旗,约合十五万大军,誓师出征。



    大军离开沈阳后向正西行走,然后将折向西南,从蓟州、密云境内进入长城。



    因多尔衮已是摄政王,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乘坐的是四人抬黄颜色便轿,前方张有黄伞,另有大轿,黄毡帐等皇家仪器都是太宗旧物,供他南征使用。



    坐在舒适的小轿中,多尔衮微阖着双目,寻思着近来的局势变化。



    按照之前的计划,崇祯死了之后,大清打着为大明复仇的名义,攻打北京,不让李自成逃回陕西。



    为此,洪承畴还特意上了封折子:今宜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倘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代之更易,如此,庶逆贼扑灭,而神人之怒可回,更收其财富,以赏士卒,殊有益也。



    可是李信秘密北上,打乱了清庭的计划,崇祯居然没死!



    对于荡寇军与顺军混杂在北京城的情况,多尔衮不在乎,甚至认为对自己有利,自己可巧妙挑拨,让双方内斗,清军再出手收拾残局。



    但崇祯没死就麻烦了,就算击破了顺军与荡寇军,难道多尔衮还敢杀害崇祯?



    当初金国把北宋徽钦二宗掠走,生生造出了个南宋,与金国缠战不休,很多人以为南宋没用,在与蒙古联合反攻金国的时候暴露了虚弱本质,可是别忘了,南宋的存在本身就牵制了金国大量的兵力与财富,相对应的,金国使用于北方草原的力量严重不足。



    如果没有南宋,蒙古未必有机会崛起,铁木真很可能还没成长起来,就成了金军的刀下游魂,就因为有南宋,金国处于南宋和蒙古的包围当中,战略形势极度险恶,最终被灭国。



    多尔衮也意识到了这点,皇太极以恢复大金国为已任,但他担心仅仅恢复了大金的版图,仍有可能重蹈大金的覆辙,因此他的目标是彻底灭亡大明,绝不允许南方还有个汉人政权。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崇祯不能死在清军刀下,否则大清不仅没法打着为大明报仇的旗号,还将成为亿万汉人的公敌。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层面,他才真正领会到了李信冒除北上的用意,人家根本不是冲李自成,就是冲大清来的,只要崇祯不死,大清就失去了出兵的正义性与法理基础,复仇还原为侵略,与前六次南下的本质一样,没有大义名份,只会招来激烈的反抗。



    换句话说,没有大清虎视眈眈,李信不会北上,只会任由李自成杀崇祯,把北京搞的一团糟,人心尽失之时,扯起大旗攻打李自成,一战可定天下。



    但有了大清这个变数,李信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崇祯的性命。



    多尔衮这才意识到了李信的难缠,如他这类惯于运筹帷幄的人,不会在乎一城一地,乃至一场战役的得失,可李信也是从战略层面上布局,让他束手束脚。



    偏偏大清南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连他都没法阻止内部的汹涌呼声,如今只能先进关,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丧失了主动权。



    “启禀摄政王爷,明朝平西伯吴三桂派使者携密书一封,从山海卫赶来,求见王爷。”



    这时,帐外有太监唤道。



    多尔衮大吃一惊,把脑袋探出轿子,问道:“吴三桂派的使者是什么人?”



    太监道:“奴婢已经问过,一位是叫杨坤的副将,别一位是个游击,叫郭云龙,都是宁远人。”



    多尔衮急声道:“书信在哪里?”



    太监赶快将吴三桂的书信呈上,多尔衮拆开书信,匆匆地看了一遍,嘴角渐渐浮现出了笑容,暗道:“没想到竟求上门来了!好,好,磕睡送上了热枕头呐,真是天助我大清!”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