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三把火,则是重申“禁国中士民交通黑山贼,违者以通贼论。”
可莫要小看这则申明,在当下汉律中可是规定【知人为群盗而通饮食餽遗之,与同罪;弗知,黥为城旦舂。】
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对方是罪犯,而你还给他送饮食物资,与罪犯同罪。
黑山贼拦着山间陉道,大收买路费,沿途商旅若说不知他们是山贼怎么也说不过去。
若是普通旅人被讹诈买路费也就罢了,商贾缴纳大量买路费便是资敌行为,是严令禁止的。
此则申明一旦发布,配合上那两百余具山贼首级,让常山本地士民知道新任国相要大力剿贼是认真的。
对此,普通黔首百姓自然是交手称赞,但那些靠几条山间商路获利的商贾和他们背后的一些世家大族却犯起了愁。
此事的始作俑者颜良却没有理会商贾与世族的小心思,他还有更重要的四件公事和一件私事需要处置。
这四件公事分别是加强各县乡防务,征募简拔新兵,联合赵国中山国一起推动盐铁酒专卖,加紧恢复房山铁官。
因着房山贼王当被剿灭之事,谁也无法估计张燕及其党羽是否会出兵报复,故而需得未雨绸缪。
颜良已经决定在房山新设一处大营,常设两千人马,以呼应灵寿、蒲吾、南行唐、井陉四县。
如今再准备在石邑以西设置一营,屯兵两千,以控御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东侧出口。
在房子县与高邑县附近设置一营,屯兵一千,以照拂常山国最南端的几个县,并与赵国遥相呼应。
而常山国中,贼患最为严峻的乃是上艾县,此县孤悬于黑山西侧,从黑山东侧的大片平原去往上艾,需得通过井陉,走至少百余里山路。
此县如今县长出缺,颜良准备把颇有担当的原灵寿县丞迁去当县长,再把房山之战中先登夺哨,智勇兼得的状元郎卫恂任为上艾县尉。
光是任命新官员还不够,他决定让昌琦带上两千精兵护送他们上任,以震慑附近之贼。
这两千人虽然不足以主动剿贼,但凭城而守,保住上艾城不失应该没太大问题。
只要上艾不失,那整条井陉的两头便被捏在了颜良的手中,无疑扼住了黑山张燕的喉咙。
相比与各县乡防务的严峻形势,此次募兵的情形则要顺利得多。
因为颜良昔日的威名,在官渡之战中的英勇事迹,引得无数渴求战场建功的青壮报名,再加上前几天的房山一战,证明了黑山贼并不那么可怕,愈发激起了本地士民的积极性。
颜良在招募简拔新兵的同时,也对各县戍卒进行训练,沙汰掉其中的老弱,从新兵中择人补充。
当然,新兵中最为优异的那一批直接归入了讨逆营各部,轮不到成为县卒。
原定于元氏与真定两地同时进行的大比被合并到了一块,至于大比举办地却并不放在国治元氏,而是因为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放在了真定。【←八【←八【←读【←书,.2╧3.o
推动盐铁酒专卖之事也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前往赵国邯郸的五官掾刘劭顺利说服了赵相阴夔。
阴夔十分爽快地答应一起推动此事,并言赵国所行各项政令一应仿效常山。
这一点也不足为怪,赵国本就只有五个县,体量比常山小了不少,既然有颜良愿意牵头此事,阴夔只要摇旗呐喊便能跟着一起获利,何乐而不为。
而派往中山国治卢奴县的功曹张广与派往邺城关说冀州官吏的主簿田灿都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恢复房山铁官一事则是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颜良不仅吩咐亲信在常山国中寻访擅长采矿、建窑、冶铸之事的工匠,还遣人去往幽州与兖州、青州等地寻找合适的匠人。
幽州涿郡、渔阳,兖州泰山、济北,青州济南、齐国等地都曾有铁官,眼下遭逢连年战乱,有些铁官荒废了,有些匠人则是流失了。
颜良相信,许之以丰厚的报酬,总是会有人愿意前来,若是有真才实学者,更不惜于委以铁官令、丞等官职。
反正如今八字还没一撇,真建起了铁官还不是颜良说得算。
在元氏留了七八天后,颜良打算再度北上真定,明面上是说要去主持新兵、戍卒的大比,也可以就近联络中山国相,实际上却是为那一桩私事。
长史辛毗仿佛也有些洞察了颜良的意图,并未阻拦,只是在行前与颜良畅谈了一回。
在国相府邸的内室中,辛毗说道:“明府到任之后,行事果决,使国中有欣欣向荣之态,在下佩服之至!”
花花轿子人抬人,颜良也回道:“良于政事一道疏荒得紧,若无长史夙兴夜寐料理政务,我亦无心整顿军务。”
辛毗倒也不是专门为拍马屁而来,他接下来就开门见山道:“既然明府将政务委之于在下,那在下也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长史但言无妨。”
辛毗道:“如今明府整军备甲,兵威赫赫,只是剿灭贼寇,光靠战兵亦是有所不足,还需辅之以其他手段才是。”
“愿闻其详。”
“昔日御史大夫晁错有言‘有十城十仞,汤池百步,甲士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这些年国中备受贼患滋扰,沿边诸县田地多有抛荒,若民不得食,zem心不安,且明府今后剿贼消耗粮秣必不在少数,为长久计,当大兴垦殖之事。”
“长史所言甚是,如今已是冬日,待到开春,当巡县促耕。”
辛毗又道:“巡县促耕自是必然,不过如今抛荒田土多在缘边山区,彼处民renliu失严重,恐怕短期之内恐无力改善。”
颜良前几天刚刚去过灵寿,对此情况也有所目睹耳闻,不由叹道:“吾亦知之,为之奈何?”
辛毗道:“如今之事,不妨效仿汉初之政,行屯田之事。”
“屯田?”
“然也,若施行军屯,既可得粮,又可得兵,实乃一举两得之策。”
后世说起屯田,很多人都说这是曹魏首创,把这项政策吹得上天,不过真要研究屯田的起源,则要追溯到汉文帝时期,且当时的规模也要大的多。
当然,如今曹操在兖州屯田搞得飞起,让不少势力艳羡不已。
但各地的情况是不同的,曹操的屯田政策行得通,其他势力未必也行得通。
因为当时的兖州、豫州、徐州的部分土地乃是战乱最频繁的地方,大量民众流失,土地无人耕种,曹操便组织流民进行军屯。
而江东zhengquan也有样学样,在江淮地区组织了不少屯田,因为那些地方同样饱受战乱,大片土地被老孙家和他手下各将领们强占。
但这个政策在冀州的大多数地方却行不通,因为冀州相对安稳,除了北边与公孙瓒连年作战之外,其他郡县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人民并未大量流失,田地垦殖也井然有序。
这也是曹操数年后在打下冀州之后,看着户口籍册洋洋自得的原因之一。
唯有靠近黑山附近的一片区域,受黑山贼的滋扰很深,大片田地荒废,之前袁绍忙着和公孙瓒打,打完公孙瓒又打曹操,来不及解决黑山之患,所以也顾不上这些田地。
如今辛毗提及屯田之政,倒也正当其时,让颜良大为心动。
不过,曹操和孙权开展屯田都是组织了大量流民,而冀州并没有这个条件,颜良因而问道:“屯田之民当从何而来?”
辛毗显然早有盘算,说道:“来处有三,一者可募引各郡国失地、无地之民,二者眼下司兖之地战火纷扰,亦可前往招募,三者明府欲要断绝黑山贼之生路,或可诱使依附黑山之民下山屯垦,如此则我愈强而贼愈弱也。”
颜良赞道:“长史此策大妙,招揽屯客与厘定屯田之事当尽快进行,待到开春之后便大举开展。”
辛毗又道:“行屯垦,实仓廪乃是其一,兴礼教,广布教化,使民知礼义乃是其二。如今县乡庠序多有疏荒,故民不知礼,乃有从贼之举,若明府能大力兴学,zem知礼义廉耻,乃绝贼人之根基也。”
兴办学校之事颜良也早有考虑,毕竟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如今这年头诗书等知识大多还掌握在世族手中,等闲百姓无从获取。
不过这个情况在二十年前有所改观,灵帝在熹平年间曾下诏卢植、蔡邕等博学之士正定五经,刊刻于太学门前,成为当初一大盛举,引起各地人士前往传抄。
如今熹平石经已经在战乱中毁坏,虽然能找到不少典籍的抄本,但要寻找合适的师长却不容易。
颜良说道:“恢复学校庠序势在必行,不过苦无合适人选,长史可有以教我?”
辛毗答道:“县乡庠序可各招地方儒士教授经书,不过国中之校却有些为难,刘孔才、张稚让等虽也是饱学之士,然年资尚浅,恐不能服众。”
颜良也知道刘劭、张揖等人要兴办郡校还不太够格,问道:“如今国中可有德高望重的博学名士?”
辛毗道:“常山国中或难寻觅,不过在下却有一人选,只是此人未必能为明府所用。”
颜良道:“却是何人?”
辛毗答道:“乃是明府同郡人士,任县张公。”
被辛毗这么一提,颜良也想起了这个人物,问道:“可是张臶张子明?”
辛毗道:“正是此人,张公少游太学,学兼内外,后归乡里。袁公前后多次辟命,其人均避辞不应,乃移居上党。我听闻并州刺史gaogan亦表张公除乐平令,张公亦固辞不就。张公年高德昭,门下生徒众多,若能召其于常山讲学,则文事大兴可期。”
对这个人物,颜良倒是有所耳闻,此君生于汉顺帝永和年间,如今已然六十多岁,而且若是无甚意外,还会再活四十年,绝对是活生生的人瑞。
好在张臶与他同为钜鹿人氏,他可以去请教一下家中长辈,或者田丰、沮授等人,是否可以代为关说。
从张臶接连拒绝袁绍和gaogan的征辟来看,此人不为名利所动,让他做官估计是不愿意的。
不过颜良也没打算这么做,这年头有学问之人大多愿意开门授课,倒并不是为了那点微薄的束脩,而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以期扬名天下。
所以颜良打算请张臶来常山,给他安排好地方,让他开学讲课,并承诺负担他和他部分学生的衣食住行,料来如此优渥的待遇多半能说动。
颜良答道:“长史提醒的是,张子明的确是上好的人选,我当遣人往上党迎之。”
辛毗见自己的两项建议都得到了颜良的首肯,心中十分满意,遂道:“明府近日来调兵遣将充实各地防务,以备御黑山贼僚。不过如今我在明,而黑山贼在暗,彼可随时随地前来袭扰,于我而言多有不便。”
颜良也叹道:“唉~茫茫黑山,到处皆可藏匿贼人,我分兵守御各地,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辛毗道:“孙武子有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欲要图谋黑山,在下倒是有一人可荐,此人对黑山诸贼了如指掌,或有奇效。”
颜良奇道:“噢?还有此等人物?却是何人?”
辛毗微微一笑道:“此人乃昔日黑山之‘平汉将军’,如今冀州之‘建义中郎将’,魏郡陶升是也。”
被辛毗这么一提,颜良一拍大腿道:“着啊!我竟忘了此人。”
这陶升原本是魏郡内黄县吏员,当年袁绍刚刚因为天子遣人调解,与公孙瓒罢兵,就听说魏郡之兵勾连黑山贼,攻破了他的大本营邺城。
当时袁绍与众多将士幕僚的家人都在邺城之中,众人俱都忧惧不已。
而陶升当时也是攻入邺城的贼军之一,不过他看穿了于毒等人不能成大事,便护住袁绍和将领幕僚的家人,送往了斥丘,并通知袁绍。
袁绍大为感佩,表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因着陶升对袁绍与众将领幕僚有救援家人之恩,故而在冀州人缘不错,虽然出身低微,但也混了个美差,如今正带着本部人马驻守在清河国境内。
颜良道:“我与陶升往日并无交往,长史与其可有交道?”
辛毗道:“昔年我家人也在邺城,蒙建义托庇,故而曾当面致谢。”
“如此便好,我当请求大将军调陶建义前来常山助我。长史可愿致书一封,为我向陶建义说明情况?”
“敢不从命。”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bq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