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周易现在所说的煮酒论英雄,当时是怎样的一种状况,没有详细的历史资料解说,谁又说得清楚?
此前大家对周易,那是真的无处下嘴,因为周易说的太新颖,也太精辟准确了,甚至连她们这些专门研究的学者,也都有自愧不如的感觉。
现在周易居然自己找死,触碰无解的煮酒论英雄,这不是给她们反击的机会么。
这一刻,此前所有怀揣目的来的,学者与专家们,兴奋起来,终于找到攻击周易的突破口了。
下面的学生,尤其是对《三国》有研究的学生,大多数人都骚动起来。
“煮酒论英雄是作者改编出来的?”
“周易老师糊涂了,这不是留话柄给她们么?”
“这种模棱两可,又没有历史资料斧正的问题,就不要提嘛,说了也没有艺术价值,搞不好还把自己陷进去。”
“期待又一轮激烈辩论,此前那些学者太逊,被周易老师压得抬不起头,希望这个问题,能说些有分量的东西。”
这倒并非是学生心眼有多坏,关键是看热闹的心思重。
对很多学生来说,场面越激烈,她们就月兴奋
不过以梦瑶为首的,周易的粉丝们,表现的则是忧心忡忡起来,都揪着心看向周易。
甚至就连那些,曾经刁难过周易的学生,如刺头学哥他们,也不自然的,在心中替周易担心。
当时大家刁难周易,那是因为,除了显示自我外,还有周易不是帝都大学一份子有关。
如今周易已成了大家的老师,在这些学生看来,是自己人,是跟她们荣辱与共的一部分,当然不能被外人欺负了。
果然,汪副总会长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就见她一声冷笑,“你的意思,是说煮酒论英雄,是《三国》作者改变历史,历史上并没有这事?
“那么这句……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也是不存在的了?”
杨教授也火上浇油,“据《三国志先主传》所载:‘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意思,就是惺惺相惜,将刘备等同自己这般英雄对待,不是侧面佐证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吗?”
谈教授也不甘落后,“煮酒论英雄这一段故事,是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阶段。
“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莫非周易老师,想将这一段故事,想将煮酒论英雄,也给说没了?”
周易神色如常,看向她们,“还有人要说的吗?”
杨教授傲然,“你能将我们的问题,解释清楚再说吧。”
她们都不认为,周易能将这个问题圆过来,历史资料都有呢,而且话都跟《三国》的对话内容差不多,你周易还如何辩解?
不要说是杨教授她们了,此刻就连其他的学者,以及帝都大学的教师与学生们,也不认为,周易能解释的通。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嘛,历史资料中记载着呢。
大家怎么也想不通,一直以历史资料为论据的周易,为何在这个问题上,会忽略历史资料。
周易点头,“那好,在这里,就几位老……前辈的问题,我就同一解答了。”
现场几乎没人相信,周易能解释清楚,却不包括周易他自己。
这个问题,虽然不像其它的问题,是三国作者虚构的,也不是明显的逻辑错误,但是周易却是胸有成竹的。
原因很简单,这是地球学者,早就研究透彻,尤其是历史学者,已下了定论的事情。
周易胸有成竹的,将资料用投影打了出来,“刚才我为什么说,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相关记载,改编而成的呢?
“而我说的是改变,并没有否定这件事。”
什么意思?
周易这是回答不出来了,准备往回了圆,甚至准备不承认了?
切,终于下不了台了啊。
台下众人,有人疑惑,有人怀疑,有人鄙夷。
周易继续,“但我刚才也说了,就本质而言,煮酒论英雄,是官渡之战前的政治站队,而严格的说,‘论英雄’只是‘衣带诏’事件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下面我将提供另外一份资料,足以证明这一点。”
随后,周易指向投影出来的资料,“我这里有另外一份资料,在《资治通鉴》中有明确记载,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
“操从容谓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备方食,失匕箸,值天雷震,备因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
“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同谋。会操遣备与朱灵邀袁术,程昱、郭嘉、董昭皆谏曰:‘备不可遣也!’操悔,追之,不及。”
周易所提供的这些资料,除了普通学生,在座的学者,几乎都看过内容,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此刻周易拿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证明不了什么啊。
周易走回讲台,“在《三国》中,是在说,书里面有两位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装傻卖楞,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而我刚才拿出来的,就是衣带诏事件的,起因与发展,最后还有结果,结果部分,我就不再累述,大家也都知道,我着重要说的,就是前半部分。
“可与《三国》不同的是,真实历史记载,是在这个事件没有发生之前,刘备还没有参与董承的‘衣带诏’密谋。
“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刚才的资料中有这么一句,‘先主未发’。此事发生之后,刘备才参与了董承的谋划。”
前排几位《三国》学者皱眉,她们一方面疑惑,周易给出资料,并着重讲这个有什么意义?
另一方面,这还真是她们始料未及的。
这些东西,大家都看过,但平心而论,都没有深入研究过,在她们想来,哪怕周易说的都是事实,那又能说明什么?
周易继续,“那么按照真实的历史,此时曹操与刘备,并不知道,将会发生衣带诏事件,而恰好在此时,曹操已有了,对袁绍用兵,也就是将要发动官渡之战的时候。
“那么曹操的意思很明晰,其实煮酒论英雄并没有论英雄,而是曹操直接对刘备感慨,天下英杰只是自己与刘备,像袁绍一般的人不足为虑。
“曹操对刘备的话,潜在真正的意图,其实多有自勉鼓励,或者是安抚属下的考虑。”
崔教授赞许点头,眼中有思索。
汪副总会长她们,则是无悲无喜,冷眼旁观。
周易一鼓作气,“《三国》与历史资料,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曹操与刘备当时对话中,语气的变化,以及那个‘今’天下英雄的今字。
“今是限定范围的意思,而在《三国》中,却将意思改了,变成了‘论’的意思,一字之差,前后语境就有天壤之别。
“而且在历史上,又恰恰因为曹操这番话,才导致了另一个严重结果,从结果论讲,促成了刘备脱离曹操集团的决心。
“后来曹操果真派遣刘备截击袁术,刘备也因而,就此脱离了曹操的掌控。”
谈教授冷笑反驳,“你说当时的曹操,是在鼓励自己的属下刘备,那又怎么可能?
“刘备的仁义的名声,天下皆知,而他手下的关羽与张飞等人,也都是虎狼之将,曹操此举,其实是用英雄为题,在考验刘备而已,又怎么可能不是论英雄?”
下面有不少人,也跟着点头,都认为,谈教授的推断合情合理。
周易详细剖析,“不错,在《三国》中,与历史上有共通之处的,就曹操的谋臣们,的确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
“而两者的不同之处,是《三国》中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但在其内心里,实则对刘备此人,还是有所顾虑的。
“我的看法却恰恰相反,刘备为了打消曹操的疑虑,故意在许昌弄了块菜地,天天盘弄菜地,这表现出,刘备的确是谨慎缜密,有所顾虑的韬晦。
“可反观曹操,却完全不是那回事。倘若曹操真顾虑刘备,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把刘备杀掉,也不会向汉献帝推荐刘备了,试问,曹操杀得人还少吗,缺刘备一个吗?
“只是曹操实在爱才,非常渴望刘备能够为自己出力,一边监视刘备,一边又不给刘备事做,憋着刘备,希望时间久后,刘备能够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出力。”
周易最后总结,“为了增强与刘备的感情,曹操采取怀柔政策,请刘备喝酒,这一点足以证明,曹操的求贤如渴。
“因此我总结,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曹刘备表态的意思,本意不是真正的论英雄。”
居然真的很有道理啊。
众人深以为然。
&/div>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