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具人马的尸体散布在两里长的一片开阔地,秋风吹过带着一股浓烈的血腥气,失去生命活力的肉体逐渐的冰冷僵硬,把生命中最后的一幅画卷固定在这秋风瑟瑟的日子。
而就在一个时辰之前,他们还憧憬着立下战功,从忽必烈手中赢得一块永久的土地,能够让每日饥寒交迫的族人有一块繁衍生息的地方。
忽必烈派出的亲信卫队,就在不远的地方仔细记录着,把今天在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细节,所有被他们观察到宋军的战术配合,一一的记录在案备查。
哲胡在城上看的非常仔细,直到宋军打扫完战场,收拢了不多的可用的物资之后,就有人推着车拉着木柴,用大钩子把尸体拖成一堆,与木柴一起码成一垛。
在战场焚烧尸体是赵天佑强烈要求的,不管敌我胜负如何,只要具备条件马上就要焚尸,不允许拖延一天。有人私下说赵天佑有仁义之心,不愿意把战士的尸体弃置荒野,哪怕都是地方的战士也要举行火葬,不过赵天佑从没有解释过这件事情的真正理由。
对于已经逝去的生命有所尊重,多少有一点这方面的原因,而真正让他屡次强调要及时处理尸体的原因是为了自己士兵的身心健康。先不说人们迷信的说法,尸体有什么邪性尸毒之类的,大规模的尸体腐败会影响空气清洁,污染水源引起瘟疫,其中最主要的是细菌的滋生和传染。
在没有发明消炎药物配备军队的情况下,由饮水和食物引起的感染过于严重,一旦产生病源之后,由于隔离和治疗的手段跟不上,经常有一夜几千人同时病倒的先例,所以赵天佑非常重视战场上尸体的清理。
太阳渐渐的偏转向西方落下,被血迹染得斑驳的大地上燃起了大火,几十堆熊熊燃烧的尸堆火光冲天,那西挂的斜阳都显得有些暗淡。交战的双方都很默契的没有接下来的动作,都在远远的观望着那些燃烧的火堆,当然心中的想法各不相同,有的兴奋有的伤感还有人担心明日自己的命运,是否也会变成火堆中燃成灰烬的尸体。
忽必烈和手下连夜在大殿议事,把宋军在今天所用各种手段,都一一拿出来分析,寻找可以应对的方法,可是翻来覆去的也很难有更好的办法来和宋军对抗。
元朝生产火药、铸造大炮的工坊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也寻找雇佣不少汉人工匠,但是始终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火药性能总是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做个烟火爆竹还将就用,达不到在战场上应用的威力,大炮的铸造更是出问题,拿不出让可以和宋军大炮相提并论的东西。
这其中的差距可不是靠脑袋能想出来的,焦炭融铁炼钢的技术不是什么秘密,一般的铁匠打造百炼钢武器的时候,已经应用的十分广泛,可是在往深一点的技术,元朝根本没有掌握。
不过有宋军部队有一个细节,曾经被他们反复的拿出来讨论,就是雨雪天气对于宋军火炮发射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是否能够达到不能开炮的地步。因为在数次的战役分析到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火炮,如果天气的而影响降低宋军火炮的威力,那么元军的骑兵很容易就能打败宋军。
为此忽必烈命郭守敬主持做过实验,虽然做不成可以上阵实用的火药,但是大概的特性是差不多的,就是大炮的炮膛之内,每天都有低温凝结的露水,每天都要用炭火去给炮管加温祛湿。
郭守敬实验之后有了结果,雨水和低温雾气等原因,都会影响火药的性能,炮管内露水过多还会影响发射,造成哑炮或者炸膛。不过郭守敬也知道,宋军对这些天气或者雨雪等自然条件,都有了相应的预防,元军不能过高的估计天气对宋军作战能力的影响,否则会吃大亏的。
但是他没有直接告诉忽必烈,忽必烈需要的是一个战胜宋军的希望,哪怕小一点的机会,就是付出再多的代价,他也会去赌一赌的。再说霸州城外那些被砍掉的脑袋,郭守敬还历历在目一般的清楚,不要在不合适的时候,说一些不中的话,这是一个保护自己性命的技巧。
不过老天很快就给了忽必烈机会,这天傍晚天降大雾,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在野外站上一会,衣服都会被浓重的雾气打湿。早雾晴晚雾阴,晚雾不收,细雨淋淋,明天不但不会晴天,还有九成的可能会下小雨。
二十万元军骑兵在深夜里开始战备,从元大都附近的三处军营集结,在夜色中缓缓的走向大兴府方向,沿途之上衔枚马缚口,严禁发出任何的动静。
忽必烈本想亲自上阵督战,却被郭守敬撺掇几个大臣执意制止,无论如何都不答应忽必烈在上前线,露出种种关切护主之意,还让忽必烈心里暖暖的很感动。
哲胡现在休息睡觉的地点都不固定,生怕宋军夜里轰炸的炮弹把他炸死,经常躲在城内百姓储存粮食的地窖中,今天接到元大都的命令让他兴奋不已。
雨水潮湿对火药的影响显而易见,如果能够连接下上几天雨,不用元大都的命令,他自己都敢率军出城杀敌,今天的天气真的是大败宋军的绝佳机会。
哲胡从地窖中跳了出来,大声的对着属下下达命令。
“传令全军,子夜在北城门集结,准备出城杀敌!”
大兴府内即刻就行动起来,一直饱受压抑的元军,终于等到了可以出兵的机会,而雾气和雨水会让宋军大炮失灵的传言,已经开始在士兵私地下流传。
大雾蒙蒙十步以外看不清人面貌,就像当年李恒趁着大雾攻打广州一样,都不用猜赵天佑都知道,碰到这样的天气,忽必烈要不是来赌一把的话,真的都不配做他的对手。
本书来自//l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