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明军的选择


本站公告

    “这就是明军!”淮安知府衙门,雷卫东看着来自各路大军的情况汇报有些哭笑不得。

    雷卫东前世上学的时候大家经常说校长是运输大队长,送人、送枪炮送弹药,国家的建立离不开对方的慷慨,现在看来明军比校长还慷慨大方。

    南下的雷家军没打什么恶仗,十几万明军一触即溃,弄的大军不光没有损失,反而越大越多,从一开始的十八万士兵,十二万民工的三十万大军,,结果不到一个月兵力突破了四十万,缴获的各种物质更是不计其数!

    淮河防线上的几处重镇盐城、淮安几乎没打什么仗,明军就跑了。

    最典型的就是淮安,这可是明朝淮河防线的关键点,是北方大军,南下扬州三吴地区的交通要道。春秋时,夫差试图会盟中原诸侯,由江淮北上,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这样的重镇,驻守扬州的史可法自然十分重视,放了八万大军在这里,只是他不会用人,派的将领太草包、

    雷家军仅仅是先锋一个团,隔着淮河开了几炮,结果八万大军直接崩溃跑的一干二净。

    如果仅仅这样,雷卫东还不会说什么,无非是明军士气太差不能打仗,但一些明军控制了码头的货船直接跑过来投降,还帮雷家军度过淮河,就让雷卫东无语了,这些人也太没骨气了。

    看到雷家军过河,虽然只有几百人,淮安城就举起了白旗,知府带头请降。

    因为淮安不战而下,第二天骑兵团就杀到了扬州的门户,天长和高邮两地。

    天长的明军继续不战而逃,雷家军还没到就直接让出了扬州的门户,高邮的刘肇基到是一名猛将,也是一个忠臣,他率兵死守高邮,但是面对从东面过来的野战一师。

    小小的高邮根本抵挡不住,双方差距太大。

    面对雷家军覆土攻城这法,高邮仅仅一天城墙就失守,刘肇基亲自率亲兵登上城墙也不管用,在枪林弹雨中被亲兵拼命救下,从南门狼狈而逃,直奔扬州。

    因为淮东只剩下一个扬州,雷卫东也就不急于南下,命令大军缓攻扬州,把主要精力放在肃清江北各县乱军的事上。

    说起来也搞笑,很多明军撤退的时候变成了溃退,弄的整个江北到处都是溃兵,这些乱兵失去了军官的领导,给雷家军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正面战争。

    在加上因为战争,有几十万人背井离家向江南奔逃,就和当年金兵南下一样,这些百姓一边哭泣一边前行,因为没有政府的组织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血泪。

    所以恢复占领区治安成了雷家军最主要的任务,同时投降的明军也需要改造,雷家军可不是明军,那些投降的将领想要领兵必须到军校学习半年。

    同时他们麾下的士兵也被打乱进行筛检整编,这都需要时间,不过淮东战事的缓解,让雷卫东有精力把目光放在了淮西战场上。

    同淮东战场雷家军和明军争雄不同,淮西就复杂多了,除了明军和雷家军这里还多了流寇这个势力。

    比如凤阳这个地区,因为是明朝的中都,住有重兵,不光有黄得功和刘良佐这两位总兵率领的官军,还有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率领的大军。

    他们三人互为犄角,在凤阳一带和张献忠、革左五营二十万流民军队对持。

    如果雷家军不南下,以南直隶的兵力,即使淮河以北的军队都被调走,淮南各地动员起来的军队也能把张献忠赶走,虽然他们人数比对方少很多。

    但是雷家军的南下一切都变了。

    对雷家军来说,明军和张献忠等人的打仗和小孩打架差不多,不是一个水平的。他的南下让卢九德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

    眼下淮西的各处兵马都是集中在凤阳一带和流寇对持,雷家军南下,一旦渡过淮河那对江淮来说是致命的。

    果然不久之后,雷家军率先在淮安地区度过淮河,兵峰直指扬州,准备饮马长江传了过来,一时间金陵告急,有人希望凤阳的军队能够回访。

    “公公,不能在拖了,淮东哪里只是雷家军的偏师结果就轻易拿下淮安、盐城等地,兵峰直指江南,现在雷家军十万大军已经从淮北地区压了过来,必须赶快离开,慢一点可能就走不开了!”

    凤阳卢九德大军的驻地几名幕僚言辞恳切的正在劝谏卢九德,一名幕僚还没有说完,另一人就接着开口。

    “凤阳这里,面对张逆我们就有点抵挡不住了,更别说南下的雷家军了,如不尽快离开,很可能被包饺子,而且现在金陵空虚,耽误之急是赶回金陵保卫江南,哪里可是朝廷的钱袋子,不能失去了。”

    “可是咱家是凤阳镇守太监没有旨意是不能离开的,更何况这里可是凤阳,朝廷的中都所在要是因为我的离开,凤阳再被烧了,那可就麻烦了,即使回到金陵咱家也吃罪不起!”卢九德担心道。

    当然烧了凤阳的可就是八大王张献忠,不知道有多少朝廷大员因为此事被皇上秋后算账。

    自己别看掌握着数万大军,但自己是太监,皇上的家奴,无论自己多么位高权重,皇上一道圣旨都能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当年的魏公公就是一个榜样,号称九千岁权倾朝野,最后换了一个皇帝不一样倒霉。

    “此一时彼一时!”幕僚道:“当年江南稳如泰山,张逆即使烧了凤阳也是小患,而现在雷家军就要饮马长江了,金陵朝夕不保,如果我们这些人不过去金陵失守公公的责任更大!”

    “不行,咱家我要考虑一下!”卢九德摇摇头,以崇祯的脾气,没有圣旨他实在不敢动。

    “公公如果担心凤阳皇陵被烧,我这有一计可保皇陵平安!”看着卢九德油盐不进,不提撤退的事宜,一个幕僚急了。

    现在凤阳已经是死地了,别说明军自己了,就是明军和流寇联手都不是雷家军的对手,为了活命只能出险招了。

    “什么办法!”卢九德问道。

    “很简单,把凤阳交给雷家军!”幕僚小声道。

    “你疯了,那可是中都,交出去咱家不就完了!”听到幕僚的注意,卢九德急了,这哪是妙计,简直是自己的催命符。

    “公公忠言逆耳利于行,两害相权取其轻!”幕僚也豁出去了,“十余万雷家军南下,凤阳已经不可守,既然这样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办法保卫皇陵,只要皇陵不被毁坏都好说话。

    流寇那边肯定不行,从他们流窜那一刻起,别说各地的士绅官宦,就是普通百姓人家都受到迫害,不跟他们走就是死路一条,更别说我们眼前的张逆,可是赫赫有名的八大王,心狠手辣无恶不作。

    凤阳落到他们手中只会再糟一次难。

    但雷家军就不同了,不说他们纪律严明比官军不知道好多少,扰民的事情很少,每到一处首先做的就是维护当地的治安,就说他们去年起兵占领了山东,虽然对乡绅很不友好,对其动辄抄家灭族。

    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做事都是以他们公布的法律为基础的,只要不触犯他们的法律,一般都能保住性命,即使犯了大罪被抄家灭族,那些妇孺也都没事,最后都放了出来。

    再加上德王、鲁王都在他们手里保住了性命那么他们拿下凤阳保全皇陵的可能性很大。”

    这名幕僚说完,就闭上了眼睛,他刚刚的话犯忌讳太多,大家都知道官军军纪不好,但这是有原因的,朝廷就给那点军饷,如果不想饿肚子就只能去抢,如果不去抢的话你手里的军队只能越来越少,这是每一个大将都不能容忍的。

    最后面对失控的军阀朝廷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你们都同意他的话!”卢九德的目光扫了一下帅帐的官员问道。

    话说到这里,关系自家的姓名,帅帐中的人都是占了起来,开口扬声说道:

    “事关重大。但请公公做主!”

    “做主,我要是能做主就好了!”卢九德坐在椅子上,眼睛盯着账外的天空,好像是天上有什么美景一般,半响才是抬起头。开口说道:

    “你们是不是串联好,到我这逼宫来了……”

    “属下等不敢,我们这么数说都是为公公考虑!”半响,一名幕僚开口道。

    “如果为我考虑就要拿到圣旨,要不然我即使我率领大军去金陵,上面只需要一到圣旨就能剥夺我的军权,毕竟我是太监,和左良玉他们不一样。”卢九德抱怨道。

    “这好办,我们可以花钱买通金陵的几位大人,让他们向京城请旨,如果公公担心我们可以先去合肥和马总督汇合,等有了圣旨在去金陵。”

    “合肥!”卢九德点点头,这倒是一个去处,能避开雷家军的兵锋获得一个月的喘息。

    “不过咱家走了,凤阳派谁防守,雷家军来之前他能守住吗?”

    “让花马刘守卫就是了!”一名幕僚道:

    “花马刘和八大王是死敌,之间有深仇大恨,不会投降流寇,在加上他在徐州能轻易逃出,估计和雷家军有秘密协议,带到金陵也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让他守卫凤阳,至于黄闯子我们可以带走,毕竟到了金陵多了一个人就多出一份力量。

    花马刘说的是刘良佐,刘良佐喜欢骑杂色的坐骑,黄闯子说的是黄得功,因为其打仗勇猛有一股闯劲所以有了这个外号。

    这两个人做事都比较嚣张跋扈,但黄得功和刘良佐不同,黄得功这个人有底线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军纪也比刘良佐要强很多。

    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有大仪,另一个时空,清军南后,朱由菘逃入芜湖黄得功营中,清兵分兵来袭,黄得功率军在荻港与清兵大战。此时刘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黄得功怒斥他,突然一箭射射穿喉咙,于是抽出刀自杀。

    “公公!”众人正在军帐中商量对策,突然卢九德的老管家从军帐外走了进来。

    “阿福,有什么事!”卢九德问道。

    “回老爷的话,探子回报,雷家军的前锋已过五河,离我们这里不过一天的路程了!”老管家小声道。

    “什么!”

    老管家的声音虽然小,但帐中的幕僚都听得一清二楚,齐齐站立起来,劝解道。

    “公公,不能在拖了,即使我们这里河流遍布影响了雷家军的行军,但最迟明天他们就到了,那时候在想走就晚了,今天必须离开!”

    “离开!”卢九德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帅帐中走来走去,可在走了几步,颓然的叹了口气,沉声说道:

    “事已至此,别无他法了,通知下去,命令大军准备,还有让黄得功和刘良佐过来,凤阳事大必须和他们商量一下才行!”

    “公公说的对!”看到卢九德放松了语气,幕僚们也轻松起来,纷纷商量怎么撤军才能保证大军的安全!”

    在卢九德准备撤军的时候,在他北面不远处,一只大军正在坐船南下,这是雷家军新编第四师的部队,四个团加上师部以及辅助的民夫壮丁。

    数万人的船队浩浩荡荡在河面上排出好远。

    守江必守淮,这句话流传已久!

    除了因为长江中下游防线漏洞太多,金陵等大型城市都在长江边上,一旦长江被突破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之外,淮河和长江之间复杂的地形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明末,淮河有淮江的称谓,因为它水量极为充足,宽阔的河面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同时江淮平原支流密布,南军可以利用密布的水道迟缓北军的进攻。

    只要以游兵骚扰,这将会使以骑兵、步兵为主的北方军队叫苦不迭。等北军跨越千难万险来到长江边上,早已是强弩之末,而南方政权则可以依靠就近补给,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反扑。

    明末清兵南下是在冬季,利用小冰河时期的天气寒冷,江北大小河流都被冰冻,使其马军往来驰骋,如入无人之境,一举打过长江。

    至于补给问题,习惯掠夺的清兵不需要考虑!

    而雷家军就不行了,因为不能随便掠夺,只能二月底出兵,两淮地区的水网就成了其最大的敌人,即使后勤部门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保证后勤的同时,也只能保证两个半师,五万人的船只运输。

    大部队只能步行,无形当中耽误了行军速度,如果不是明军太差,对雷家军望风而逃,两淮之战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bq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