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


本站公告

    就在江南一带乱象分呈时,千里之外的京师已是进入到了一年中最为热闹的忙年时节。



    南北两城的各大市场到处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中间夹杂着孩童的嬉笑声、吵闹声,大人们的呵斥声、叫骂声,熟人之间碰面的问好声、大笑声,空气中飘荡着各色食物诱人的香气。



    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地笑容,轻松自然的神态下,一张张面孔是如此的生动,再也不复数年前那种愁眉苦脸、焦虑不安,甚或是麻木不仁的神情。



    不管成人还是孩童,妇人还是老翁,手中怀里都是大包袱小提留,拿着买来的各色各样商品或食物,或是驻足与商铺摊位前,或是缓步移步中逡巡着,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家的物资,只要看到自家需要的,就会拼命往人群里挤过去,好像生怕晚了就卖光了一样。



    有圣君在位,这日子是眼见得越来越好了,每个人都从自家日常的吃穿用度中切实感受的到,这其中尤以军器监和将作局的工匠们最有体验。



    就拿各家的住所来说吧,先不说整修过后铺上了青石板的街巷,洁净的让人心情舒爽已极,就看看自己的住所吧,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先匠户们居住的大多是土坯搭起的房舍,只有极少数有额外收入的人家才盖的起青砖房屋,屋顶也有黑灰色的瓦片覆盖,可是现在呢?



    原先的土坯房子早就踪影全无,几年来,手头的银钱日见丰厚的情况下,所有匠户家庭都把旧屋子翻盖一新,都是清一色的青砖垒就,少数收入特别高的则是全木打造,已经向那些大老爷们的宅邸看齐了。



    以往谁家不是男女老少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衫?谁家的孩子在大冬天不是光着脚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在街上玩耍?



    足衣?



    那可是大户人家才能享用到的物事来,穷人家连衣衫都穿不起,哪有余钱做双袜子?



    以前谁家不是人人面带菜色、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满脸愁苦之色?



    有多少汉子打了一辈子光棍?众多匠户家,有几个识字读书的?



    现在呢?



    男女老少哪个不是穿戴干净整齐?哪一个不得备着两三双鞋靴?谁还一年四季只穿一双?



    更重要的是,在吃穿不愁的情况下,自家孩子,甚至是大人,能有机会读书认字了。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顺天府在匠户们群居的地方建起了两所学堂,就学的全部是军器监和将作局的匠户人家的孩子。



    后世那种国有大企业的子弟学校提前出现在了神州大地上。



    这是朱由检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他希望此举能够在将来给大明带来更深刻的变化。



    朱由检在闲暇时不止一次的想过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全方位一直领先于整个世界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彻底落后与西方世界呢



    再下去不到一百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吹响了西方崛起的号角,各种各样的先进工具被创造了出来,把还处于传统农耕中的大清远远甩在身后,并且距离越拉越远。



    那时候的国人在干什么呢



    读书认字的所谓精英阶层,沉湎于风花雪月之中,埋头于故纸堆中寻找真理。



    无数所谓学问大家,恨不得把老祖宗留下的每一个字揉碎捻烂,然后放在口中细细品味,从中找出自以为是的道理,著成厚厚的书典教育世人:你应该如何循规蹈矩,你应该举止端庄,背离祖宗就是离经叛道,西夷那一套都是奇巧淫技,应该唾弃之、鄙视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才是最好的。



    听祖宗的话,准没错。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人口和土地的关系。



    西方各国因为人口稀少的原因,在无法迅速获得大量人口的条件下,只能通过改善生产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而这种层层累进的状况,也使得的相关科技在被不断向前推进着,而相关人等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西方各国争相加大了对科技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东西方差距越拉越大,直至后世的无法超越。



    朱由检并不否认儒家学说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但这些学问只能修身,并不足以治国。



    但他也清楚,想改变一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自小苦读经书的读书人,你很难让他们放弃四书五经,转而去钻研科学。



    这比杀了他们还难。



    虽说会有极少数读书人因为个人兴趣和爱好,对那些所谓奇巧淫技并不排斥,甚至极端者会舍弃经书,专攻这些旁门左道。



    但是,这类人太少了。



    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从匠户身上着手,作为一个突破点,用以慢慢带动大明制度的改变。



    你不是以读圣贤书为荣吗?



    那好,我不会阻止你读书,那是你的个人自由和选择。



    你怕这些被你们视为贱户的工匠读书认字后会抢你们的饭碗?



    不会的,至少现在不会,将来吗,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工匠们读书认字,是为了制造出更精美、更新奇的物事后卖出去,给朝廷赚钱,然后来养活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猪头狗脑的读书人。



    这样你们该没意见了吧?



    工匠子弟学堂就这样办了起来。



    这只是个开始,朱由检的目的是把学堂建成类似于后世的技校,然后是技师学院,然后是理工大学。



    治国的人才要从理工大学中挑选。



    这是朱由检的布局,要达成的话不知多少年。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吃的太急容易噎着。



    走路要一步一步来,太大会扯着蛋。



    蛋蛋的忧伤。



    这两所学堂,一座是针对匠户子弟,一座是针对匠户本人。



    匠户们所在的学堂,其实更像是扫盲班。



    而子弟学堂才是希望所在。



    每一名五十岁一下的匠户,每逢休沐日,都要去学堂上学,每人必须在一年内学会读写五百个汉字,三年内学会一千五百个汉字和其他专业符号的读写。



    每年年末举行考试,所有考试不合格者,技工评级会下调一级。



    考虑到工匠们从事的岗位和技术能力不同,朱由检下旨设立工匠分级制度,并将其与每月的收入挂钩。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