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第二次了,梁宽、庞恭、王灵、李俊、李隅这些人,不仅统率全部达到了80点,智谋也达到了80或者临近80。综合评价都变成了二流武将。
马应发现,能够突破极限加点之后,似乎可以不用再担心缺少二流文臣武将了,将一个三流文臣武将培养成二流,最多也就需要20白银点!
当然,这样培养出来的二流文臣武将,都只是刚刚够到二流的门槛,但也可堪大用了!
如今马应麾下的三流文臣武将那可是一抓一大把,几乎每个县都有两个以上这个级别的官吏。如此,还会担心没有郡级人才吗?只要那些县级人才做出了成绩,马应就敢将他们提上来,委以重用!
不过,也就只能突破极限将他们的属性提升到80了,再往上代价太大,不仅需要消耗黄金点,说不定还需要平常时候的三倍。
哪怕将一个还未突破极限的二流文臣武将培养到一流,所需要的属性点也足以批量制造十个二流文臣武将了。
除非以后二流文臣武将过剩,否则短时间马应不会考虑制造一流文臣武将。
由于将那些郡校尉全部强行提升到了二流,马应拥有的可分配属性点终于见底。黄金点早就没有了,也就只剩下了一百左右的白银点以备不时之需。
两万郡兵皆已到位,但新招募的一万虎骑军预备役却还在训练之中。此时这些预备役正在麹义的统领下,在河湟郡以南练兵。
马应亲自将河湟郡以西清剿了一遍,现在麹义又在清剿河湟郡以南的羌人,继续这么打下去,未来青海省的大部分版图都要被犁一遍了。以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野生的羌人敢来这里放牧……
马应也是没有办法,想要练兵的话,暂时也只能找这些青藏高原上的这些西羌了。一来这些西羌散乱不成规模,很好打;二来,高原上的条件艰苦,能够磨炼意志,哪怕不实战,只是在高原上拉练一番,也能起到很好的练兵效果。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俘虏高原上的羌人充实人口……
其实降服蛮夷是大部分汉末群雄都在做的事情,曹操、刘备、孙权无不如是。
蜀汉用兵最多的三件事情:防魏、讨魏、打南蛮;
孙吴用兵最多的三件事情:防魏、讨魏、打百越。
至于曹魏,也没少怼鲜卑、匈奴、乌桓之流,还作死,把降服的蛮夷全部迁往中原腹地,也不打散、移风易俗什么的,为以后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
对了,五胡乱华的说法不和谐,后世有人提议改为“少民南下”。这样的人多了,说不定还会冒出“和族西进”之类的历史新名词……
武都军中郎将马超现在也在练兵,目标同样是蛮夷——武都郡西南方向的氐人。其实这已经算是过界了,毕竟他征讨的那些蛮夷在益州广汉属国。
不过,广汉属国一直都没有被刘焉掌控过。而且,刘焉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掌控那里,所以并不怎么在意,更不可能因此而影响两州之间的关系。
凉州这边正在闷头发展,而董卓,还在和关东联军鏖战。不过讨董之战打到现在,也就只剩下袁术和孙坚还在死磕。
在去年十一月,屯驻在河内郡的王匡军和袁绍军就被董卓亲自领兵击溃。自此,袁绍便偃旗息鼓。
倒不是说那次战败之后袁绍就无力再讨伐董卓了,只是因为他动了其他心思,想要保存实力发展自身。
要知道,他虽然是联军盟主,而且自领车骑将军,但现在真正被他掌控的却只有一个渤海郡。
渤海郡属冀州,而冀州牧韩馥对他颇为忌惮,两人相互掣肘,再加上自身的野心,哪还有心思去讨董?
至于屯驻在酸枣县的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曹操,败得更早。酸枣联军在曹操、鲍信等人的带领下,和董卓麾下中郎将徐荣大战了一场,然后……崩了,若不是曹洪拼死相救,曹操都差点被斩杀。
值得一说的是,这场战斗可不是演义中所说的曹操领兵追杀董卓军,因突得太前被徐荣埋伏得手,所以战败云云。
事实上,这是一场正儿八经的会战,酸枣联军是在摆开阵势以后,被徐荣从正面击溃的!
自此之后,曹操、刘岱、张邈、鲍信、袁遗等人也沦为了看客,基本上等同于是退出了讨董之战。
还在和董卓鏖战的也就只剩下了后将军袁术和破虏将军孙坚。
值得一说的是,孙坚现在也可以算作是袁术的手下,他担任的破虏将军和豫州刺史这两个官职,都是袁术表任。除此之外,军需粮草也是袁术在为其提供。
也就是说,真正还在和董卓打的,其实只剩下了袁术势力,领兵将领则是孙坚。至于袁术本人,作为主公,当然是在后方坐镇。
可即使这样,董卓依旧扛不住。
事实上,论当下各诸侯的实力,袁术才是真正的第一,袁家四世三公积累下来的底蕴,大部分都归了他。若非如此,未来他也就不会膨胀到直接登基为帝了。真当袁术是傻子?人家只是觉得自己大势已成,可以平推整个天下了。
虽然袁术还在和董卓互掐,但其他群雄却和马应一般,闷头发展去了,群雄逐鹿之局势越来越明显……
武威郡,姑臧县。
此时马应正和工曹从事姚规一起,在研发局视察。研发局乃是隶属于工曹的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研发和改良各种器具。
这个部门虽然成立不久,但却出了不少成绩,不久前他们就在马应的指导下制作出了一款新式纺纱机。这款纺纱机采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结构,致使纺纱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好吧,其实就是18世纪才问世的珍妮纺纱机……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