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一章 督战(两章合一)


本站公告

    你小子现在名声比老子的都大……”谷振龙冷笑了一声,“就像是臭了的烂肉,是个苍蝇都想盯上两口……”

    方不为直接把谷振龙嘲讽当成了耳旁风。

    其实对于方不为的决定,谷振龙还是很欣慰的。

    身为军人,战场杀敌,保家卫国才是正途,跑去做哪门子的官老爷?

    应付完了谷振龙,方不为又跑回了特务处。

    对于方不为的决定,马春风一点都不意外,他早就料到了。

    马春风唯一担心的是,怕方不为辞了特务处的差事。

    他认为,方不为只有留在特务处,才能让特务处的格局和危慑力更上一层楼,对于方不为本身,也是极为有利的。

    一手拿钱,一手拿刀,谁不巴结,又有谁不害怕?

    这是双赢的局面,马春风不相信方不为看不出其中的道理。

    有了侨盟理事这一层身份,行动科科长一职已经不适合方不为了,马春风甚至决定,报请委员长审批,以方不为的肃谍股为骨架,在特务处再设一科,专负督查和肃奸。

    如果方不为有意,这个科长的位子就是他的。

    听到马春风的计划之后,沉稳如方不为,也被惊的张大了嘴。

    怪不得日后军统会成为庞然大物,就连委员长都担心尾大不掉,抗战胜利后便开始计划削减裁撤。

    若是马春风不出意外,说不定就会有一场风波。

    马春风不但有野心,更有心计和远见。

    方不为大概能够猜到马春风想要干什么。

    他竟然已经在考虑,将国民党行政部门和军队的督查权也控制在手里?

    对内督查,对外督战。

    这不就是明朝时的锦衣卫和东西两厂么?

    马春风的胆子太大了。

    如果这事真要让他办成了,以马春风的性格,在战时,他肯定风光无限,但到战后,他只有自裁谢罪背黑锅这一条路可走。

    方不为脑子转的飞快,越想越觉的马春风的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西安事变后,委员长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觉的此人心存不良,想要害他,唯独马春风除外。

    马春风也是瞅准了这个空子,马不停蹄,处心积虑的在扩大特务处的势力。

    干不干?

    不干是傻子。

    马春风都不怕得罪的人太多,事后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自己有什么好怕的?

    大不了赶在日本投降之前就请辞,仇人还能追到美国或是南洋来不成?

    当自己这个四海堂的堂主是吃素的?

    方不为猛的站了起来,铿锵有力的敬了个礼:“多谢处座栽培,卑职定当效犬马之劳,以报处长栽培之恩……”

    连方不为自己都已记不得,他有多久没有拍过这样的马屁了。

    关键是马春风这一次的给的诱惑太大了,容不得方不为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督战官?

    一想这三个字,方不为浑身的血液就开始沸腾。

    哪个敢弃兵而退,不战自逃,就别怪老子手里的枪。

    一想到南京保卫战时,宋元良弃兵而逃,致使群龙无首,斗志全失的八十八师最先陷入混乱,从而形成大面积溃逃,致使全军溃败,被杀被俘近五万人,方不为心里疼的就像是被扎了一刀一般。

    委员长真敢让马春风派自己督战,自己就敢提枪杀人。

    师长算什么?

    真到那个时候,方不为连唐司令都敢杀……

    如果这个侨盟理事的身份还顶不住,大不了跑路就是了。

    又不是只有委员长的中央军这一支部队在抗日?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你!”马春风兴奋的说道。

    随即,他又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份文件,拍到了桌子上:“我马上报请委员长定夺!”

    方不为扫了一眼。

    原来马春风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自己答应呢。

    “谷司令那里,还要让你代为斡旋!”马春风又说道。

    方不为重重的点了点头:“处长放心!”

    方不为也保不准谷振龙会不会同意,但马春风的意思很明确,既便不同意,也不能让谷振龙明着反对。

    马春风拿着文件去找委员长了,方不为则回了宪兵司令部,想着先透透谷振龙的口风。

    谷振龙是卫戍区司令,还是宪兵序列的最高长官,这样的决议,委员长肯定要找他询问。

    宪兵序列脱离军政部自成一军,甚至还有专门的宪兵训练学校,谷振龙在军中的地位比何英青差不了多少。

    出了特务处,方不为又想到了三个月后的七七事变,接之而来的上海保卫战,南京保卫战,以及南京大屠杀……

    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了,但方不为总觉的,自己应该还能做点什么。

    就从这个督战官开始吧。

    一想到南京保卫战,方不为的牙齿就咬的咯咯做响。

    若不是唐生智和宋元良,撤退之时,也不会死那么多的人。

    八十八师本是做为固守南京的主力部队,最后去成了全军溃逃的导火索。

    南京保卫战中,就数桂永青的教导总队,宋元良的八十八师,王敬久的八十七师最为精锐。

    这三部全是德械师,是中央军精锐中的精锐。

    但事如愿违,张治忠率八十八师打下的赫赫威名,全被宋元良这一跑,给败了干干净净。

    整整一个师,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五百人。

    加上三个旅长,六个团长在内的五千余人,没有死在第一次淞沪会战中,也没有死在上海保卫战和南京保卫站的战场上,却死在了慌乱撤退的路上和南京大屠杀中。

    唐生志刚刚布置完撤退计划,师长宋元良出了会议室,连师部都没回,带着几名警卫和副官,直接就逃了?

    逃了……

    哪怕早就知道结局,方不为依然觉的太过不可思议。

    直到次日凌晨,不见师长宋元良的影子时,指挥部发电到总司部询问,才知道宋元良早跑了,总司令唐生志也跑了。

    消息传回师部,八十八师全军大哗,全都冲向了下关,开始抢夺船只过江。

    八十八师就像是被点着的导火索,将其他部队彻底引爆了。

    卫戍军大部都陷入混乱,丢弃阵地,纷纷溃逃。

    日本衔尾追击……

    在这种情形下,别说长官的命令屁用不顶,就连督战队的子弹都不好使。

    像是疯了一般,溃军冲到了下关江边,而负责督战的宋希连的三十六师和胡宗南的第一军根本没接到唐生志的撤退命令。

    督战队当即开火,把溃兵拦在了江岸上,正好被随后而来的日军堵了个正着……

    谁都知道,南京属于绝地,不可能守的住,而委员长明知其不可为却非要为之的目的,只是因为他还在抱有幻想,想让英美各国看看国民政府抗日的决心,更希望英美等国能够干涉调停……

    上海沦陷后,委员长在两日之内连续三次召开高级会议探讨南京防守问题。

    第一次会议时,包括何英青,白崇喜,谷振龙均赞同时任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裴提出的建议:不可固守南京,可做象征性的抵抗便可撤退。

    与会各将领建议,可调运兵力十二个团,最多不超过十八个团,人数不超过三万人,全部挑选机动性强的部队,另建议从上海败退的各部往浙西,皖南等地集结休整,其中就包括刚从撤下来的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他们认为这三部虽是精锐之师,但刚刚经历过大战,减员严重,兵器不足,再加是败退而归,军心极其不稳……

    更有人提出可提前通知南京市民撤离……

    委员长半点都未予采纳。

    两天后,再次召开会议,当时委员长又问起关于防守南京的问题时,唐生志主张固守,委员长大喜,但刘斐仍坚持原议,其余各将附议。

    此次会议未作决定,但委员长的真实意图已经呼之欲出了。

    第二天,委员长再次召开第三次高级幕僚会议,没等委员长发问,唐生志又提出死守南京,委员长明确表示同意。

    到了这种程度,刘裴明智的再没有反对,其余将领只字不言。

    当委员长问起:“各位认为,派谁负责固守南京为好?”

    哈哈,竟然没有一个人应答。

    因为除唐生志以外,当时与会的高级将领都认为不该打这一仗。

    最后还是唐生生打破沉寂:“委员长,既然没人来守,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死守南京城,与城共存亡!”

    委员长大为高兴,当即决定组成南京卫戍军,并命令唐生志为卫戍军总司令。

    卫戍军纸面上虽然有十四个师之多,但其实只有十万出头,大部分部队刚参加过淞沪会战,减员严重。武器方面更是差的惊人。

    委员长这么做,是想让国际社会及地方军阀看看:谁说我蒋某人不愿意抗日的?

    老子连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都派上去了……

    到了这一步,如果真如委员长之本意,更如唐生志所言,愿于南京共存亡,倒也不至于酿成之后的惨剧。

    但可惜,如果只是如果。

    后世军事专家认为,南京保卫战中,数万将士撤退不及被俘被杀,其中委员长的犹豫不决,命令前后反复等原因要占三成的责任。

    唐生志是十二月十一日晚接到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转达委员长“相机撤退”的命令的,一晚上的时间,唐生智制定好了撤退计划,并将撤退时间定在十四日夜。

    但不知什么原因,第二天一早,唐生志正准备召集师级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任务时,他又接到了委员长的电令:务必坚守半月以上……

    一晚上的时间,却又接到了截然相反的电令?

    就是这两份互相矛盾的命令,将唐生志为数不多的一点勇气消磨了个干干净净。

    唐生志的责任则占一半以上。

    他优柔寡断,未当机立断布置撤退计划,也未及时通知城外和江对岸的宋希连、胡宗南部撤退的命令,致使这两部误以为渡江部队是不战而逃,竟然直接开了枪,使本已大乱的军队更加混乱,更贻误了撤退的时机。

    更甚至是,唐生智在下达完撤退计划后,没有一丝主将殿后的觉悟,自己却先上船逃跑,导致后来将领兵士人心涣散,群龙无首,乱上生乱。

    接到委员长第二份电令的当天下午,也就是十二月二十日下午,唐生志在司令部总部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

    他先说明战况,又问大家认为是否还能坚守?

    与会将领无人发言。

    然后唐生志出示了委员长11日发的可以“相机撤退“命令,问大家该如何决定。

    没有人表达反对撤退的意见,于是唐生智让大家都在会议记录簿上签字,表示对撤退的决定共同负责。

    然后分发参谋处当天凌晨起草的撤退命令和突围计划,并决定将撤退时间提前到十二日晚上十一点钟。

    后世的史学家和军事专家分析后认为,唐生志的这个撤退计划在战术上可行的,日军进攻南京的部队不多,包围圈并不严密,主力从日军正面突围是最佳选择。

    但问题是,计划若是能推后两天,该打的打,该撤的撤,该准备的准备,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发布撤退命令的会议在下午五点召开,然后要求各部在晚上十一点就进行突围,近十万人撤退,各部根本没时间协同。

    唐生志也更没有想到,负责卫戍南京的各部队将领,根本就没有把他这个总司令放在眼里,有的甚至擅自丢下部队逃跑,这也是南京保卫战撤退过程中混乱的源头。

    一是八十八师师长宋元良,二是教导总队司令桂永青。

    宋元良不用说了,出了总司令部,就带着警官和副官逃了,买通了老鸨,躲到了一家妓院里……

    剩下的两成责任归到他头上,一点都不冤枉。

    宋元良弃军而逃,并不是他突然做出的决定。

    唐生志通知他开会之前,宋元良就偷偷摸摸的率师直属队擅自向下关撤退,企图渡江北撤。

    结果在挹江门外被36师师长宋希连的督战队用机枪“劝阻”,只得灰溜溜的跑了回来。

    师部的传令兵是在半路上碰到他的。

    一、本章部分资料和数据,引自杨晓辰、吴京昴所著《南京保卫战的壮烈与遗憾》一文。扑街解释一下,真不是为了充骗钱,而是南京大屠杀不能过多描述,但这么重要的节点,以主角的立场和人设,又不能故意错过,所以必须介绍一下背景,发展之后的剧情。

    说实话,查资料比编情节痛苦的多,扑街一查资料就拖更……

    三、不好意思,查资料忘了时间,所以发的这么晚。

    /txt/94721/

    。_手机版阅读网址:

    【悠閱書城一個免賛看書的搎源app軟體,安卓手檆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蘯果手檆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bq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