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正史,在风起云涌群雄四起的岁末,无数英豪都摩拳擦掌准备问鼎中华的那一个波诡云谲、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旧唐书裴寂传》是这样记载当时还不是最强一支政治武装势力的未来皇族李氏一家子的——
当时,为了掩人耳目,同时也是专门做给已经对李氏豪门起了疑心的隋炀帝杨广看,其时李氏一门大家长的李渊,每都是闭门围棋,一副与世无争,玩物丧志的模样。如此天才伪装,不仅骗过了杨广,就连他的亲儿子也都蒙在了鼓里。
而早已雄心勃勃的李世民,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于是,他不止一次地要求裴寂这个主要陪客在下围棋时,劝谏李渊今早举兵起事。与此同时,李世民自己当然更没有闲着。比如野史就有如此记载,在《虬髯客传》中的李世民,在广罗天下英才的同时,对于那些争天下的潜在对手,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进行吓阻或剪灭。
当时名闻天下的一代大侠虬髯客红佛女,便是在与李世民的一局围棋中,因其天马行空的一子天元着法而远遁海外。
从上可以看出,围棋在当时还不是帝王之家的李氏一门中意义非同小可。不仅如此,当李世民终于击败了所有对手而君临天下,围棋在李氏一门的手中依然还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被自己儿子bī)到墙角的曾经的李家老大李渊,顶着一个什么都没有用处的“高祖”皇帝冠冕,没有做皇帝时,整端坐一尺棋枰前,手握黑白两子,在那里冥思苦想。做了皇帝,依然还是如此依葫芦画瓢地过着这样的子。.只是没有人知道,下围棋的李渊,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李渊。
平定天下后,在国事家事之外,李世民到底算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围棋好者呢?
答案是肯定的。
他帐下很多开国元勋、文臣武将,除了文攻武斗的手段,围棋同样蔚然成。
所谓上行下效,如果皇帝不好这一口,天下没有哪个大臣会傻到一个人自己去走独木桥。
甚至后来在《西游记》里,吴承恩大概为了表达一下心中对这位世上少有的天可汗皇帝的敬仰之,还专门安排了一个节,因为病危,让他的诤臣魏征通过一局围棋,将他从地府中唤了回来。
当然,真正能够证明并代表李世民喜围棋和棋艺水平的,应该还是他的流传至今的那两首专门写围棋的《五言咏棋》之诗篇
“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玩死孙吴意,怡神静俗氛。”
从第一首的“手谈”、“坐隐”等围棋专用语在诗中的应用便可以完全看得出,为皇帝的李世民,不仅可以引经据典,术有专攻,而且并不因为自己是九五之尊便要标新立异,指鹿为马,故意再去生造一些怪癖字眼指代围棋。
一个小小的围棋事,他便从善如流,与民同乐,那天下人还有什么担心,他的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断不是发乎内心的呢?
这第二首,则将李世民对围棋的真实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在棋艺上的真实水平,展露的一览无遗。.
如果说,在他打天下时,在无数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围棋还不过是他之于文韬武略之上的一扇窗户,一个道具。那么到了这时,围棋显然已经成为他思考天下、安邦定国的一种态度和方法了。
至于这两首诗,后来引得刘文静、刘子翼等一些文臣名流,甚至是一代神棍许敬宗的唱和、追捧,那已经是围棋以外的马功夫,不提也罢。
在众多的大唐皇帝中,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了。
说他值得一书,最最有名,当然也是最最香艳的事,首推便是他与四大美人之一的“羞花”杨贵妃的围棋故事。
据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杨贵妃入宫后,将她宠为天人的唐玄宗一刻舍不得分离,除了朝政之外,大多时候都将她带在边。
而乖巧的杨玉环,自然也是心灵手巧不甘做花瓶。
在一次常的围棋对弈中,她见自家的皇帝郎因为一直心猿意马而在棋盘上节节败退,偏巧对手又是皇帝的自家兄弟而非一般的大臣。
急之下,杨贵妃忽然放开怀抱中的康国狷弄乱棋局,使得原本就想悔棋的唐玄宗,顿时龙颜大悦,当即推倒棋盘要求重新对弈。
当然,唐玄宗总体上棋品还是很好的,这从他经常下诏相见的人物就可以窥得一斑。
比如当时的高僧一行,从不会下围棋到精通棋道,除了他个人的悟,唐玄宗明里暗里对他的推动自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后来南唐著名画家周文炬画出一幅著名的《明皇会棋图》,描摹的就是唐玄宗与这些名流文士的围棋场景。
唐玄宗另一件围棋大事,则是延续了之前的南北朝时期便已奠基的棋待诏制度。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述
在唐玄宗一朝,在翰林待诏中特设“围棋待诏”,“其院在右银台门内。在兴庆宫,院在金明门内。若在西内,院在显福门;若在东都、华清官,皆有待诏之所。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弈,各别院以待之,晚而退。”
一代国手王积薪,便是在这种“围棋待诏”的优待下成为皇帝近臣,并因高超的棋艺得以不时地与唐玄宗面对面对局。
相传著名的“邓艾开蜀式”,就是王积薪后来在安史之乱中,跟随唐玄宗逃亡途中,夜遇一对婆媳对弈而悟得,并最终成就了王积薪在围棋史上的不朽之作《围棋十诀》的横空出世。
对于围棋,唐玄宗另一个重大的贡献,还在于对当时等同于藩国属邦的提携上。
公元701年,后来成为一代高僧的本僧人辩正渡海入唐。因其自幼学棋且棋艺不俗,因而与当时还未登顶的太子李隆基相谈甚欢,两人不仅常常纹枰对坐,而且还经常坐而论道。
辨正在大唐的成功,也促使了著名客吉备真备,先后两次以遣唐使团一员之名义,来到大唐,最后将《唐礼》一百三十卷带回本,对本的制度改革和礼仪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吉备真备、辨正等本访问学者在中国对中华文化的成功入学和移植,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他们都是围棋高手,尤其是吉备真备,传说他曾与唐朝围棋名手玄东对局,两人鏖战数十局,互有胜负。后来本镰仓时期有画家以这个故事为素材绘制了《吉备公人唐图》。
公元738年,新罗国王兴光病逝。唐玄宗派出左赞善大夫邢涛为特使,前往新罗吊唁。据《旧唐书新罗传》记载,为了全方位展示大唐风貌,唐玄宗还特别指定当时盛极一时的围棋国手杨季鹰作为邢涛的副手出访。
而代表了大唐棋艺水平的杨季鹰,当然也没有辜负圣意,使出全力横扫了整个新罗棋坛。
但盛极而衰,自李世民、唐玄宗之后,两百年间,虽然也有唐宪宗、唐武宗以及唐宣宗等所谓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和宣宗之治,但大唐李氏皇族一脉的式微之势已然不可逆转。
正所谓国运即棋运,在此后的百多年间,对于围棋而言,便只有“一子镇神头”的故事闪耀着大唐最后的余晖。
据《旧唐书宣宗本纪》记载,“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侍诏顾师言与之对手。”为什么要专门下诏顾师言出战呢?
原来,这位王子棋艺高超,在自己国内已经无人能与之抗衡。来到大唐后,唐宣宗大概有些轻敌,只是随便让一些棋手与本王子下了几局。谁知本王子连战连捷,这也才有了顾师言出战之举。恐有负圣恩,经过一番苦思,顾师言决定祭出自己很少使用的杀手锏,到三十三着时,终于以“一子镇神头”的棋势,直接杀得该王子无以为继,中盘认负而终局。
事后,本王子心有不甘地打探顾师言在大唐的棋份,负责接待的鸿胪寺官员故意戏言,说顾师言不过是大唐第三高手,使得本王子当即仰天长叹道“小国第一,不及大国第三!”
白居易有诗曰“山僧对棋坐,局上竹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大唐及其大唐的皇帝们虽然已经远去,但如同伟大的唐诗一样,掩映在历史深处的大唐风华犹如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耳畔的那一声声敲子,声声清脆悦耳,声声久久不息……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