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多铎的毒计


本站公告

    阿济格挑开了话头,现场的气氛就活跃了一些,多铎接着就开了口:还有个事儿。。。。。。就是日本国入侵朝鲜沿海的事儿,咱们可不能不管啊!

    咱们大清要想持久抗明,可不能没有朝鲜这个藩属国!

    顺治接过多铎的话题反问道:皇太叔,难道朝鲜国比中州还要紧吗?

    多铎笑了笑,道:中州易攻难守,就是南北交兵的主战场,咱们没有办法把他们挡在外面,只能把明军放进来。。。。。。就怕他们不来!来了,咱们就能想办法让他们陷进去!

    明军陷进中州后,南北交兵就是拼耐力了!谁能持久,谁就取胜。咱们大清占着地利形胜,又有骑兵优势,所以能在中州打巧仗,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少一些。但是终究要往里面投入的!

    而明朝投入的人力物力固然会比咱们多几倍,但是人家的国力也是咱的几倍。。。。。。投得起啊!

    所以咱们要想打赢中州之战,就必须先稳住后方,得有钱有粮有西洋火器有民伕丁壮,这才能持之以久,拖垮南明。而咱们的后方就是关外蒙古朝鲜这三块了。

    多铎对南北双方力量对比和中州之战总体形势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

    中州之战的胜负其实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之外,在经济,在生产,在贸易,在南北两国的综合国力上。

    当然,综合国力占据优势并不等于就能赢得中州之战。因为明清双方需要在中州投入的力量是不相等的。

    明军是进攻一方,而且没有适合在中州进行战略机动的大骑兵,所以就必须付出更多——至于速战速决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在求战一方机动性不足,而有意拖延一方机动性强大的情况下,要依靠高明的用兵手段迫使对方决战,其实是很困难的。

    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方面对无法持久的被动局面时,才会兵行险招,让敌人在有利的形势下获得决战的机会。。。。。。比如明清之间的松锦大战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洪承畴有足够的钱粮和时间,准备充分,稳扎稳打,即便不能大胜,也能逼迫清军撤围(锦州)退兵。

    现在的明军兵精粮足,有的是时间,有的是钱粮,而且敌人最热爱的崇祯皇帝也给整成了高高在上的上皇。。。。。。

    所以多铎这个大清国中最会打仗的勇敢王,也不敢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犯错弄险上面,只能做好持久战的的准备。

    而要进行一场抗明持久战,大清国就必须获得足以支撑长期战争的资源!

    在这个时代,真正重要的战争资源就是四种:一是粮食,二是马匹,三是火器,四是人力。

    多铎掰着手指头道:关外地盘这两年发展的不错,人口已经增加到了二:另外,关外军出征时还要带上一批随军的民伕,如果出兵五万,随军民壮的数量不能少于三万。关外驱马耕田的旗民(其实都是汉人)一丁至少可种五十亩田,如果发三万丁壮随军,就得抛荒150万亩,减收数百万石。。。。。。不到万不得已,咱们不能过分动用关外的人力,所以就得用朝鲜人了。

    所以关东的兵马,首先得应付朝鲜那边的乱子!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年内应该就能有了了解。

    也就是说,关内和准格尔那边的乱子,多铎暂时管不了啦。。。。。。

    顺治皇帝开口问:皇太叔,您说准格尔部的乱子怎么办?还管不管了?

    当然得管!多铎笑道,要不管。。。。。。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早晚乱套!

    怎么管?顺治又问,由谁出兵,从哪儿出兵?

    这是蒙古人的事情,当然由蒙古人出兵了!多铎笑道,皇上您不是蒙古大汗吗?那就给科尔沁部和喀尔喀三汗部下诏,命他们出兵攻打明朝的榆林镇。。。。。。咱们再调几个红夷大炮牛录去助战,这样就行了。

    能打下来?顺治不大确定。

    肯定打不下来!多铎笑道,不过没有关系,榆林镇长城有一千五百里,那个代王朱慈炯手头才多少人?怎么守得过来?只要打破一段边墙,那些蒙古人就能进去抢一把了!

    朱慈炯如果应付不过来,那么朱慈烺就得出兵去帮忙,不管出多少,总归能减轻中州方面的压力。

    至于中州之战和十四格格出嫁的事儿。。。。。。皇上的安排就挺好啊!中州三藩的地盘名义上就给格格当嫁妆,但实际上得让三藩守城以抗!

    与此同时,皇上已经集结兵力于开封府境内的黄河两岸,设立河南大营和河北大营!

    设这两个大营有什么用?顺治问。

    多铎笑道:当然是为了在必要时候扒开黄河大坝,水淹明朝诸军啊!

    顺治一惊:十五叔,咱们要这样干,十四格格还能活吗?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