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发炸弹落在了香取号船首的双联装12寸火炮炮塔上,半穿甲战斗部的炸弹自然无法从200米的空中落下然后击穿炮塔顶部的装甲,但是爆炸剧烈的震动依然毁掉了炮塔内部的部分伺服和顶部的瞄准设备。将这个炮塔废掉。而另外一发炸弹造成的效果就好很多了。
这发半穿甲弹炸弹落在了船体前部,直接击穿了最上层和中层甲板,然后被主水平装甲挡住,剧烈的爆炸在船体内部放了一把大火,一个直径数米的大洞贯穿了至少2层甲板。弹洞边缘处的甲板也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变形。火焰开始顺着战舰内部的管道蔓延开了,即使半个小时之后,依然有滚滚浓烟从破口处涌出。
“我虽然已经预见到了舰队的败亡,但是我真的想不到,我们的死法居然是这样的。”站在舰桥上看着远去的德国轰炸机,南云忠一擦了一把头上的冷汗说道。到现在为止,日本人对于德国轰炸机为何会突然出现在印度洋上依然表示惊诧万分。
“难道,德国人在印度洋上部署了一艘航空母舰?”百武三郎自语道,航空母舰虽然是一个新玩意,但是对于一直追着世界海军前沿的日本海军高层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秘密,毕竟英国人在搞,而英国是和日本人分享了部分情报和设计的。日本人是知道有一种战舰是可以搭载大量的轰炸机甚至是鱼雷机然后展开攻击的。但是,让日本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个偏僻的边角战场上,德国人怎么把航空母舰送过来的?
不过很显然,现在明显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百武三郎和南云忠一还要想方设法应对下一波攻击,看看现在的天空,刚刚到中午,德国人至少还能发动一次攻击,而且,让日本人畏之如虎的格奈森瑙号快速战列舰说不定就快要杀过来了吧?
“也不知道,我们水上飞机的攻击效果如何了。”看着自己的舰队被德国人炸的七零八落,现在百武三郎也有些期望自己的水上飞机能创造什么奇迹了,比如说,一发炸弹下去把格奈森瑙号的主测距仪给炸了......。
就在德国轰炸机撤离之后,日本人携带武器起飞的6架水上飞机也在行动,不过和百武三郎想的有些偏差的是,只有2架水上飞机找到了格奈森瑙号快速战列舰!
“日本人的水上飞机!”此时,位于桅杆顶端的瞭望手发现了出现在天空中的日本水上飞机,立即汇报道。
“看来,日本人的脚步也不算慢啊。”雷德尔漫不经心的说道。几分钟后,两架J-3型水上飞机从海面上起飞,进行拦截。而这个结果自然显而易见,两架携带了炸弹的水上飞机如何能躲开德国战斗机的围攻?即使在最后关头它们扔掉炸弹试图脱离,依然被身后的德国飞机追上,然后在密集的炮弹中变成了两朵烟花。这点插曲并没有影响雷德尔,但是另外一组飞机却给德国人敲响了警钟!
“所有飞机保持低空飞行,我们要避开他们的视野!”此时,另外一队水上飞机正悄悄的跟在一队返程的德国舰载机后面,他们想要看看,这些德国轰炸机到底是从哪来的,说不定还能吊上大鱼!
带队的日本飞行员是吉川上尉,他是日本海军中第一批飞行员,并且参加过对地攻击任务,当然,那些实战经验自然不是在欧洲战场取得的,而是在日本展开队荷属东印度的攻势中参与了队波罗洲油田外围的轰炸......。
介于日本人可悲的无线电设备稳定性。这一个小组并没有收到关于格奈森瑙号的位置情报,但是不幸中的万幸是,他们看到了一群正在返航的德国舰载机小队,在脑洞的影响下,携带着炸弹的日本水上飞机小队准备跟踪德国机群找到对方的主力舰队然后展开攻击。
日本人非常聪明的选择了低高度跟随,四架日本水上飞机排出紧密队形在德国机群后方跟踪,不要说这年代了,哪怕2战时期,跟随返航的敌军飞机找到对方航空母舰的事情都是有的,而对低空目标探测?这东西等有了机载下视雷达都不能说完全解决。
于是,在这段航程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人走的非常安全,而此时,就在日本人快要靠近德国舰队的时候,已经提前回来的战斗机正在准备着舰。
此时,在星座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被分成了三个区域,最前面的是发机区,中间是收容区,最后是着陆区,飞机向着着陆区降落,如果顺利的话会被布置在甲板后部的5条拦阻索挂住,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会直接撞在收容区和着陆区之间的拦阻网上,当然,万一撞上的话,飞机是肯定要不了了,只能祷告飞行员还活着......。至于最前面的发机区也不用多说,自然是下一批准备起飞的飞机停留的区域。
“着陆开始!”当航空母舰舰岛上的信号灯亮起之后,第一架准备着陆的JU5型轰炸机开始降落。舰载机降落同样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飞机着陆的时候,在水平方向必然要对准航空母舰的主跑道,这是不用说,而在垂直方向上,飞机同样要保持大约6度的角度着陆,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角度太大,那飞机就有如一发重型炸弹一般直接撞在甲板上,也许甲板不会出事,但是瞬间的撞击对于飞机本身,尤其对于起落架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如果角度过小的话,那么飞机的水平速度就会非常大,然后,万一没被拦阻索挂住,或者说速度超过了拦阻索的界限的话,那果断悲剧了......。轻则撞上拦阻网,重则把前面堆放的一队飞机一起废掉......。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