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闹县衙


本站公告

    辛明冷笑一声,连做揖都省了,直接戟指质问道:“县令大人,为什么把我家的店铺工坊都给封了?”

    贺县令冷笑道:“你们家生产劣质布匹,坑害百姓。”

    “证据何在?”

    “有人举报,我现在正在调查当中。”

    辛明怒道:“没有真凭实据,就封铺子抓人拷打,你这不是草菅人命么!”

    贺县令一拍桌子站起来,也怒道:“你们辛家铺子的事情我自会调查清楚,轮不到你来质问。我倒反问你,被辽东都司通缉,现在还敢大剌剌的站在这里,好大的胆子,来人啊!给我拿下!”

    两边站立的衙役都认得辛明,素来知道他厉害,心中都有点害怕,左右看看,没人敢上前。

    贺县令大怒,喝道:“他一个通缉犯,你们怕他作甚?”

    几名衙役蠢蠢欲动,忽听后堂大呼小叫,哭喊声一片,贺县令赫然变色,道:“谁在后堂?”

    县衙后面就是贺县令的内宅,里面住着他的家眷仆人,只见数十兵丁,驱赶着贺县令的男女家眷仆人,从后堂出来,连踢带打,好像在驱赶一群牛羊一般。

    贺县令怒极,指着辛明手指颤抖,道:“好你辛明,你这样对待本官,是想造反了?”

    辛明冷笑着,径直走到贺县令的公案旁,一脚将他从高背椅上踢翻。自己坐了上去,他早就想坐坐衙门里的这个高背椅子了,嗯!看上去很威风,但坐着也不怎么舒服!

    贺县令从地上爬起来,帽子也掉了,衣服也脏了,整齐的胡子也凌乱了,他脸都气歪了,一直清秀文雅的模样也没了。跳着脚大吼,“快给我把他拿下。”

    本来站立在县衙两侧的衙役们现在都贴着墙根站立了,辛明这些兵丁都是从辽东回来的战士,肩宽体壮,眼神冰冷。刀剑虽然都没出鞘,可是身上的杀气都能感觉得到。这些衙役都是老油条了,平时在老百姓面前是威风的,碰到真正横的,立刻就软了。当衙役也就为了混口饭吃,不是真的要拼命。看辛明这些人是真的凶啊!这时候上前,被一刀砍了,上哪说理去啊?

    看到衙役指不上了,贺县令跳着脚叫道:“你等着,我要到州府里告状。”

    辛明一笑,道:“过几天,我还要去州府的指挥所去接任守备,正好把你的状子稍着。”说完,把一双脚翘到公案之上,说道:“让他跪着!”

    贺县令还没反应过来,这个“他”呢!只觉得膝盖一痛,大牛在他膝弯上踢了一脚。贺县令噗嗵一声跪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只能直着嗓子喊:“辛明,你等着,咱们走着瞧!”

    这时候在后堂内宅搜索的士兵回来禀报,没发现银子,只找到了一些金银首饰。辛明皱眉,古代的银钱不像现代这么方便转移,只能藏在隐蔽地方,墙上地上挖洞之类的,不太好找。看看下面贺县令的家眷哭哭啼啼的一大片,难道真要拷打一番。

    忽然,喜儿笑嘻嘻的进来,两名兵丁搬着一个小箱子,说是在贺县令床下面挖出来的。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金闪闪的金子,还有一些银票。这些银票正是自己辛家的,物归原主。

    一查金银连同银票有四万多两,辛明冷笑,“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这才上任几天,就贪了这么多银子了。”

    辛明把散碎银两扔在地上,道:“两万两银子是我辛家的本钱,剩下两万两是利息,拿走!”两名军士把箱子抬走。

    贺县令看到费尽心机搜刮的钱财都被辛明给拿走了,心痛如绞,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辛明又问,“赵有德救出来没有?”

    喜儿道:“正在砸牢房大门,牢头都吓跑了,钥匙也找不到。”

    片刻之后,有人通报说牢房大门砸开了,赵有德也救出来了。辛明才站起来向贺县令拱手笑道:“贺县令,咱们后会有期,改日再见!哈哈!”辛明大笑着带着一众人等离开了县衙。

    从牢房中救出来的一共四个掌柜四个主管,其中只有赵有德受到拷打,遍体鳞伤。辛明立刻让人请大夫过来诊治。

    辛明道:“你们都是为了辛家受到牵累,这罪不能白受,每人五百两银子。赵有德好样的,不做叛徒,赏一千两。”

    这些掌柜主管被关在牢房里,本来都要绝望了,忽然被救出来,看到老爷威风凛凛的回来,还给赏银子,喜上加喜,一个个激动的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赵有德先跪拜下去,颤声道:“老爷,您可算回来了!”

    辛明哈哈一笑,拍着赵有德的肩膀说:“老赵,你辛苦了!回家好好休息几天,铺子里的事情离不开你。”

    再次回到绸缎庄,忽见街道对面人声嘈杂,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辛明抬头望去,只见街道对面新开了一间铺子,“张记绸布店”,回头看看自家牌匾,“辛家绸缎庄”,名字挺像的。

    “我记得对面是家酒楼来着?”辛明皱眉问。

    隆儿连忙打千道:“那是管河道的张知事家新开的,据说价格还挺便宜。”

    辛明哼了一声,心想,“反动势力死灰复燃啦!一听说自己从辽东回不来了,马上自家的铺子就给封了,在对面新开一家,这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么!”

    走进店铺,只见彩蝶正在柜台上算账,脸色严峻,看到辛明进来,立刻道:“老爷,张知事家在对面开了一家绸布店,价格很便宜啊!”

    一般来说,从江南进货,最上等的货色,棉布要五钱银子一匹,绸缎要二两银子一匹,运到沙河县算上运费肯定要比这个价高些。可是张家只卖成本价,这是赔钱赚吆喝么!如果辛家也这么干,两家就是恶性竞争,比谁的家底厚,能挺得住了。可辛家刚刚损失了两万两银子,且还要开一家专卖辽东货的铺子,银钱上的压力可就大了。

    彩蝶却不知道辛明刚刚在县令那里发了一笔小财,辛明也不说破,只是笑嘻嘻的道:“张家一个卖肉的,会卖什么绸缎布匹,且慢慢收拾他们。”

    他握着彩蝶的手走进后面的工坊,去参观彩蝶新从江南购置的织布机。

    明朝的织棉布有擀、弹、纺、织四个步骤,先把棉花去籽,弹成棉绒或者棉花卷,再用纺车纺成棉线,经过染色之后,就可以织布了。一般来说,染色之前的几个步骤比较简单,都是广大家庭妇女在家生产,作坊再从她们手里收购。

    到了染色和织布的步骤就比较复杂了,家庭妇女也能织布,不过一般都是未经染色的土布,没有什么花纹装饰,质量也很粗糙。要想生产出来带精美图案的上等棉布,那就只能在作坊中生产了。

    彩蝶购买的机器按这种类有织布机,织罗机,织丝机,织麻机。除此之外还有脚踏机,提花机等等,为了这些机器,彩蝶还特意派工人去江南学习制造修理这些机器,一共十多人。

    辛明看过去,这十多人他都认识,都是府中的工匠,也算辛明的仆役。其中年纪最大和最小的是一对父子,姓赵,老的六十多岁,小的只有二十出头,是府中的木匠,最心灵手巧的,府中的人一般叫他们老赵木匠和小赵木匠。

    辛明让老赵木匠操作给他看,老赵木匠上前坐在机器上,两支脚踩在踏板上,手上则拿着缠着纬线的梭子。只见他两脚交替用力踩踏,在杠杆的力量下,机器立刻咯吱吱的运转起来,经线被绷紧,分成上下两层,只留下一个三角形的织口。老赵木匠从织口处,手握梭子,左右投递,细细的纬线一丝丝的积累,很快就织出寸许长的棉布。

    周围人一起惊叹,“这布织的好快!”“这机器好省力啊!”“难怪江南那边的棉布这么便宜!”

    彩蝶笑道:“这是最先进的脚踏斜织机,我是花了大价钱买到的。”众人又是一起赞叹。

    织布机最早是平的,人坐在地上或席上织布,很原始,也叫踞织机。后来有聪明人发明了斜织机,解放手脚,织布的速度一下子提升了十倍。到了元末的时候,纺织业的大拿黄道婆一口气改进了几乎所有程序的纺织技术,从剥棉籽,到弹棉花,到纺纱,再到织布,最新的脚踏斜织机就是被她给改进成功的。因为她是江南松江人,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人,所以纺织业最先在苏杭一代兴盛起来。

    老赵木匠自豪的拱手道:“小人已经从松江那边学会了制造这台机器的全部技巧,我们几个已经制造了两台机器,同夫人买回来的一模一样。”

    周围的人又是一阵赞叹,彩蝶则笑吟吟的看着辛明,她希望得到辛明的赞赏呢!

    此刻辛明却只想放声大笑,这织布机很先进吗?自己曾在博物馆里见过的,这不就是老式的手工织布机么!笨重的要命,累死累活的,一天也织不了几匹布,但自己用现代的眼光看古代工具,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辛明沉吟道:“我在辽东恰好也见过一台织布机,比这台织布机要先进一点。”

    “啊~”众人都有点出乎意料,没想到老爷居然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辛明说:“这织布机比这台机器要宽很多,至少也要两个这么宽,而且织布的速度也要快上几倍。”说完用手比划了一下宽度。

    老赵木匠皱眉道:“这不可能啊!这么宽的机器,人怎么投掷梭子啊?人的手臂长度毕竟有限。织布机的宽度是依着人的手臂设计的。”

    辛明微笑道:“这台织布机没有梭子,纬线之上有一根竹管,两边是绳子,只要拉动绳子,就能替代抛掷梭子,他们管这台织布机叫飞梭。”

    “飞梭!”众人都是第一次听说,所谓“飞”肯定是形容它织布快。可是这么先进的机器,怎么会出现在辽东?在明代辽东可是落后地区,就如同现在东南沿海的人说起西北地区似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