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塞冬。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波塞冬娶了这位少并生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塞冬将整座岛划分为十个区,分别让给十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因为这个长子叫做“亚特拉斯”,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大陆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塞冬和其的庙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这个神殿内部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着。亚特兰蒂斯的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挤满着三段桨的军舰,码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富强,除了岛屿本身物产丰富外,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
十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各自采行不同的国家组织,彼此间为了保持沟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齐聚一堂,讨论彼此的关系及其统治权力,当协议成立后就割断饲于波塞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冬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决议条文,以增添决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
十位国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国家也都很富强。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出现腐化现象。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王国便在一天一中没入海底。
在整个海底世界,大洋底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位于几千米的深处,主要是深水的盆地、深海大平原、规模宏大的海底山脉和海底高原;还有一些孤立的洋底火山,巨大的珊瑚岛礁等等。这些地形与陆地地形不同,是在海洋中形成的。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陆地河流和大气输入海洋的物质以及人类活动中落入海底的东西,包括软泥沙、灰尘、动植物的遗骸、宇宙尘埃等,年积月累、日久天长,已经多得无法计算了。这些东西统称为海底沉积物。大洋底部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度不大的海底沉积物,称为深海软泥。
宏伟的海底山脉,广漠的海底平原,深邃的海沟,上面均盖着厚度不一、火红或黑的沉积物,把大洋装点的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个陡峭的斜坡,这个斜坡叫大陆坡。它像一个盆的周壁,又像一条绵长的带子缠绕在大洋底的周围。大陆坡的宽度在各大洋不一样,从十几公里到几百公里,平均宽度约70公里,坡度为几度至20多度,平均4°30′。坡麓横切着许多非常深的大峡谷,称为海底峡谷,规模比陆地上穿过山脉的山涧峡谷既深又大。
按照地形特点,大陆坡有两种。
一种是地形比较简单、坡度比较均一,这类大陆坡上半部是个陡壁,岩石露缺乏沉积物,向下大约2000米深处,大陆坡的坡度突然变得非常平缓,深度逐渐增加,成为一个上凹形的山麓地带。顺着大陆坡的斜面上,有一系列互相平行的“海底峡谷”,把大陆坡切开。
另一种大陆坡,地形复杂、坡面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地形,坡面上常常呈一系列的台阶,是一些棱角状的顶平壁陡的高地,与一些封闭的平底凹地交替着分布。平顶高地上有着一些粗大的砾石岩屑,而平底凹地里堆积着一些杂乱的沙子、石块和软泥。这类大陆坡上的海底峡谷谷底也呈阶梯状。除了这两类以外,大河河口外围的大陆坡,常常是坡度比较平坦的,整个斜坡盖满从大河带来的泥沙。
大陆坡上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河流带入海中的泥沙,经过大陆架搬运到大陆坡。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海洋生物残体的软泥。概括地说,整个大陆坡的面积,约有25%覆盖着沙子,10,是露的岩石。其余65,盖着一种青灰的有机质软泥。这种软泥常常因受到氧化作用而成栗,它的堆积速度要比大陆架缓慢得多。在火山活动地带,软泥中杂有火山灰,高纬度地区混有大陆水流带来的石块、粗沙等。在热带河口附近,有一种热带红风化土构成的红软泥。
大陆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深切的大峡谷,称为海底峡谷。它一般是直线形的,谷底坡度比山地河流的谷底坡度要大得多,峡谷两壁是阶梯状的陡壁,横断面呈“V”形。海底峡谷规模的宏大往往超过陆地上河流的大峡谷。
大多数海底峡谷在大陆坡上只存在一段,向上到大陆架,向下到大洋底就消失,与陆地上河流无关。但也有些海底峡谷可以同陆地上河流联系起来。有的海底峡谷在大陆架海底有浅平的水下河谷,深度在海底以下30米,但宽度有7千米,到大陆架边缘,这水下河谷的深度(低于海底)是40米,而谷地宽度达到25千米,显然水下河谷在大陆架是一条笔直的浅平的低洼地。与这水下河谷相接是大陆坡上的海底峡谷,它从顶部水深150米开始沿大陆坡向下一直到2400米深的洋底。而它在海底下切的深度,几乎整条海底峡谷都超过1000米,它的尾端进入2000多米深的洋底后,就逐渐消失。
人有脊梁,船有龙骨。这是人和船成为一定形状的重要支柱。因而人能立于天地之间,船能行于大洋之上。海洋也有脊梁,大洋的脊梁就是大洋中脊,它决定着海洋的成长。
大洋中脊曲折婉蜒长达1.7万公里,宽约1500--2000公里不等,其高度差别很大,许多地方高出海底5000多米,它平均高度约3000多米。高出海面部分,成了岛屿。这样巨大规模的山脉,是陆地上任何山脉无法比拟的。在大洋中脊的峰顶,沿轴向还有一条狭窄的地堑,叫中央裂谷,宽约30--40公里,深约1000--3000米。
它把大洋中脊的峰顶分为两列平行的脊峰。
许多观测表明,在中央裂谷一带,经常发生地震,而且还经常地释放热量。这里是地壳最薄弱的地方,地幔的高温熔岩从这里流出,遇到冷的海水凝固成岩。这里就是产生新洋壳的地方。较老的大洋底,不断地从这里被新生的洋底推向两侧,更老的洋底被较老的推向更远的地方。
从高空看大洋,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大洋一侧,有一系列的群岛自北而南呈弧状排列着。人们送它们个雅号,叫作“岛弧”。岛弧像一串串珍珠,整齐地点缀在大洋与它的边缘海之间;像一队队的哨兵,日守卫、警戒着。
无独有偶。与岛弧的这种有趣的排列相呼应的是,在岛弧的大洋一侧,几乎都有海沟伴生。几乎一一对应,也形成一列弧形海沟。岛弧与海沟像是孪生姊,形影相随,不即不离;一岛一沟,显得奇特可贵。如此有趣的安排,不是上帝的旨意,而是大自然的内在力量的体现,是大洋底与相邻陆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它却不在海洋的中心,而偏安于大洋的边缘。
海沟的深度一般大于6000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其最深点查林杰深渊最大深度为11034米,如果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移到这里,将被淹没在2000米的水下。
海沟的长度不一,从500公里到4500公里不等。世界最长的海沟长达4500公里。
海沟的宽度在40公里至120公里之间,全球最宽的海沟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海沟,其平均宽度约120公里,最宽处大大超过这个数,听起来也够宽了,但在大洋底的构造里,算是最窄的地形了。
海沟是海洋里最深的地方,它的剖面形状,像是一个英文字母“V”字,但两边不对称,靠大洋的一侧比较平缓,靠大陆的一侧比较陡峭。靠大洋的一边是玄武岩质的大洋壳,这里的地磁场成正负相间分布,清楚地记录着地磁场在地质史上的变化;在靠大陆的一边,则是大陆地壳,玄武岩被厚厚的岗岩覆盖,没有地磁场条带异常表现。这说明沟底是大陆与大洋两种地壳的结合部,但它们在这里并不和睦相处,而是相互碰撞;如两个“大力士顶牛”。
因大洋地壳的密度大、位置低,又背负着既厚又重的海水,实在抬不起头来,只好顺势俯冲下去,潜入大陆地壳的下方,同时也狠命地将陆地拱起,使陆壳抬升弯曲成岛。这就是海沟为什么多半与岛弧伴生的原因。岛弧一边得到大洋底壳的推力,就会不断升高,靠陆一侧的沟坡也必然变得陡峭,自然成了现在的面貌了。
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大洋底散布的许多圆锥山都是它们的杰作,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山体都是圆锥形状。这些火山中有的已经衰老死亡,有的正处在年轻活跃时期,有的则在休眠,不定什么时候苏醒又“东山再起”。现有的活火山,除少量零散在大洋盆外,绝大部分在岛弧、中央海岭的断裂带上,呈带状分布,统称海底火山带。海底火山,死的也好,活的也好,统称为海山。海山的个头有大有小,一二公里高的小海山最多,超过5公里高的海山就少得多了,露出海面的海山(海岛)更是屈指可数了。
海底山有圆顶,也有平顶。平顶山的山头好像是被什么力量削去的。它们或是孤立的山峰,或是山峰群,大多数成队列式排列着。这是由于裂谷缝隙中喷溢而出的火山熔岩形成的。这种奇特的平顶山有高有矮,大都在200米以下,有的甚至在2000米水深。凡水深小于200米的平顶山,赫斯称它为“海滩”。
海底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山体,山头当时的确是完整的,如果海山的山头高出海面很多,任凭海浪怎样拍打冲刷,都无法动摇它,因为海山站稳了脚跟,变成了真正的海岛。倘若海底火山一开始就比较小,处于海面以下很多,海浪的力量达不到,山头也安然无恙。只有那些不高不矮,山头略高于海面的,海浪乘它立足不稳,拼命地进行拍打冲刷,经历年深日久的功夫,就把山头削平了,成了略低于海面、顶部平坦的平顶山。
海洋是丽的,又是变幻莫测的。天气晴朗的时候,海面碧波万里,一望无际,显得伟大、肃穆而平静;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便骤然卷起惊涛骇浪,汹涌澎湃,险恶得令人心惊肉跳。
浅海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物沐在光亮温暖的海水中;奇妙的小鱼漫游在绚丽的珊瑚丛中,奇异可爱的贝类、海星、水母以及各种颜的海草,在波浪涌动下翩翩起舞。构成一幅丽的图画。
陆地上的植物有树木草,它们构成大片森林、草原或园绿地。海洋里的植物都称为海草,有的海草很小,要用显微镜放大几十倍、几百倍才能看见。它们由单细胞或一串细胞所构成,长着不同颜的枝叶,靠着枝叶在水中漂浮。单细胞海草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很快,一天能增加许多倍。虽然,它们不断地被各种鱼虾吞食,但数量仍然很庞大。
大的海草有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长,它们柔软的身体紧贴海底,被波浪冲击得前后摇摆,但却不易被折断。海草的经济价值很高,像中国浅海中的海带、紫菜和石菜,都是很好的食品,有的还可以提炼碘、溴、氯化钾等工业原料和医药原料。
海草是海洋动物的食物。有些海洋动物是食草的,另外一些是靠吃“食草”动物来维持生命的,所以,海洋中的动物都是靠海草来养活的。
海草像陆上的植物一样,没有阳光就不能生存。海洋绿植物在它的生命过程中,从海水中吸收养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糖、淀粉等),以满足海洋植物生活的需要。光合作用必须有阳光。阳光只能透人海水表层,这使得海草仅能生活在浅海中或大洋的表层,大的海草只能生活在海边及水深几十米以内的海底。
海底则要神秘的多,首先,海底那巨大的水压便不是人类可以抵御的,因此,人类对海底的事物便有了诸多猜测,关于海底的传说也层出不穷,人鱼便是一直都在流传的传说。
按传统说法,人鱼以腰部为界,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的鱼尾,整个躯体,既富有惑力,又便于迅速逃遁。她们没有灵魂,像海水一样无情;声音通常像其外表一样,具有欺骗;一身兼有惑、虚荣、丽、残忍和绝望的爱情等多种特。
在航海史上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一天,一艘威尼斯商船正从印度返航,当天晚,皓月似银,海平如镜,水手们忽然看见水面远处出现一个人身尾鱼的人,着胸怀,抱着恬静吸奶的婴儿,但等到他们驶近,却什么也不见了。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王子乘船经过哥本哈根,因遇到风暴,船沉没,王子被一位人鱼冒险救起,两人一见钟情,坠人爱河,并立誓永远相爱。王子离别时答应有朝一日乘船来迎接人鱼姑娘进宫。自那以后,痴心的姑娘每天都坐在海边的岩石上等候王子归来:岁月流逝,好梦难圆,王子最终没有归来,可怜的人鱼姑娘就像长江边上的望夫石那样,变成了一尊石像。
关于人鱼的古老传说,跨越了文化、地域和世纪,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人鱼的离奇故事曾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几乎每一个悠久的文明中都流传有古老而又神奇的人鱼传说。在这众多版本的神话传说中,最早有关人鱼地记载出于公元前8世纪。人鱼以水神和雌水中生命的样貌出现在古巴比伦人祭拜海神“欧尼”的祭神仪式上,欧尼主要负责教导人们艺术和科学。在今天的卢浮宫里就可见一幅把欧尼描绘成有着鱼的尾巴和男子上身的男人鱼的壁画。
和<圣经>时代的古巴比伦一样,古文明中的叙利亚和菲利斯(中东古国)也信奉并祭拜闪族人的人鱼月亮神。因为他们认为,月亮带来潮起潮落,而海潮的力量是当时蒙昧的人们所无法解释的,因此伴随海潮出没的人鱼就被当成了神的化身。
为人所熟知的希腊神话中也有对人鱼的详细描述。荷马就在其史诗巨作《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航海日记里,提到过海妖赛壬。她长着人的胸和头部、鸟的脚以及鱼尾,有双翅或无翅。每当幕降临海面时,她们就用迷人的歌声惑航海者,使她们成为凶残的海怪的牺牲品。这是第一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人鱼。
另外,罗马神话中海神的儿涅瑞伊得斯,以及生活在淡水中、貌且极具音乐天赋的水仙也常被看作是人鱼。她们以歌唱和弹奏乐器著称。
不列颠群岛也有他们自己神话中的人鱼。康沃尔人称人鱼为欢乐少,有些作品里叙述他们居住在海底下的干地,戴着可以在水中不会溺毙的魔帽。都非常丽,男子是红鼻子,大眼睛,绿头发和牙齿,喜欢白兰地。另有作品成人鱼可以预示暴风雪的到来。
德国神话中的人鱼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字,有的叫Meerfrau,有的叫Nix(男人鱼)或Nixe.他们生活在淡水中,Nixe会引男子掉进水中,Nix则会以老侏儒的样子或金发男子的形象出现。他们喜好音乐,会用竖琴引人们。在多米尼亚,人们认为人鱼是沉没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的幸存者,是人类在适应水中生活后变成的。俄罗斯神话则宣称人鱼是住在海底的海王的儿,名叫Rusalka.她会使游泳者溺毙。
在我国,鲛人就是中国的古人们对人鱼的称谓。宋郑遂《洽闻记》是这样描述的:“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磷,有细毛,五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子无异。”同时期的《瓯异记》也有一段文字:“待制查,奉使高丽,晚泊一山而止,望见沙中有一人,红裳双袒,髻鬓纷乱,腮后微有红鬓。查命水工以篙投水中,勿令伤。人得水偃仰,复身望查拜乎,感恋而没。水工曰:某在海上未曾见,此何物。查曰:此人鱼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