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刺
荆轲手捧樊于期的人头匣,秦舞阳手捧地图盒,随着礼官走向秦王宫殿。
宫殿前的甬道旁,站立着一排排手持兵器的高大卫士,气氛森严。
走进宫殿,荆轲突然发现秦国群臣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身后,他回头一看,只见秦舞阳面色紧张,眼露恐惧。他想,不好!这秦大胆此时也胆怯了。他镇定地上前参拜秦王赢政,笑望秦舞阳说:“我这助手是北方乡村长大的孩子,没见过天子威严,因此举止慌乱,请秦王宽容。”
兴奋的秦王未能从秦舞阳的失态中引起警觉,他只是关心燕国使者即将献出的樊于期人头和燕国国土,他对荆轲说:“请先生献上人头和燕国地图吧。”
荆轲从容地将樊于期人头匣子献上。
秦王打开匣子,盯着人头哈哈大笑:“樊于期,你跑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出本王手心。都不用本王派人抓你,自有人将你的人头送来。哈哈哈……”
荆轲又从秦舞阳手中取过地图,双手举起献上。
秦王高兴地接过地图,放在几案上展开观看。
当地图打开后,现出一把锋利的匕首,秦王惊呆了。
早有准备的荆轲眼疾手快,跃上前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举起匕首逼向秦王。
秦王毕竟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一国之王,他猛地跳起,用力挣脱被抓住的衣袖,把衣袖都挣断了,于是得以脱身。
脱身的秦王一边奔逃,一边抽拔身上的宝剑,可是剑很长,与剑鞘套得又很紧,一时抽不出来。
秦王绕着宫殿里的柱子跑,荆轲举着匕首在后面追。殿里的群臣大惊失色。
按秦国法律,群臣上殿不得携带兵器,携带兵器的卫士只能站在殿门外,没有命令,不能入内。所以众人只能干看着着急。
秦王的医生夏无且急中生智,把手中的药箱打向荆轲,荆轲闪身躲避,秦王赢得刹那宝贵时间。一位大臣高喊:“大王把剑推到背后再拔!”秦王照着做了,果然拔出宝剑。
荆轲又追了上来,秦王回身挥剑砍去,荆轲的左腿被砍断,栽倒在地上,但他并没有停止攻击,把手中的匕首拼力掷向秦王。勇敢机敏的秦王闪身一躲,匕首击在铜柱上,迸出闪亮的火花。
秦王开始反击,他冲上来向荆轲连刺数剑。荆轲身受重伤,鲜血从伤口处喷涌出来,但他仍挺着上身高喊:“今日没能杀死你,是因为想活着劫持你!”之后他便死去了。
秦王指着荆轲的尸体向群臣高喊:“谁也别想阻止我统一中国的决心和行动!我要灭掉燕国,报此刺杀之仇!”他的喊声响彻王宫。
秦王要灭亡六国,必将引起六国的仇视和反抗,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以后秦王又遭遇几次暗杀。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胜利越大,风险也越大。秦王嬴政一生都处在风口浪尖上。
第6节、燕太子丹丧命
燕太子丹对秦王的谋杀,激起了秦王赢政极大的愤怒。
“孤一定要迅速灭亡燕国,抓住太子丹,把统一大业再向前推进一步,也报此次刺杀之仇。”秦王在朝会上对群臣说。
群臣唯唯称是。
秦王又对大将王翦说:“孤任命你为此次伐燕的统帅,你组织好人马,立即出兵。”
“是,我马上就带兵出发,进攻燕国。”王翦躬身回答。
王翦与裨将辛胜、骑卒都尉李信率领二十余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燕国。
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比较弱小,在很长的时期里默默无闻,未能参与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斗争。但是,燕昭王在位时期却一度崛起,焕发出光彩。燕国由弱到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果从统治者的政治举措考察,应该主要归功于燕昭王的人才战略。燕昭王重用乐毅、邹衍、剧辛等人才,治国强兵,使燕国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授以相国印,合燕、赵、楚、魏、韩五国之兵以伐齐。在济西大会战中,击破齐军。楚、魏等国的军队力疲而归。乐毅则不给敌军以喘息机会,率燕军乘胜前进,轻卒锐兵,长驱直入,一举攻克齐都临淄,齐闵王逃入莒城,仅以身免。燕国取得了自五霸以来空前未有的胜利。
其后,燕国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燕昭王又命令乐毅留下来继续战斗,夺取齐城之未下者。乐毅又在齐打了五年,转战千里,下齐七十余城,除莒、即墨两城以外,其他齐国城邑全被攻下。至此,乐毅的功业达到光辉的顶点,燕国的国势也达到了强盛的巅峰。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燕惠王立。当时,乐毅对莒、即墨两城采取围而不攻,以待时机的策略。齐人到燕进行反间活动。昏聩的惠王听信谣言,派骑劫往齐指挥燕军,召乐毅回国。乐毅担心被杀,便逃亡赵国。骑劫平庸无能,在与齐军作战中被杀,燕军望风而逃,齐国很快就收复了失陷的70余城。燕国从此走上衰亡的道路。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以后,燕国自知情况不妙,秦国肯定要立即报复,所以他们也做了准备。感到自身势单力薄,他们又同代国联合,组成燕代联军,共有三十万兵士。
大将王翦与裨将辛胜和骑卒都尉李信带着数十名护卫,在一处高地上观察敌情。只见大约五万燕代联军背着易水列阵,黄色的是燕军,红色是代军,很是鲜艳的一片。
王翦望着敌军的阵容皱皱眉头说:
“敌军人数不多,但排的是背水阵,我军攻击时,敌人一定会拼死抵抗,这次战斗伤亡一定会很惨重。二位将军有什么看法?”
“依末将的判断,燕代联军的作战计划,是以少数兵力布署在易水以西作为桥头堡,而大部兵力部署在易水以东上谷至蕲城一带。假若我军攻击失败或是伤亡过重,燕代联军就会乘胜渡河追击;假若我军歼灭了河边的敌人,伤亡也会相当大,他们的主力可以乘我军渡河时攻击,给我军以打击后退保蓟城。所以末将建议这一战要速战速决。”短小精悍的辛胜谈了自己的看法。
王翦点点头,又问李信:“李将军的看法呢?”
李信是秦国有名的青年将领,几年来在征战中屡建功勋。在秦王赢政眼里,他是最可能接替老将王翦的将军。
听了王翦的问话,他笑了笑说:“辛将军的话非常有理,但未将的看法稍有不同。”
“李将军有何高见?”辛胜有些不高兴地问。
“说来听听!”王翦的想法和辛胜不一样,他知道李信常常有超人的见解。
“依末将的看法,代军大约十余万,燕军在二十万以上,总兵力在三十万以上。他们靠易水作屏障,以逸待劳,同心协力和我军进行决战,而我军兵力不到三十万,胜利不能说很有把握。”
辛胜更加不高兴:“别忘了秦军一向是以一胜三!”
“我们不能轻敌,要视情况而定,如今燕代联军五万人列背水阵,按一胜三的说法,将军率领两万人能加以击溃吗?”
“……”辛胜一时语塞。
所以我们要双管齐下,以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易水之西的五万人,造成震撼以后再挑拨燕代之间的合作,告诉代王我军要的只是燕太子丹,并不愿与他为敌。另外依末将判断,燕王并没有固守蓟城的打算,他的作战构想是:胜则在易水决战,败则退守辽东,在那里既有辽水、大海作三面屏障,而且还可联合东胡。”
王翦沉思了半晌,然后说:“辛胜听令!”
“末将在!”
“你率所部十万将士歼灭易水之敌,然后进取蓟城!”
“得令!”
“李信听令。”
末将在!”
“令你负责你所建议的任务,离间燕、代两军关系,捉拿燕太子丹。你需多少人马?”
“三千骑兵就够了。”李信自信十足地笑着说。
“三千?军中无戏言!”王翦看着这位年轻勇将摇摇头。
“愿立军令状!”李信严肃起来。
第二天拂晓,秦军对燕代联军展开猛烈攻击。燕代联军无处可退,奋力死战,两军交战三天两夜,杀声震天,燕代军伤亡惨重,秦军也损失不小。
忽然燕军中传出李信制造的谣言,蓟城里的燕王和太子丹已率领精兵出走辽东,燕代联军士气一落千丈。这时李信的秦军又从易水上游放下许多无人的空船,有了求生有路,燕代联军不顾杀敌,纷纷登船逃走,甚至为了上船而互相残杀。
秦军乘机大举进攻,燕代联军死伤无数,鲜血把易水都染红了。秦军一举攻到蓟城。王翦这时发现,李信的判断完全正确,燕王和太子丹已经带领亲信逃往辽东。
李信又派使者送信给上谷的代王,信上说:“秦攻燕只为取燕太子丹的人头,代王何苦为他人卖命?易水边的燕代联军已全部就歼,请代王留意啊!”
代王嘉接到李信来书,和群臣商量以后,派使者去见王翦,说如果秦军保证不再进攻代国,代国准备解除燕代联盟。王翦当即承诺。
代王又写了封信给燕王喜:“秦军所以猛烈进攻燕国,是因为太子丹的原因,如果大王杀太子丹,将他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就会消解仇恨,不再攻击燕国。”
燕王喜看完信与群臣商议以后,派人去见王翦,问代王的信是否真实。王翦点头,并说如交出太子丹就不再攻辽东。燕王于是忍着悲痛,写信给太子丹:“你派荆何刺秦王,事先寡人不知,现秦王政急欲得到你的头颅,否则就要灭掉燕国,为了保全燕国,你自己看着办吧。”
看完父王的信,太子丹内心惭愧,泪流满面地问使者:“父王身体安康吗?”
“主上身体还好,只是李信追击急迫,而秦军政占蓟城后已挥军东来,有进攻辽东模样,大王每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我罪孽深重,给父王和国家闯了祸,非常惭愧!”太子丹长叹一口气说。
“太子还有什么话要交代的?”使者语气中带着催逼。
“没什么了,心情不好,难以提笔书信,请你转告大王,秦王政狼子野心,不可轻信!”说完话,太于丹整整衣冠,拔出佩剑自刎而死。
使者及太子丹的随从痛哭流涕,但不得不割下太子丹的头由使者带回。燕王喜看到儿子的人头大哭一场,又无奈地将头装入匣子,派人献给秦王
秦王赢政看到太子丹的头哈哈大笑:“太子丹啊,你要割下我的头,可现在你的头却摆在我的面前,任何想阻止我统一中国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秦王遵守诺言,没有马上消灭逃往辽东的燕国残部,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都被秦国占领了,燕国已经名存实亡。五年后,秦国发兵辽东,最终消灭了燕国残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