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气吞万里如虎(下)


本站公告

    最高明的战略大师,兵法大师,也都会是心理大师,节奏大师。



    攻击敌人,并不非是正面把人马拉出来,人多的一方胜。



    战争从来不是人多就必胜的。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苏定方虽然没有明言他疑虑的是什么,但苏大为顺着他的话一想,立刻明白过来。



    看起来不过是突厥人玩了一次突袭,但细想便可知没那么简单。



    白天唐军斥候都是外放出八十余里,最远的时候甚至是百里。



    在这种情况下,突厥人数万大军接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瞒得过去,除非斥候营的人都是瞎子,或者集体反水了。



    那是绝不可能的。



    斥候营如今是苏庆节和程处嗣在带领。



    之前苏大为立功回军,得到苏定方和程知节赞赏的同时,程老魔自是不失时机,拿此事狠狠骂了自己儿子一通,把程处嗣和程处亮弄得抬不起头来。



    他俩人还是要面子的,最近都是卯足了力气,想立些功劳,换得程知节另眼相看。



    怎么可能在此事上掉链子?



    苏庆节也是。



    虽然与苏大为亲如兄弟,但是在公务上,心高气傲的他从来不愿意落在后面。



    苏大为如今都拔为右果毅都尉了,但是苏庆节却寸功未立,这让吉祥狮子眼都红了,磨牙霍霍的,恨不能亲自带着斥候去寻到突厥人,好好表现一下。



    还有阿史那道真,算是苏大为一手带出来的。



    他也在斥候营里摸爬打滚,手下赵胡儿等人与苏大为多有合作,都是十分得力之辈。



    绝不可能有任何失误。



    白天被敌人摸近,绝不可能。



    唯一的机会只有……



    夜里。



    夜晚受环境所限,唐军斥候只可能简单巡视一番,做不到白天那样无死角,高密度的侦察。



    只有借着夜色排斥,数万突厥人才有可能潜到唐军附近。



    这是唯一的可能。



    按此倒推,突厥人可能早就到了,但一直在唐军斥候侦察范围之外。



    至于突厥人的情报工作,因为有主场之利,远比唐军要简单。



    只用扮做牧人,便可从容牧羊,顺便收集唐军动向。



    这是胡人天然的优势。



    唐军不可能将遇到的每一个牧民都审问一番,也不可能甄别出是普通牧人还是突厥人。



    苏大为用手拍了拍额。



    苏定方看了他一眼:“想明白了?”



    “嗯。”



    “这不是一场意外的突袭,而是突厥人精心准备的战场,他们为此次作战,应该筹谋了许久。



    在这么近的距离突袭,我军要想反应,没有一个时辰,根本组织不起有力的人手。



    但是我们没有一个时辰了,等那支埋伏的胡人加入作战,大营都会有危险……



    制订这作战的人,高明啊。



    对了,阿史那贺鲁曾为昆丘道大总管,左戏卫将军、瑶池都督,也只有他能如此熟大唐军制,还有唐军的组织制度,如我所料不差,此次突袭应该就出自阿史那贺鲁的手笔了。”



    苏大为和一干将领在苏定方身边连连点头。



    这话说起来简单,但若是没有苏定方提点,要想到这些,千难万难。



    名将就是名将,对战场形势,敌我双方背后的因素,揣摩得极为透彻。



    甚至可以说是有一种异常冷静的洞察力。



    “阿弥,你觉得苏海政能支撑多久?”



    “呃。”



    苏定方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苏大为愣了一下。



    他随即意识到,这是苏定方对自己的考验。



    周围一帮中层将领,纷纷向苏大为投以艳羡的目光,就算是跟随苏定方多年的老人,也未必能有这个待遇。



    这表明的是什么?



    是大唐名将苏定方对苏大为的器重。



    苏海政……



    苏大为对此人了解不多,只知道做为后总管,他在唐军中一直担任后勤转运之职,受副总管王文度的节制。



    但是不了解不要紧,苏大为还能从后来发生的事中,找到一丝端倪。



    自从境界突破后,他的记忆力极其出众,甚至有些像是开启了记忆宫殿,前世的一些零散之事,也能记起来。



    包括偶尔看到的一些历史典故。



    他还记得,看过一些关于唐军征突厥之事。



    这苏海政与苏定方,虽然同姓苏,但并非是一个家族。



    史料上对此人记载不多,苏大为记得的唯一一点,却是此人后来任釭海道行军大总管,风海道总管、阳海道行军总管右卫将军、检校右武卫将军、沙州刺史。



    《旧唐书》里记载此人,曾矫诏以朝廷赏赐为由,伏杀草原各部酋长及昆陵都护阿史那步真,平乱之后,在回军途中,至疏勒南,弓月部引来吐蕃军打上来。



    结果是苏海政以师老不敢战为,用军资与吐番谈和,然后才得以安然返回。



    这件事,应该是真的。



    “阿弥?”



    苏定方的声音响起,苏大为反应过来,深吸了口气道:“后总管决非能打硬仗之人,若是贼势大,只怕……”



    苏定方不置可否,转而又问:“我们现在只有几百人,如何做才能帮助唐军获胜?”



    这问的就有些那啥了。



    苏大为嘴角抽了一下,看了一眼唐军大营扬起的烟尘,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苏定方既然敢在这个时候问这些,说明他并不着急唐军。



    如果不是对苏海政有信心,那就是对程知节有充分的信任。



    是了,换别的将领可能不行,但那可是程知节啊。



    老虎老了,不怎么露出爪牙,可不要当他真的没用了。



    以程知节的用兵老道,区区几万突厥人想攻破唐军营盘,那未免也太小看大唐名将了。



    想到这一点,苏大为焦躁的内心渐渐平复下来。



    他看一眼苏定方的表情。



    嗯,没有表情。



    心里琢磨了一下,脑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



    “突厥人,有营。”



    “哈哈哈。”



    苏定方用马鞭指了指苏大为,笑着没说话,但他脸上的表情分明是:你个小机灵鬼。



    突厥人也是人。



    他们作战,也是需要吃喝拉撒的。



    数万大军,就算不像唐军需要粮草,那也得有大量的牛羊,驮马,牧民,还有帐蓬,武器等种种物资。



    否则这数万人,总不能跟变戏法一样,突然出现在唐军附近。



    既然突厥主力在此决战,那么他们的大营,也必不会太远。



    这就印证了后世某哲学大师的一句话:你要打我,就必须接近我,而你一但接的我,就给了我打倒你的机会。



    机会,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它是双向的,动态的。



    名将与庸才的区别就在于此。



    在乱局之中,抓到最关键的信息。



    能看透迷雾的本质。



    这才是名将之姿!



    “我们区区数百人,要想救援唐军大营绝无可能,而且大营缺的不是兵,而是组织和调度,这一点,有大总管在,我不担心。



    现在,破敌之机就在眼前,阿弥,上次你以五百人破木昆部万人,现在,可敢与我去会一会阿史那贺鲁?”



    苏定方目眺远方,非常放松的问。



    其余众将听得莫名所以。



    但是苏大为,却听明白了。



    一时间,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头脑,在这一刻无比的清明。



    苏定方先前分析,此次突厥人的作战出自阿史那贺鲁的手笔。



    那么此时,很有可能阿史那贺鲁也已经来到了附近。



    他就在突厥人的大营中,就在那里坐镇,指挥整个作战。



    而此时,如果能找到突厥人的“指挥中心”,将这位突厥可汗擒获或者斩杀,那么,毕其功于一役,灭亡西突厥会成功,灭国之功,唾手可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末将愿追随将军,立灭国之功。”



    “呵呵,好。”



    苏定方颇有些欣慰的点头,很满意苏大为的表态。



    苏大为是聪明人,自然是明白,突袭突厥人的王帐,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却是提着脑袋的危险动作。



    风险与收益总是对等的。



    突厥可汗所在的大营,就算再怎么空虚,数千狼卫总是有的。



    以区区五百唐军,要实现破营而入,斩首突厥可汗,这是后世特总兵都不敢想的。



    但是苏大为明明知道这一点,却还毫不犹豫的请求加入。



    此人,智勇兼备,或可承我兵法衣钵。



    苏定方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正要下令,突然想起一事,开口道:“阿弥,你还说你不会做诗?刚才那句男儿何不带吴钩,很不错啊。”



    苏大为脚下一滑,好险没摔倒。



    自己一时浪过头了。



    对不住了李贺,提前几十年把你的名诗给抄了,以后你再写点别的吧。



    “此战,为灭西突厥,擒杀沙钵罗可汗为要,我等出战,不成功,誓不还。”



    苏定方骑于马上,声音铿锵的道。



    最后目光落到苏大为身上,微微点了点头,冷声道:“随我,出击!”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