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观。
午饭时间。
楚南坐在东面。
墨月小道姑坐在南面,小道姑当时被水浸得全身发白,现在恢复了过来,就是面色上还有些发白,整个人水灵水灵的。
而才六岁的明心师弟,坐在西面。他的人干瘦干瘦的,皮肤有些黑,双眼露出渴望的神色看向桌子中间。
在桌子上面,放着一盆粥。
红薯粥。
说是粥,其实也没有放几粒米,简直是清水,照得见人。
红薯的量,其实也并不多。
清虚道观这个道观,压根没有什么信众,穷得很,所以也只能吃红薯粥填肚子。
墨月小道姑拿着汤勺,开始分粥。
她分了最多的一份给楚南,次之的一份给明心师弟,最后一份最少的,完全无法填腹的分给自己。
而对此,她也有解释:“楚南师兄,是道观之主,随时可能要应付一大堆的事情,应当要多吃一些,不然没力气做事情。明心师弟现在才六岁,正是需要多吃发育的时候,现在少吃长不高。我可以少吃一些,反正我是女孩子,胃小。”
说是这样说,但她经常半夜饿得睡不着。
楚南皱了皱眉头,在墨月小道姑和明心小师弟看来,眼前的红薯粥是好东西。看明心快要被粥给馋得流口水。在这个时代,能有吃就是幸福的事情了。有的地方发生饥荒,不要说红薯地瓜,很多人都饿得去吃观音土了。
但,楚南就有些食不知味了。
他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二十一世纪物资极大的丰富,在那个时代什么火锅,小肥羊,羊排,回锅肉,串串,猪蹄,酸菜鱼,肥肠随便吃。
那个时代,只有减肥的说法,没有不够吃的说法。
每天愁的都是如何把这肥胖减下去。
而穿越过来的这几天,都是这么粗茶淡饭的过。连糙米都不怎么吃得到,基本天天吃的都是红薯啊,地瓜之类的,菜的话更是只有咸菜加咸菜外加咸菜,连肉的影子也没有。
这让他是份外的难过,肚子里面,饿得一点儿油水也没有,肚子都干扁的。
“不行,我得找些吃的来,一直这样饿着不行。”楚南一拍桌子,说道。
“但是,师兄,这年头要找食物,太难太难了。”墨月小道姑说道。
明心小师弟亦是重重的点了点头:“师兄,现在有红薯吃,就很美味了。很多人家,都饿得连红薯也没有吃,卖儿卖女了。”
墨月小道姑和明心小师弟,都不信楚南能弄到食物。
食物,在这个时代无比的珍贵。
要弄到食物,太难太难了。
水门巷,大把大把的人家,天天头痛的就是食物的问题。
还真的有人,因为缺少食物,忍痛把儿女卖了。
……
吃完了这一顿难吃的红薯稀(水)饭,楚南继续的开始沉思着。
哪儿能弄些食物来,自己堂堂的穿越者,难不成还要在这个世界挨饿。
他寻思着,在这种粮荒的季节要找食物,田地里铁定是没有食物的,也只有去山林或者水里找。
但这是清末,山林没有开发的时代,在山林里面有大量的食物,但里面有大把大把的动物,什么狼啊,狐狸啊,黑熊之类的,甚至极有可能有老虎。
但是,楚南想了想,自己现在虽然是正常成年人力量的三倍,但应当还打不过深山当中的那些狼,熊之类的,也不懂什么猎人捕猎技巧。所以,这个选择可以暂时性的放弃。
那就是水里去找食物吧,比如说鱼虾之类的。
但是,要由着水里捞鱼,并不容易。
容易的话,早就被这个时代,其它饿得快要昏的人给捕光了,哪里还轮得到自己。
怎么办?
等等!
这个时代,是有鱼筌的。
这玩意就是一个竹制的小竹篓,放在水里,等鱼进来。得鱼忘筌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此处。但是用鱼筌捉鱼,效率并不高,往往把鱼筌放下去,几天都未必能捉住一条鱼。
但是,在后世出现了一种工具,叫做地笼。这玩意,简直就是捕鱼的大杀器。一次性就可以捕捉大量大量的鱼虾,在后世被广泛的应用,一般捕鱼的人都喜欢弄上一个。
但是,问题也来了,这玩意捕鱼的功效也太高了。所以,在后世,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章第三十条以及第五章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地笼在多地的渔业管理条例中已被列为禁用渔具。
现在是清末初年,用这个地笼,自然不犯什么渔业法。
只要做出地笼,那自然有吃不尽的鱼!到时候,就不会挨饿了。
要如何做地笼呢?
前世的时候,他大学同宿舍的好友中,有一个家里包了几百亩的湖面,曾经有一次,他跟着这好友去他家混了一段时间,见过地笼的构造,也曾经多次用地笼去捕鱼。
现在唯一的难题就是一个,地笼这玩意本身就是用塑料纤维,再经过人工编织打结。而在清末初年,也许国外能有塑料纤维,但是在国内的一个小县城,是不可能弄得到足够的细小极长的塑料纤维。
要用什么玩意,才能代替塑料纤维,做出地笼。
想了想之后,楚南决定用竹子代替塑料纤维。
竹子只要用蔑刀削细来,其可塑性其实相当的强。
也只有这玩意,才能编织出地笼的模样。
当然,用竹子制出来的地笼,绝对不如用塑料纤维制出来的地笼。但是,要捕获大把大把的鱼,应当还不成问题。
那么,就开始做地笼吧!
早点做出这玩意,早点有鱼肉吃!
原主这身体,也曾经跟随着附近的一位老木匠朱老头,学过木匠。
他也就跑到了山里,去砍了几株竹子,再用蔑刀给剖开,再削细,一点一点的打磨。花了一天多的时间,终于削成了细竹。
接着,就开始编地笼。地笼常有的一档50CM左右,小的20CM左右,地笼两侧相互交叉有很多入口,内部构造比较复杂(行内称为“倒须”)鱼虾类进去后就很难出来,出口常设于笼的中尾部,两侧分别一个,也有直接设在两头(这样的设计不方便,笼身在水下不稳容易倾斜),小笼只有一头有出口。笼底由石头子灌到网袋中,在由工人手工编织上去,
这又是一个需要巧手的活计。
虽然说原主跟着木匠学过,但是打造地笼也不是简单的事,数次被那竹子的倒刺给刺到手里,弄得楚南也不由的连呼冷气。
他花了足足三天的时间,终于把地笼给做好了。
再加上之前砍竹子,削成蔑片的时间,花在这地笼身上的时间,就足足用了四天半的时间。
接下来就是找个偏僻的地方,放地笼,捕鱼!放地笼到是简单,就是把地笼的一头放在水里,另外留一点尾巴在岸边。要收鱼的时候把地笼拉出水面,里面就会装满了鱼。(嗯,发现有老书友来看书了,现在更新慢些,大家可以先养着。后面就会快更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