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是个人物


本站公告

    “没想到丰庆府的百姓日子过得这般苦。”



    朱庞在听了李庸又说了些丰庆府百姓的日子后,不由得感慨万千。



    “也是下官无能,在丰庆府待了整整六年,却没能带领那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庸说起这个,不是不遗憾的。



    不管是为了政绩,还是为了百姓,若是能让棉花的产量提高,或者是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作物,以此来改善百姓的生活,他也不算白当了六年的知县。



    “这是地理的原因,怎能怪到李大人头上?我曾听说过,庄户人家种地,都是靠老天爷赏口饭吃。李大人能为百姓着想,已经是难得的好官了。”



    朱庞只要想恭维一个人,一张嘴就能吹捧得人飘飘然。



    顾诚玉想了想,想在棉花上改善生活的话,必须得在种植上花功夫,选种也不能忽视。还有留种,这也是个技术活。



    不过,他现在还不能对李庸说。他不知道李庸能不能信任,会不会出去乱传扬。



    李庸的品阶低,若是朝中无人,就算想贪他的功劳,那也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顾诚玉自私,怕人家领了自己的功劳。



    这本来都是官场上的常态,毕竟升官都靠自身的能耐和前辈的提拔。



    让别人踩着自己往上爬,顾诚玉可没这样的兴趣。



    “朱公子谬赞了,这么一说,本官倒觉得惭愧了。还没做出些成绩来,就离开了丰庆府。”



    李庸说起这个又无奈地叹了口气,丰庆府虽然日子清苦,衙门没油水,还被那些人辖制。



    但若是有法子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那政绩也是妥妥的。



    政绩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若是找着了法子,自然就等着升官,可他没法子啊!



    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没那能耐。



    “李知县离开丰庆府乃是朝廷的调派,岂是李知县能抵抗得了的?”



    顾诚玉这时也插上了话,他看得出李知县确实对这个颇为挺耿耿于怀。



    不过,原因到底是没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还是错过了刷政绩的机会,那就不得而知了。



    “下官没能耐,只能盼着朝廷选了胸有沟壑的新知县,能解救那些百姓于水火之中。”



    李庸的意思很明显,自己没能耐,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顾诚玉看向李庸的眼神有些意味深长起来,这样的借口实在太冠冕堂皇,这是个人物。



    朱庞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家族的悉心教导,当然听得出言外之意。



    没想到这靖原府的一个小知县都不能小觑,比起京城那些官场上滑不溜丢的高官也不差了。



    几人又就着棉花的事谈了几句,而后略过此事,唠起了家常。



    “不知朱公子家父乃是?”



    刚才朱庞就已经做过自我介绍,只说是顾诚玉的同窗,家住京城,随后向李知县行了礼,相互寒暄了几句。



    李庸一看就知道这是大家公子的做派,瞧这一举一动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家中长辈肯定有做官的,看着就底气十足。



    想到这里,他倒是对顾诚玉颇为好奇。这顾大人明明就是农家子弟,可为何与这位公子礼仪上并无不同,甚至更自然,流畅。



    顾诚玉浑身充满了贵气,看着完全不像是个农家子,贵气已经融入了骨子里,浑然一体。



    “家父乃是兵部左侍郎!”



    朱庞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他家世显赫,对于李庸这样的人来说,纵使他是白身,那也不是李庸能比得上的。



    李庸大吃一惊,随即心中有些窃喜。他之前就猜朱庞家中肯定有人做官,可没想到朱庞的来头还不小。



    那可是正三品的官职啊!怎么能让他不激动?



    “原来是朱公子!真是失敬!失敬!”



    他虽然在朝中无人,可朝中大面上的局势他还是知道的。



    兵部尚书戴元吉已经老迈,用不了几年就会致仕。就算皇上舍不得,可终究到了年纪。



    而接任兵部尚书的人选只有两人,朱奎就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个是兵部右侍郎。



    但从以往的风评和政绩来说,朱奎继任的可能性要大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朱奎的年纪正合适。



    顾诚玉与朱庞交好,难道顾诚玉已经投入了朱府门下?李庸努力在心里回想,朱府到底和哪位皇子走得近些。



    若是选人得当,他再趁机搭上这条大船,来个从龙之功,那高官厚禄岂非唾手可得?



    顾诚玉和朱庞可不知道李庸有这么多的内心戏,此刻朱庞其实也尴尬得不知道怎么接话。



    他老子是兵部左侍郎,他又不是朝廷官员,也没为朝廷做贡献,失敬个鸟啊?



    这拍马屁的痕迹也太明显了吧?



    顾诚玉看着朱庞吃瘪,心下顿时暗笑。朱庞能言善道,竟然也有词穷的时候。



    “李大人客气了!”朱庞堆了一脸的笑,向李知县说道。



    只可惜李庸对京城的消息实在不了解,对于朱府的动向更不可能清楚。



    之前在丰庆府时,就是只字片语也无从所得。



    李庸默默叹了口气,这就是朝中无人的难处。他除了知道京城一些官员的名讳以及他们的家族,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



    一边应付着面前的两个少年,李庸打算先回去和心腹商量商量。



    三人聊得尚算愉快,没过一会儿,茗墨就进来说席面已经准备妥当了。



    “还请李大人与朱师兄移步至偏厅,本官已经备了一桌宴席。”



    等李庸吃得满面红光,心情愉快地走了之后,朱庞却是笑了起来。



    顾诚玉给朱庞倒了一杯茶,“为何如此发笑?”



    “这个李知县倒是个妙人,有胆识,有抱负。”朱庞摇了摇头,对着顾诚玉说笑道。



    “若是没能耐,也不能在丰庆府知县这个位子上全身而退了。”



    顾诚玉觉得此人的确有几分能耐,但也只是几分而已。



    别看丰庆府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但是那里的商贾和世家并不少。因为临近边关,那些来来往往的商贾带动丰庆府的经济应该不难。



    只可惜丰庆府当地割据势力,李庸能压制得住那些地头蛇?能安稳地调动已经不易。



    那样的地方,只要能使得出银子,或者朝中有人的官员都活动了一番,谁还往那边跑?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