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皇上认为好,我能度过眼前难关就行。”赵君笑了笑,不可置否。虽然赵君认为这篇文章这可是后人经过上千年的讨历史论证,宋朝在当时情况下如何能全面战胜金国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但是赵君深信,以皇帝赵构的秉性以及当朝那些重臣的心态,有可能坚决而有效的贯彻执行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
只不过逃跑到江南更显得理直气壮吧?赵君想到这里微微露出一副嘲弄的笑容。
赖布衣三人仔细阅读了赵君的文章,对于内容自然没有提出多少意见,不过对于这篇半文言半白话文的行文方式感到有些难受,说是就好像本来是一位美女却被打扮的像一个丑老太婆。
这个实在是没办法,赵君虚心接受意见,他的古文功底实在是太差。刘越和王瑞都自高奋勇说是帮助赵君重新进行行文,符合当今奏折行文形式,谁都想在这篇注定载入史册的文章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最后赵君指定让从事政工工作的刘越主笔,这让王瑞很是郁闷,一双桃花眼露出幽怨的神色,看得赵君有些头皮发麻。只好承诺如果以后再写文章就由他来润色。于是这篇文章经过几人的修改和推敲之后,交由黄天乐上朝的时候递给皇帝。
果然不出赵君等人所料,此奏折递上去不久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皇帝赵构亲自下诏,将此奏折公布于天下。并称赞文章的作者赵君有经天纬地之才干而此文章为治世之篇,乃当今以至以后大宋治国最高策略,必须严格执行云云。同时适时发出了下达了“巡幸东南“的手诏,比历史上晚了将近一个月。大宋刚建立起来的政权开始高速运转,为南迁做准备。而那些弹劾赵君的奏折则被人们似乎已经忘记。
历史又缓缓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但是也出现了许多变数,由于赵君这篇文章横空出世,使赵构南巡阻力变小。连最坚决反对南巡的李纲也开始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有条件地支持南巡。这使他最终没有辞职,保留了左相的位置,这让赵君感到高兴,建炎南渡之后大宋最有名的宰相并没有因罢官无法报效国家而郁郁而终。
但冥冥中自有天意,赵君这个穿越时空的蝴蝶所扇起的风浪依旧无法改变某些人的命运或者说是某些人的执着信念。赵君正忙着整编磨合队伍,为即将南巡做准备的时候,他的军营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赵君将自己认为是最好的茶叶拿出来,命人煮茶,然后又很恭敬的双手递给了坐在案牍另一方的中年男人。他不是摆礼贤下士的姿态,而是从内心深处的敬佩,因为此人是陈东。被称为北宋“五四学运”领袖。
陈东陈东字少阳,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忍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钦宗即位后,试图中兴宋朝,多有革新。陈东鉴于时事危机,为重振朝纲,于十二月二十七日联合其他爱国太学生皇帝提出的建议确是凶狠无比:“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惩处六贼。”结果就是: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李彦贬谪、赐死
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七日王黼贬谪、仇杀
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梁师成贬谪、缢死
靖康元年七月蔡京贬谪、病死
靖康元年七月童贯贬谪、斩杀
靖康元年七月朱勔贬谪、斩杀
多么生猛彪悍的人生!而这人就这么随随便便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赵将军,你那篇《论持久战》可是发人深思,我拜读了数遍,依旧感到博大精深,我倒是很佩服啊。故特来军营看看,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到底是何须模样。”陈东神色悠闲,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是不是让你感到失望了?”赵君看着眼前这个有些不修边幅的中年大叔笑了笑。
“倒也没有。”陈东爽朗一笑:“只不过算不上玉树临风的博雅之士,而一军士耳。”
赵君听了感到有些尴尬,穿越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听别人当面这样评价自己。“陈学士今后有何打算?”赵君转换了话题。
“准备上书请求皇上御驾亲征,以迎回二帝,”陈东的口气很随意,好像只是说着很普通的事情,但是赵君听了却是寒毛直立!
这怎么还是和历史上一样?就是因为陈东这种执着,惹赵构不喜,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教唆下,在他和另一位布衣书生欧阳澈被杀于集市,成了宋朝建国以来第一个被诛杀的士大夫!
赵君当然不希望这样的历史发生,于是就赶忙劝阻道:“陈学士,正如我文章所说,现阶段应该是战略防御阶段,应该撤退而不是冒然进攻,为何你非要这么做?”
“防御阶段......战略撤退......好厉害的国策啊”陈东笑了笑,嘴角却露出一丝嘲讽:“但是你觉得当今皇上会完全依照此执行吗?”
赵君顿时哑然。
“我关注过你从东京城到应天府的所做作为,所以我也了解你。”陈东那随意的神色突然消失不见,如刀子般眼神盯着赵君:“其实,你我都心里明白,当今皇上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你写了这篇论持久战,而我依旧要上书。”
“但是,你这样做。”赵君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会导致杀身之祸,及时你拥有士大夫这个护身符,也不会例外。”
“是吗?”陈东一愣,马上有爽朗的一笑说道:“能让皇上违背太祖遗训不杀士大夫,我陈少阳不枉此生。不以懦弱苟活天下,但以血性唤醒华夏,岂不快哉?”
赵君没有再劝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和执着而为之奋斗,明知必死依旧无所畏惧,这种人值得尊重。而一个民族的历史,不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才显得熠熠生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