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大清的可战之兵已经高达四百万,常备军便达到了一百万,真正达到了披甲百万的惊人标准。
在秋收之后,能够出动的兵力高达三百万余万,要不是需要用上百万人来提防蛮明军队突然南下,便可以都压到西边去了。
每年只是在春耕与秋收时需要比较多的人手,其他时间,完全可以用包衣奴才完成照顾庄稼与放牧的任务。
尤其是在秋收之后,各旗主凡是不满意麾下收成的,都会尽起麾下兵马,踊跃参加西征行动。
能够通过两到三次西征便可以灭亡波立,并吞并其国土的话。
那么不算奥斯曼的话,大清的国土面积便超过法国,位居欧洲第一了。
咱蛮明短期内无力南下进攻大清之际,大清便能尽快扩充国土与人口,为今后早作打算。
保成皇帝认为大清人口若是能达到两千万以上,通过庞大的国土,便可与蛮明周旋到底了。
在兵器军械方面与蛮明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此策算是最为切实可行的战略了。
负责本土北部防御的清军骑兵,在巡逻时便会发现蛮明的飞天邪物成群结队地从头顶飞过。
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邪物并不会攻击自己,甚至连在自己头顶转圈的兴趣都没有。
时间一长,己方也一直没遭受过邪物的攻击, 清军骑兵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大家也很识趣地没有在未得上面命令的情况下, 擅自越过双方默认的边界线,北上到蛮明的地盘上去劫掠一番。
清军也知道距离边界线很近的库尔斯克是一座矿场, 蛮明在那里大规模开采铁矿,也从未过去袭扰过。
原因很简单,那里虽然只有大约五千驻军,却装备了数百辆铁甲战车和数十架飞天邪物, 重炮与火箭更不必说。
想要攻打矿区, 甚至占领那里,恐怕要付出相当之大的代价,因为对方会从莫斯科开来大量援军。
援军在两天之内便会抵达库尔斯克,数百飞天邪物则是当天就到, 这才是让清军上下最为忌惮之处。
换个思路的话, 清国的牧珉想用自己的牲畜来换购蛮明的钢铁制的生活用品,譬如锅碗瓢盆,还是可以不受限制的。
一切都按照市场价, 而且没有数量兑换方面的限额,想换多少都可以。
不过历代大清皇帝都禁止交易牛、马、骡,这是耕地的主力牲畜。
允许交易羊、猪、驴以及家禽,河鲜与海鲜则完全不受交易限制。
大清在本土也开采了铁矿,冶炼厂的规模更是不小,然而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铁制品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自身需求。
在蛮明可以出口相关产品的情况下,大清自然乐意用一些土特产来换购。
凡是越过边境线北上的商队, 都要接受明军的检查, 合格之后才会放行。
没有接受检查的商队是不会得到通行证的,一旦被明军发现, 就得被直接罚没。
不跟随商队, 擅自越界之人,被明军抓住就别想活了, 一律按细作直接处决。
清明双方默许的交易方式就是走固定路线, 去固定地点, 进行公平交易。
在一六九五年张煌言第二次任西部总督之后, 依然奉行此前的交易准则。
那就是绝不允许出售武器装备以及原材料铁锭,且绝不接受赊销。
铁制生活用品可以交易, 但必须在大明境内才行。
像派商队南下探察这种事,张煌言是不屑于做的。
对方的人口虽然越来越多, 可在明清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差距却越来越大。
张煌言所部总兵力仅为二十万,其中十五万人为三十个整编旅,驻扎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各处要地。
另有五万人以营为单位,驻扎在比较小的据点,保护北线的铁路兵另算。
像察里津、库尔斯克、奥廖尔、布良斯克、沃罗涅日、斯莫棱斯克等战略要地,驻军也均为一个旅而已。
每座城市均修建了机场,部署了一个空军战斗机中队,约五十架“信天翁”, 足以应付日常的巡逻任务。
步兵旅均已实现了机械化,装备一百二十辆第四代燃油坦克, 作战效能等于两倍于此的第三代蒸汽坦克。
每个步兵班均装备一挺机枪和一支冲锋枪,其余士兵则使用弹匣式步枪,除此之外, 每人皆配备了左轮短铳用来自卫。
手榴弹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尤其是在防御战的时候,甚至比迫击炮都好使。
张煌言认为还需要至少增加十个旅, 才能起到稳固西部总督区的作用。
现在机动兵力几乎都被各个城市的守备任务给套住了,无法及时抽身。
对此,某尊师暂时还没打算对辫子动手,故而也就没给门徒增兵。
不过技术装备可以优先配发,譬如“大力神”运输/轰炸机。
除北美战场之外,正以每年五十架的速度被部署到乌拉尔山以西地区。
到一七零零年,该地区的“大力神”将增加到三百架之多。
这个规模的机群足以在野战时,对辫子大军实施地毯式轰炸了。
“信天翁”战斗/侦察机的数量增长的更快,达到每年三百架。
预计届时将会超过三千架,一旦集中起来,达到遮天蔽日的地步。
西部总督区的面积太大, 换算成防御兵力的话,投入一百万都不见得够用。
由于距离本土实在太远, 在有北线铁路的情况下,也必须控制住当地驻军的规模。
二十万驻军在平时均需参加春耕与秋收, 用以达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的。
军垦农场一律采用机械化翻地与运输,拖拉机管够用,实在不行还能上坦克……
每人年均产量达到一千斤以上,完全不需要从本土或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运输粮食。
肉类供给依靠养殖、捕捞、交易三种方式,也能让士兵每天都能吃到鱼肉。
对于实力与日俱增的东虏,张煌言在回京述职时也上奏过,并表示了极大的担忧。
但在昊菁皇帝眼里,东虏的实力增长快慢已经不再重要了。
从本质上来说,大明与辫子的国力已经彻底拉开差距了。
一个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了,另一个还在停留在农耕冶铁时代。
某尊师让张煌言看到了科学院正在研制的秘密武器——“黑鹰”武装直升机!
“信天翁”的速度太快并不容易猎杀地面目标,这种飞行器才是对付东虏骑兵的天敌克星。
“黑鹰”武装直升机拥有两门十毫米机炮,每门机炮的备弹量达到五百发,还有两个四联装挂架,能够挂载八枚航弹。
火箭弹的隐患比较大,暂时不考虑装备。只要能飞临目标头顶,使用航弹一样可以造成很大的杀伤。
从进入上看,大约在十年内能完成研制,具体时间待定,不过此物必将成为猎杀敌骑的大杀器。
“黑鹰”武装直升机的最大优点便是速度比“信天翁”战斗机慢,但比敌骑速度更快,还有悬停的功能。
由于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缘故,悬停也仅仅是在原地小幅度转圈,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接近静止状态。
但也让张煌言震惊不已,因为直升机是可以垂直起降的,也就意味着不需要占地面积很大的机场。
在任何一处平整的土地上便可以完成起降,甚至在楼房的房顶上都可以这么做,这功能就太奇葩了。
以后高空有战斗机,低空有直升机,需要强大火力,还有轰炸机。
在明军地面部队出动之前,光凭借空军这些作战飞机,便可以将东虏骑兵集群打得屁股尿流了……
昊菁皇帝并未首先发展运输直升机,因为武装直升机对东虏骑兵的杀伤力更大,而且出现事故的损失更小。
在初代直升机质量尚不完全合格的情况下,发展运输直升机的话,一次可能摔死一个班的士兵。
换成武装直升机,最多死俩人,这等于一次事故能降低八个人的伤亡,不能不考虑这方面的情况。
科学院预计一架战斗机能够消灭三十至五十名敌军骑兵,而一架武装直升机可以消灭一百五十到两百个目标。
考虑到战场条件,武装直升机比战斗机更适合野战部队随身携带。
日常起降可以在城内的机场停机区,不会占用额外的跑道。
战时能够车载运输,在十五分钟内完整起飞准备。
预计一旦实现量产,军方将会采购三千架以上。
“黑鹰”武装直升机的模板不是原版“黑鹰”多用途直升机,而是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昊菁皇帝暂时不考虑走米-24“雌鹿”武装运输直升机的路子,在初期走那条路实在太危险。
等发展三代武装直升机之后,再考虑研发武装运输直升机也不迟。
实际上武装直升机跟燃油坦克才是绝配,具备了最强的野战突击能力。
张煌言在看过此款武器的真面目之后,也就恍然大悟了,怪不得尊师对东虏一点都不着急。
如若大明王师从库尔斯克一线南下第聂伯河流域,东虏腹地必将成为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张煌言也就理解尊师不增兵的原因了,因为一部分军费都打算用来采购武装直升机了……
作为不断学习新式战术的将领,张煌言当然支持陆军采购新式武器,而且包括会飞的武器。
武装直升机由于需要被野战部队随身携带,陆军航空兵的组建也就顺理成章了。
前期每个旅都会有一个二十四架编制的陆航中队,或者称之为航空营。
虽然规模并不算大,但足以对付两三千敌军骑兵。
加上坦克与步兵的话,一个机械化步兵旅足以击退上万东虏骑兵的进攻。
这还是装甲车辆数量最低的作战单位的战力,换成拥有三百六十辆坦克的装甲旅,那战斗力便非同凡响了。
东欧平原与波德平原都是装甲部队驰骋突击的最好战场,昊菁皇帝对将这一片地区用来锤炼大明装甲部队战斗力的兴趣很大。
给门徒增兵很慢,但将坦克、飞机源源不断地运输到乌拉尔山以西的速度却很快。
张煌言得到了每年增加一个装甲旅的承诺,加上空军力量正在不断增强,自然不会继续抱怨自己兵力太少了。
至于何时开打,还得坐山观虎斗,看看东虏与西方诸国的战事发展到何种程度了……
某尊师给张煌言的口诀很简单,也很容易明白。
你不打他,我不打你!
你不打死他,我不打死你!
把辫子养得肥肥的,最后所有战利品不都是大明的嘛!
若是辫子能够将边境线一口气推到柏林,昊菁皇帝以后不就可以让张煌言伺机把边境线推到华沙,甚至更靠西的地方了嘛!
大明占领的是辫子的地盘,与西方诸国完全无关!
法国也说不出什么,因为这也不是法国的土地嘛!
能将欧洲过半的产粮区收入囊中的话,大明肯定利于不败之地了。
昊菁皇帝也不是将所有的好地盘都给霸占了,还有非洲、印度、巴西这三块好地方给小伙伴们留着呢!
大家可以随便抢,抢不着的话,那就别赖大明了……
至于欧陆大战,昊菁皇帝已经让兵部将全部过时的燧发枪与破旧不堪的左轮枪支,甚至二手铜炮以及数千辆蒸汽坦克都卖掉换钱。
寿命还有一千发左右就可能报废的机枪,快到期的手榴弹与战术导弹,也都在出售之列,不然就得在演练时被打掉。
除了不接受赊销之外,可以考虑任何大明所需的商品进行易货贸易。
在昊菁皇帝的指点下,大明自己打仗能赚钱,看别人打仗,也能赚钱!
张煌言再次惊叹于尊师的生意经,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战争之神!
打仗与赚钱,两不耽误!
换成自己,肯定想不到这个层面。
回到半年时间都是冰天雪地的莫斯科,只能用大洋马来安慰一下了……
这可是犒军的佳品,大部分决定留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屯垦的退伍老兵,几乎每人都迎娶了一匹大洋马。
军官一般不止一匹,将领少则几匹,多则十几匹。
只要兜里有钱,身体又扛得住,不会引发相关问题,朝廷与皇帝都不管这方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