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陷阵(二)


本站公告

    “自我入京以来,你是第一个敢如此说话的人。”



    董卓手指丁辰,厉声道:“难道,你不怕我杀了你吗?”



    丁辰咽了口唾沫,道:“若丞相欲成大事,又如何听不得逆耳忠言?末将所言,句句是真。那南宫卫士追随丞相多年,而今却只能缩在龙门山校场,岂不是委屈吗?”



    “逆耳忠言?”



    董卓缓缓坐下来,闭目不言。



    这时候,吕布开了口道:“方才,赵岑言华雄一人,难当诸侯兵锋。



    某可以举荐一人,便是这丁子阳。丞相何不令丁子阳协助华雄,镇守阳人关,抵御诸侯?”



    吕布话音一落,旁边就站起一人。



    “温侯这是何意?



    某知温侯善战,却休小觑了我凉州豪杰。



    区区诸侯,与我眼中不过土鸡瓦狗,赵岑之言,不足以信。华雄不才,愿镇守阳人关,何需一个小白脸过来帮忙?”



    说话之人,身高九尺,膀阔腰圆。



    他生得一双虎目,颌下短髯,雄壮无比。



    丁辰眉头一蹙,向那人看去。



    不过,对方却未理睬丁辰,直勾勾看着吕布,一脸怒色。



    董卓这时候,却突然开口:“奉先,阳人关之事,与你无关,你不必过问。



    记得你刚才说的话,若虎牢有失,便提头来见。”



    “喏!”



    吕布没有理睬那人,插手向董卓一礼,便转身大踏步离去。



    “华雄。”



    “末将在。”



    “我与你马步卒三万,以胡轸为先锋,于阳人关外,抵御反贼。



    李肃率部五千,镇守荥阳,协助华雄作战。”



    “遵命!”



    董卓摆了摆手,目光再次落在了丁辰身上。



    “丁辰,今有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兖州刺史刘岱,屯兵酸枣,共举袁绍为盟主,意欲讨伐洛阳。袁绍、王匡、张扬于河内出兵,直指虎牢关。我已命奉先前往,抵御反贼。张邈欲取阳人关,与袁术、孙坚合兵一处。我也命华雄为大督护,领兵抵御……我问你,可敢前去迎敌否?”



    听董卓这口气,丁辰忍不住松了口气。



    他没有提到曹操,也许曹操,真的没有参与其中。



    既然如此,丁辰便没了顾虑,插手道:“但凭丞相吩咐。”



    “好!”



    董卓摆手,示意华雄闭嘴。



    华雄,也就是刚才口称丁辰为‘小白脸’的雄壮男子。



    “我听张绣言,你在南宫时,曾为南宫卫士取名为‘陷阵’,不知有无此事呢?”



    “哦,确有其事。”



    “你刚才说,我赏罚不公,为南宫卫士叫屈。



    那我现在,就正式赐名于南宫卫士为‘陷阵营’,丁辰你为别部司马,行从事中郎,听从华雄差遣。



    你可愿意?”



    “末将,愿意。”



    丁辰不敢犹豫,再次躬身答应。



    这别部司马,职权不小。



    凡单独设营,领兵的便是别部司马。



    从体系上而言,这属于亲兵,执法队,地位超出其他部曲。



    而从事中郎,秩比六百石。听上去,似乎是比南宫卫士令的职务要低,可实际上,权利却要增加不少。最重要的是,从事中郎有参与军机的权利,远非南宫卫士令可比。



    “丁辰,若你此次能斩首青绶,我便准你一事。



    可如果阳人关有失,亦或者你不肯听从差遣,到时候可休要怪我,对你心狠手辣。”



    “末将,遵命。”



    +++++++++++++++++++++++++++++++



    糊里糊涂的,便成了别部司马。



    说实话,丁辰有些发懵。



    不过,这对他而言,倒是一件好事。



    因为董卓答应他,只要他能斩首青绶,便可以提出一个要求。



    所谓‘斩首青绶’,就是指杀死一个太守以上的诸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丁辰,却振奋不已。



    斩首青绶?



    丁辰在领命之后,开口道:“丞相差遣,末将自当从命。



    不过,末将有一个恳求,希望丞相能借给末将一个人,则末将定能不负丞相所重。”



    “谁?”



    “便是那丞相府主簿从事,贾诩贾文和。”



    说实话,丁辰一直奇怪一件事情,那就是贾诩明明有惊人才华,何以在丞相府不受重用?



    要知道,贾诩被举为孝廉,入京为郎官的时候,董卓也不过才步入官场。只是不知为什么,贾诩后来便销声匿迹,再出现时,成为董卓手下的一个主簿。丁辰一直觉得,贾诩的才华,比之李儒更高。但是在董卓手下,却好像并不太受到重视。



    为什么呢?



    说是董卓不重视人才?



    可是从董卓入京之后,一系列礼贤下士的举动来看,他对人才非常重视。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贾诩在藏拙。



    丁辰才不管贾诩为什么要藏拙,他只知道,此次前往阳人关,想要斩首青绶,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阿姐,为了曹昂……丁辰已经下定决心,把贾诩拖下水。



    董卓当然知道贾诩,那怎么说,也是他从凉州带来的老部曲。



    想当初,他也是因为听说贾诩才华过人,所以将之征辟过来。但后来他就发现,贾诩名不副实。他在武威是很有名气,可展现出来的才干,却与他的名气不相符。



    莫说比之李儒不如,就连后来董卓在河东招揽的李肃,也比贾诩高明。



    当然了,贾诩也不是没有优点。



    他做事很认真,只要吩咐下去,他一定能够妥善完成。



    同时,他性格也很随和,在凉州军中,与各方将领关系都很好,人脉也颇广……



    也正是这原因,董卓最终,决定留下贾诩在身边。



    现在,丁辰向他讨要贾诩,他也只是犹豫了一下,便点头答应。



    “如此,多谢丞相。”



    “好了,那你便回去安排一下,明天找董旻,更换衣甲,操练人马。



    三天后开拔,前往阳人关报到……还有,把陷阵营补缺满八百人,莫再说我对你们不满。”



    “喏!”



    丁辰这一下,再没有任何话说,与华雄一同退下。



    走出丞相府大门,华雄却突然拦住了他,“丁子阳,我不知丞相为何如此看重你,但有些话,还需说明。阳人关,乃荥阳门户,左接酸枣,右通鲁阳,乃咽喉要塞。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