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文化传承


本站公告

    武轮听言,却不知该不该信。

    “皇妹,有何为难之处,若是皇兄力所能及,必当全力相助。”

    公主:“无碍。”你尚且自身难保,若是能有令我为难之事,也不是你能解决的。

    二人又好一会惺惺相惜,武轮确认公主对自己的情谊依旧,心中警惕降低不少。

    二人密谈完毕,沈三问来提他的正事。

    “皇兄,你的次子,可有确定夫子?”

    武轮十分轻松的回应:“尚未确定,他还不能言语呢。”好在不是什么重大的事情。

    沈三问:“皇兄可还记得薛绍?”

    武轮:“自然记得,他已被流放千里。有何事,突然提起?”

    沈三问:“薛绍不过是受牵连,却满门忠义,三问想举荐他做你次子李隆基的夫子。薛绍为人忠义,又是皇兄姻亲,自家人,皇兄可信得过?”

    武轮有些犹豫,“如今薛绍远在千里之遥,又是戴罪之身,若是聘他为夫子,母皇那边,如何是好?”

    沈三问:“皇兄若是相信薛绍能将你的孩儿教好,那我便着手安排了。不过薛绍却未必能来洛阳。”

    武轮:“有劳驸马费心了,这是隆基的造化。薛绍忠义,又有了不少人生阅历,若是能让隆基长进些,也是值得欣慰之事。”

    若是不知道武轮的心机,沈三问绝对想不到这幅面孔下真实的感情。

    打探完,武轮便走了,公主亲自送他出门。

    送走武轮,公主便来问询了。

    公主:“你为何举荐薛绍做李隆基的夫子?”

    沈三问:“我也不知道为何,只是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指引我这么做。”

    公主:“故弄玄虚,你不说,我便再也不问了。”

    沈三问:“生气了?”

    公主:“不值得。”

    沈三问抱一抱老婆,然后摸一摸还没出生的小宝宝,“我只是希望薛绍能把他教成一个真正重情义的人,而不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公主:“薛绍兄弟惨死,未必心中没有怨恨母后,李隆基若是在他身边,说不准能成为他的复仇工具。”

    沈三问表示惊恐,“薛兄不是这样的人吧。”

    公主不想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了,他信得过薛绍,不过,教育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

    沈三问也不认为有什么好纠结的,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顺势而为。

    却说新任宰相崔神基,最近却让沈三问刮目相看。

    崔神基见过吐蕃人,见过突厥人,也见过倭人。

    自太宗以来,倭国遣唐使络绎不绝。

    女皇临朝,倭人也没有落下,继续遣使,学习武周先进的先进文化,种植技术、医术、茶道等等。

    这一日,新的倭人使臣来到了长安。

    外邦来朝,自古便被视为一国繁荣富强的象征,武皇对此,也并不反感。

    不过,大唐鄙视一切夷人,所以特设鸿胪寺招待这些人。鸿胪寺的老大虽然官品不低,可没人把这个官位放在眼里,从这里选出宰相也是头一遭。

    鸿胪寺在早朝只是简单提到有倭国使节前来,崔神基却谏言,应该限制倭人学习中原文化的范围和权力。

    崔神基:“陛下,臣与外邦交际十年之久,吐蕃突厥人性格豪爽,擅长掠夺,难成大器,纵然学得种植茶道建筑,因地势气候也难以运用。高丽人多懒惰成性,战力薄弱,不足为惧。却唯独倭人性格坚毅,擅长模仿,残忍桀骜,不知感恩,野性难驯。据说倭人首领称为天皇,中原皇帝都自称天子,我以友人之心待之,彼以父君之位待我,可见自大之心。倭人建筑、秩序皆仿效大唐,甚至名字也如此。四字复姓之名乃是中原长久流传的,倭人仿效孝文帝改名字之革,国内贵胄均改四字之名,仰慕中原文化可见一斑。

    可是,倭人却从无感恩之心。倭国特产,倭国文化,从未有仰慕大唐词句,只有大唐富庶,臣闻之,只有倭国强大,必然可取而代之之意。臣请断绝倭国往来,不再接受倭国使臣。以免他日倭国强大,成为中原心腹之患。”

    武皇:“爱卿时候危言耸听了一些,不过是弹丸之地,如何能成大器。”

    崔神基继续谏言,如果能说出子丑寅卯,这位主必然能够采纳。“陛下,倭人性格坚毅,遣使远渡重洋,百不存一,从无怨言,百年来从不断绝。且鸿胪寺观察倭人,日出而起,经夜不息,勤奋毅力,绝非易与之国。”

    武皇略一沉思,国不在大,有人杰则不惧天下,如果倭人真的如崔神基所言,也不得不防。

    沈三问出列附议,“陛下,倭人残暴臣也有所耳闻。倭人有一种剖腹刑罚,若是有负皇恩,或者有负家族重任,都是切腹自尽谢罪,切腹之痛,有违人道,其痛常人难以忍受,故而倭人武士也称为忍者,意为忍人之所不能忍。按照武功、功绩、地位,分为不同级别的忍者,都是三五岁便开始培养,灌输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忍者从小受非人对待长大,更加难以有健全的人性。

    昔日春秋战国,以青铜为剑,而后以精铁为剑。倭国四面环海,天险护卫,岛内矿藏丰富,并不缺少矿石,若是有一日,能有超越精铁锋利之器,倭人能以一当百,所向披靡。倭人,必然不会放弃中原的富庶,举兵来犯。”

    朝中顿时议论纷纷,武周百姓是倭人万倍之数,这一日,并不可能啊?

    武皇却能听出其中的意味,一支精锐远比一群乌合之众有用。奴役一国,也并不需要十分充足的人口,只要令其自相残杀,然后选择合适的势力扶持即可。

    只是,若是断绝倭人学习之途,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而且,如此断绝文化的传承,有失大国的体面。

    崔神基又谏言,“若是倭人皇帝能去除天皇封号,倭人若是得以教化,学会尊儒、仁慈、感恩、宽恕,仔细研习儒家精义,也可以网开一面。”

    武皇对此十分满意,“传令沿边州县,设置倭国遣使考核,不能学得儒家文化精髓者,不得靠岸。自此以后倭国使臣,至武周五年之内,不得阅读儒家学说以外之书。何时可以习得其他文化,再议。至于天皇封号,不过是一个蝼蚁之国的皇帝梦而已,闲言碎语不必计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