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汝良听了这话,也是长叹一声道:“子先还是那般的忧国忧民,老朽只是在与他书信中说起我八闽之地种植土豆、甘薯之事,他便巴巴的不远千里奔波入闽,此为国为民之心可昭日月。”
郑冲听了之后也颇为感触,徐光启话里虽然说的客气,但郑冲知道他为何会致仕归家。在朝堂上还是一般的党争不断,想要做些事还真是很难,徐光启更像是个搞科研农事的人,而不像是做官的人,所以他辞官了。他的想法也很简单,以为改革大明的农务,发现一些新的农业产品,能解决眼下大明西北数省的灾荒问题,让大明百姓都能吃饱,或许便能解除大明眼下的困厄。
徐光启和邹维琏一样,都是心怀家国之人,只不过一个是从战略角度去考虑如何救国,而徐光启则想到的是以科技之力去改善民生、富国强兵方面着手,都想着如何挽救大明朝。
但很可惜,徐光启的想法和邹维琏一样,也只是一场镜花水月而已。农业革新发展是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大明朝现在受流贼和建奴骚扰,很难有安定的环境来推广新的农作物,而且要推广一种新的农作物,还需要花大力气改变农民的观念,让百姓们乐于种植,非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夫不可,到那时候只怕大明朝已经凉了。
不过推广新作物的想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后来满清入关,同样也受小冰期气候的影响,正是靠着徐光启留下来的遗产,继续推广种植土豆、甘薯等新作物,才得以战胜了灾荒。而这一切都是在满清安定了北方数省之后,没了战乱才得以实现的。虽然现下推广种植新作物不太现实,但就长远来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下郑冲道:“若想以人力扭转天灾,也是太过渺茫,倒不如推广些耐旱的作物至北方数省种植,能推多少便是多少,这样也能大大缓解灾情,能让北方百姓有些吃食,不至于沦为流民,或多或少当能缓解眼下窘境。”
徐光启颔首道:“此言有理,博文可知土豆、甘薯如何栽种?”郑冲小时候便是孤儿,也自己在家中后院种过土豆、甘薯,同时后来学习过生物学,知道植物种子是需要经过驯化的,当下忍不住和徐光启讨论起种植之事来。
黄氏一门人等起初还想看郑冲的笑话,以为他一个纨绔子弟,如何能知道农事?但郑冲却能将土豆、甘薯的栽种方法、步骤说得头头是道,而且针对北方大旱缺水,郑冲还提出了许多灌溉的构想,比如在西北数省大量挖掘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的构想,既然老天不下雨,就只能想引用地下水的方法。
徐光启和郑冲越聊越投契,反而是黄氏一门人等插不上口了。很快夜已经深了,徐光启便请郑冲留下,两人在客房中促膝长谈。原来此时徐光启已经有了《农政全书》的腹稿,只是还需要来福建实地查看土豆、甘薯的种植情况,及至此时,大明之地内便是福建因为海贸引入了土豆和甘薯种植,徐光启想要在全国推广种植,这才来到福建的。
不想遇上郑冲后,郑冲那里有许多农业上的技术都是得自后世,自然让徐光启大受启发,郑冲也不推辞,便在黄家留宿一晚,陪徐光启探讨农事。他便打发施福回家禀报一声,就说自己留下和徐光启探讨农事,明天再回府。
……
夜凉如水,徐光启与郑冲在客房里挑灯夜谈,孙泽沛早已经倒在一边睡着了,沈崇阳和施福则在一旁伺候着笔墨。沈崇阳是黄汝良特意安排来伺候徐光启的,徐光启需要一个人来同他一道整理文稿。
而沈崇阳也乐于跟在徐光启身边,于是屋内四人,徐光启和郑冲在那里谈说农务之事,沈崇阳和施福却在那里不断记录两人说的话,记下之后,徐光启还会再行整理。
谈了一夜,郑冲肚子里那点东西早已经被掏空了,现代农业与古代农业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很多现代农业的技术,眼下还不能用,是以郑冲简略了很多内容。而古人的智慧也不必现代人差,通过与郑冲的谈话,给了徐光启很多启发,比如施肥、比如灌溉、比如嫁接等等。当然这一切还需要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理。
已经四更天了,徐光启一夜便口述了许多文稿,沈崇阳与施福都细细整理出来,徐光启凑在灯火下看了几遍后,才欣慰的道:“不虚此行啊,不虚此行。”
郑冲还是忍不住道:“先生所做之事,立在千秋,功在后世。只是眼下北方数省时常战乱,只怕要推广这些新作物很难。”的确,农人向来守旧,甚至到了后世现代都是如此,后世农村里,村干部推广一些新作物,带着村民致富奔小康,那也是要磨破嘴皮子,还要村干部带头试种成功后,村民们才会改种其他作物。试想后世党组织那般强悍的组织、动员能力,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推广一种新作物,现下明末这种政令不出县城的时代,又逢战乱,想要推广土豆、甘薯取代传统农作物是多么的难。
徐光启微微一笑道:“事在人为嘛,老夫打算在此地多逗留些时日,将两种作物秉性摸熟之后,先引回老家松江府栽种,得了收成后,在往其他地方推广。事总要有人来做,纵算千难万难,只要肯做,终有一天能得大成。”
郑冲沉默了片刻后,又问道:“先生,朝堂之上,若是能多几个像你这般的人,大明朝或许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如今朝堂上诸公,标榜什么众正盈朝,却连革新的勇气也无,整天便只是耍嘴皮子,却无人肯做些实事,真教人沮丧。”
徐光启正整理文稿,听了这话停下来,叹口气道:“博文切莫灰心,朝堂之事,纷繁复杂,革新朝政,可不是像我们推广农事这般容易,那更是万难之事。你没在朝堂,不知其中牵连甚广。”
郑冲忍不住问道:“先生,如今朝廷上诸公,都不能拧成一股绳,力朝一处使,整天只顾党争,让天下军民百姓如何自处?大明朝还有希望么?先生以为革新农事便可救下大明,殊不知大明之祸不在其他,而在朝堂之上啊。”郑冲忍不住将困扰自己的迷茫说了出来,说了之后才有些后悔了。
徐光启愣住了,沈崇阳和施福都愣住了,这话有些过了。徐光启当下轻咳一声道:“博文,老夫为官数十年,也知如今官场黑暗,但老夫总觉得,其力可为者,当自为之。有多大能力,便有多大责任,老夫自问不是张居正这般强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做好自己能做之事而已。”
郑冲听了之后,心头反复转过徐光启的话,有多大能力,便有多大责任,做好自己能做之事。
徐光启又道:“如今乱世,大明若能有好似张居正这般人物出现,或能破而后立,涤荡朝堂,匡扶社稷,中兴大明吧。”
破而后立,这四个字好似一盏明灯,点亮了郑冲眼前的昏暗迷茫,让他看到了希望。是啊,这大明朝廷已经如此腐朽了,郑冲可没兴趣做李鸿章式的裱糊匠,破而后立,对的,就是破之而后立!
当下郑冲朝徐光启恭恭敬敬一礼道:“小子适才出言无状,冲撞了先生,还请先生恕罪。多谢先生一言点醒梦中人,郑冲明白该如何做了。”
徐光启笑着扶起郑冲道:“且休这般说,能为博文解惑,也算老夫还有些用。”
天亮之后,黄庆云前来请几人去用早饭,饭后徐光启毫无倦意,兴致冲冲的便想去田地里实地看看土豆、甘薯收成,而黄家有不少自家的田地中都种了土豆与甘薯,当下便由黄庆云、沈崇阳陪徐光启去田地里实地查看。
而郑冲这里徐光启却没要他再跟去,徐光启道:“博文昨日本该归家的,却陪老夫熬了一宿,今天便不必跟去了。待得过几日,老夫再来府上叨扰。”
徐光启还是很明事理,郑冲昨天归家来,连家门都没进,昨夜也没回郑家,今天也不便再让人家陪着,于是这般说了。
当下郑冲也不推辞,便道:“徐老先生所做之事,乃是惠及后世万民之事,但有差遣,小子定当全力奉陪。几天后还望老先生一定如约前来我家中,小子也好略进地主之谊。”
徐光启呵呵笑着应了,当下郑冲便即拜辞徐光启与黄氏众人,便与施福往郑家而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