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升迁


本站公告

    冬季的严寒渐渐过去,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天。杜中宵因为处置马蒙一案,兼且营田卓有成效,连升三阶,自选人晋升京官,为秘书省校书郞。得韩亿举荐,不必进京守缺,为了继续垦田,由亳州观察推官改知永城县,兼本县兵马监押,兼提举营田事。这两项兼职,是以前顾知县不曾带的。带兵马监押便有统兵权,可以管辖境内兵马,兼提举营田事是让其继续垦田。顾知县升官之后回京待阙,另有任用。

    本届进士只有前五名授京官,因为除状元杨寘和王安石外,其余三人原来都已经出仕,王安石的官阶最低,正是现在杜中宵升上来的校书郎,京官中最低的一阶。最高的自然是韩绛,中进士之前他就已经为官多年,登第后授太子中允。

    任命一到,顾知县因为急着去京城待选,急着催杜中宵前去交接。

    虽然已经在永城半年多,交接却不能马虎,这一日风和日丽,杜中宵带了金书召过了汴河。

    县尉和主簿都没有更换,杜中宵主要让金书召查各处府库,历年税赋,有没有亏空。这是新官上任必做的事情,不然前任在财政上留下个大窟窿,自己接了将来走都走不掉。这种事情真实发生过,甚至有官员因为账目不清,继任的官员拒不接任的都有。

    金书召是来替杜中宵对顾知县进行离任审计的,一入县城,便带了几人去各府库查看。

    顾知县和程县尉、董主簿接了杜中宵,进了县衙,见过押司、都头等重要吏人,便就到了后衙。院里早已在小池旁摆下了酒筵,专等着杜中宵来。大家早已熟识,今日就相当于为顾知县辞行。

    阳光温暖,头顶上玉兰开得一树洁白,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众人落座,顾知县对杜中宵拱手:“自节推到此地为官,诛马蒙一伙盗贼,开垦农田,着实做出了许多政绩。不才跟着沾光,考评优等,超迁一资。谢过节推了。”

    程县尉和董主簿一起道谢。程县尉虽然差遣没变,官阶却改成了某县县令,由第七阶的判司簿尉超迁一阶为第五阶的令录。这就是选人官阶让人糊涂的地方,由于官职和差遣分离,某县县令不一定真在那个县里,有时朝廷自己都分不清楚。当然,程县尉这一任做满,下一任倒真可能做县令。如杜中宵的新差遣是知永城县事,说不定不知道在遥远的哪个就地方,还有个永城县令呢。董主簿同样,他的官阶成了某州的录事参军,可怜他连那个州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是在永城县里做主簿。

    杜中宵客气几句,道:“诸位劳累半年,各自的功劳,升迁是应得的,何必客气。知县经过了这一任,回京之后或为守倅,自此不可同日而语。”

    顾知县喜滋滋地拱手:“借节推吉言。”他本来就是京官,官阶高过杜中宵,又为官多年,这一次回京,再任职当知州通判并不稀奇。

    杜中宵原来的阶官其实不高,只是因为是正榜进士,升迁起来比别人快得多,人人敬重。比如这次他直接升京官,而对于一般的选人官员来说,这是一辈子都跨不过去的坎。

    几人饮了几杯酒,说了几句闲话,杜中宵看着空中飞舞的花瓣道:“我初来永城,正是秋天,遍地金黄。倏忽之间就到了春天,繁花遍地。这半年忙碌碌,现在起来,却又不知道忙了些什么。”

    程县尉道:“节推如何这样说?抓了马蒙一伙,破了陶十七一家疑案,在朝廷是不了起的事情!兼且还在河对面营田,那里有人烟,从此就不再是盗贼聚集之地了。”

    杜中宵前世的印象里,破案不应该是地方官的职责,地方官应该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才是。可在这个时代却不同,决疑案、狱空都是官员的政绩,而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招揽户口。可怜杜中宵前世一直搞计划生育,他的潜意识里就认为人口太多不是什么好事,一时哪里转变得过来?

    顾知县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县里的吏人大多换过,节推来接任知县,人手有些窘迫,却是在下对不住节推了。马蒙这厮奸狡异常,竟然能买通全县吏人,哪个能够想到?”

    杜中宵笑道:“地方奸人生事,与知县何关?”

    话是这样说,其实地方不法的势力人家买通公吏,是公开的秘密,顾知县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这是天下的通病,他无心也无力改变这种局面罢了。公吏除了少数几位,大多没有俸禄,不收受贿赂,不做些违法的事,一家人吃什么?更不要说县里没有公使钱,平时几位官员的花销,经常还要经办的吏人们凑钱。便如今天为顾知县送行,酒菜是经手的吏人凑钱买的,他们总得想办法把钱捞回来。

    接任知县后,怎么管理手下公吏也是杜中宵头痛的事情。只让人家做事,不给人家发钱,时不时还要占他们的便宜,这差事谁也做不下去。杜中宵可以利用自己建的场务赚来的钱补贴吏人,但用什么样的名义,怎么形成制度,特别是不要被抓住把柄,都要想办法。县城里的正常收入,比如商税,以及专卖的酒盐之类,全部都有专门的监当官,直接收到朝廷手里。到时杜中宵手里多出那么一大笔钱来,总得有个说法。他是做官,总不能跟朝廷说,自己赚的钱自己说了算。

    顾知县兴致勃勃,与程县尉和董主簿议论着这几个月的事情,不时谢杜中宵。杜中宵只是微笑,心里却在想着以后的事情,实在轻松不起来。自己的官是升了,但从相对职责不重的两使职官,变成了一县之长,担子却重了许多,而且手中的权还不如先前大了。

    城外码头附近的酒馆里面,金书召拿起鸡腿咬了一大口,喝了口酒,对同桌的几位监当官和专知官道:“今日节推过河,来永城接任知县之职,过几日,你们便就归节推管辖了。节推官人在这附近已经有半年之久,为人你们清楚,对下人和善。今日我来清点账簿,时间匆忙,一一详查是不可能了。只好劳烦几位,都回去各自清点名下,万不可有丝毫疏忽,更加不可虚报数目。不然,纵然你们瞒过这一时,日后节推也会找你们的麻烦。节推的手段,马蒙那厮和一众同党就是榜样!”

    众人纷纷举杯,连道不敢。金书召虽然只是个吏人,但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他是杜中宵身边最重要的随从,在这里还是人人奉承。永城临汴河,商业繁荣,监当官和专知官不少,把持着各处市场和各行各业。他们才是真正深入一线,与各行各业的百姓打交道的人。

    这些所谓的官里,只有监盐茶酒税的江监当是有品阶的三班借职,其他几位是无品阶的正名军将和大将,是从公吏里面升迁而来,还有几个就是公吏身份。他们虽然也是永城官吏,却没有资格到县衙里面跟杜中宵等人坐在一起。这些人官阶的将字,只是表明他们是武职序列,其实属于三司,是朝廷派在地方收地方的财政之权的。县里财政窘迫,便就是因为这些人的账,收上来的钱直属三司,县里只能看看数目而已。按着账上的数目,要把钱解到州里,再统一解到京城,县里还要赔上运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