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戏说真不是胡说


本站公告

    剧组里头有的是人才。

    道具指导,还挂着副导演头衔的胡统就是个人才。

    他不是啥名牌影视学院毕业的,甚至不是名牌学校毕业的,在江南一所二本大学读的经济学,毕业后一头扎进大唐公司当起了小道具师。

    这人有个特点,对二战时期的各国武器门儿清。

    比如《巧奔妙逃》里要用到的武器。

    王八盒子,这是必须用的。

    还有游击队用的盒子炮。

    这就有说法了,那时候的我们,用的武器,至少在前期是比较杂的,活跃在北方的包括游击队和武工队在内的预备部队,人手一把镜面匣子显然做不到,甚至在我军都没可能做到镜面匣子普遍装备。

    这就有了三款仿镜面匣子的武器。

    一款是晋造,俗称大眼盒子。

    材料不行,工艺不行,晋造大眼盒子当然不可能比得上镜面匣子,但有时候这种玩意儿咱都没有。

    还有一款是皇家重工的前身仿造的,没有获得专利,为这事儿胡子还嘟囔着要制裁。

    这款俗称二十八响的家伙事儿比大眼盒子要好使的多。

    还有一款,是刘跑跑打下安庆之后席卷了安庆军械的底子在羊城制造的,大量装备南方的部队,突出一个大,三十五响都是小的,惹急眼儿能当短棍使。

    胡统查找了资料,在当年的太行脚下,预备部队用的,前期大部分都是晋造,毕竟老西儿渡河的时候,李团长们偷了丫的老窝,弄到了一条生产线。

    剧组就用晋造。

    此外,还有小鬼子的装备。

    实际上,当年打到这边来的小鬼子,用的武器还是比较杂的,三八大盖装备在大部分联队,也有一些用的是欧美“丢失”的武器。

    《巧奔妙逃》里设置的小鬼子用的是他们的制式。

    三八大盖,外八字。

    唐夕扮演的小队长手下有五十多个人不到六十人,这是比较符合当时的小鬼子的小队规模的,五十到七十人的标准。

    但唐夕对武器有疑问。

    打扮起来,唐夕挎着指挥刀在铁轨上来回走动,看着胡统指挥着道具组把两门轻迫扛上来,不由有些眼晕,这是在铁道上啊,你换个大一点的也行,这么小点的能体现小鬼子的疯狂?

    “胡哥。”唐夕连忙问,“能换两个大点的吗?”

    胡统眼睛一翻:“你还想要啥?要不我给你把重炮弄来?四五式150㎜要塞炮或者150㎜野战加农炮行吗?要不九六式150㎜岸防炮你看行不?”

    唐夕拿起个掷弹筒点评:“就这么大点的东西怎么体现小鬼子的丧心病狂啊?”

    想了想,唐夕建议:“不是有仿九二式吗,拉出来。”

    胡统差点把唐夕骂死:“好歹你了解点历史啊,那玩意儿是啥?那是小鬼子的精锐步兵联队搞的玩意儿,你一个小队长就想玩那玩意儿,你爹是天蝗?”

    唐夕奇道:“合着那玩意儿也还很稀少?”

    “你神剧看多了。”胡统骂道,“那帮玩意儿也很穷,你以为他们当年多富有?九二式那是啥?那是咱的主力团打一年也未必能缴获一门的玩意儿,要你一个小队长都能有两门,咱早他娘的能集合起一个野炮师跟丫挺的打对攻了。”

    可是这轻迫也太不起眼了啊。

    “狗日的就是用这种不起眼的家伙打的我们付出无数生命的代价才打跑狗日的的,别小看这玩意儿。”胡同介绍,“狗日的一个小队五十到七十人,一般配备一个机组,两挺歪把子,一个掷弹筒小组,两门轻迫,还有两个步兵班,一直到后期,狗日的人不够武器不够,才形成一个小队一门轻迫的局面。”

    那这轻迫还有点儿说法啊?

    “狗日的装备的都是50㎜口径之内的轻迫,这种单兵携带的玩意儿,抛射筒只有254㎝,方便,轻巧,一个人就能扛着跑,剩下的组员主要是扛弹。”胡统骂道,“就这种别说现在就是在当时列强压根瞧不上的火力,狗日的都对咱造成多大的优势,这要真能把九二步装备到小队,咱还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关荫刚下山,闻言高声赞道:“这才是抗战剧的道具师。”

    胡统笑道:“就吃这饭碗,再说哪怕上网查一下也知道这些啊。”

    关荫建议:“我建议再加一挺九二重吧。”

    胡统不解。

    “乡村音乐教师小队长跟旅团长关系比较好,老乡嘛,加上联队长看重这玩意儿,给塞一挺九二重没什么问题。”关荫说自己的想法,“当然了,这只是我的想法,道具组有道具组的考虑,能用就用。”

    胡统点头:“我看行,狗日的也是各种裙带关系。”

    抄起对讲机,胡统下令:“把准备好的九二重扛过来一挺,记着要拆开,还有,再加一门轻迫。”

    然后,这家伙跑去找导演汇报:“我们道具组有这么一个考虑,九二重要上,但要分成几个鬼子扛着,现场组装,结果老百姓作鸟兽散跑的快,没用上。”

    那你啥出发点?

    “得表现狗日的那种残忍。”胡统怒骂,“要不然,恐怕会有一些二狗子看了电影出去说,啊,你看人家都没用九二重,都没用九二步,人家是带着文明来的,你看人家对帝国的音乐多痴迷啊,就不该把人家打回东洋老家去。”

    景姐姐点头:“这个建议很好,”然后回头对二小姐吩咐,“给胡导记一下,提出好的建议,剧组当天奖金加五百。”

    胡统很得意,看到没?

    在这剧组,你要能有好的建议你就有实打实的好处。

    关荫很高兴,但也不得不佩服《巧奔妙逃》原剧组。

    别的不说,就说书人抄起王八盒子几个姿势打不出去,地上一扔响了,这在当时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拍摄电影,找王八盒子的毛病问题不大,能通过搞笑剧情黑一把王八盒子,剧组良心了。

    对比一下抄起晋造一顿打半天不换弹匣的“横店大剧组”,啧。

    看看唐夕,关荫问:“多看书有没有用?”

    唐夕赞叹:“那是实打实的有用啊!”

    啥叫知识就是力量?

    胡统的表现就是。

    我懂那段时间的历史,犄角旮旯里的东西我都能想出来,我提了,剧组用了,不但口头表扬,还有奖金,这就叫知识就是力量。

    像这样的剧组,你神剧拿什么比?

    沿着山腰一溜九二重揍鬼子?

    可以毫不遮掩地说,咱当年就是跟小鬼子学怎么打近现代的仗的。

    关荫听老太爷说过,老太爷在部队上,听他的老班长说,他们渡河打鬼子的时候,小鬼子的神枪手那叫一个准,真是隔着八十米你不敢探头,最憋屈的是人家不是一个两个神枪手,一个小队的步兵班几乎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八十米距离的神枪手。

    那这仗就不打了吗?

    我们用多少人命才从狗日的手里学会了啥叫近现代战争这是数不清的。

    老太爷还说,小鬼子的机枪手几乎每一个都能跟我们的千挑万选出来的在大江南北打了十几年的老机枪手对抗。

    “一开始,咱们只能玩偷袭,玩埋伏,因为正面打你打不过,但你还不能不打,那咋办?”老太爷掷地有声,“只能千方百计跟他们打,白天你厉害,晚上你试试。就是玩夜战,咱们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玩得起,人家从小吃鱼,夜盲症比我们要轻,所以就是玩夜战,一旦三分钟过去,人家组织起有效抵抗,我们基本上只能马上撤退,在当时,鬼子的战术素养战斗人员的单兵素质整体比我们高的多,我们只能一边玩命一边学,尤其土工作业这方面,我们先跟南方学,再跟小鬼子学,最后到了半岛上打起来,我们的土工水平才达到巅峰。”

    跟这样的敌人较量,可以说战争前期我们压根就没有能力构建火力网。

    但是到了后期情况就不一样了,皇家重工火力全开,消化吸收的战场上缴获的万国造技术,以及红山的两个兵工厂,以及红山大学培养的人才,几乎在僵持阶段的后期达到了井喷状态。

    可以说,后期的人才和技术的井喷,才给我们创造出跃马东洋的权力。

    这是神剧不愿意管的事情。

    尤其一些打着喜剧旗号的神剧,别说研究当时敌我双方的基本配备,就是稍微尊重一下牛顿也好啊,更不要说层出不穷的穿越装备了,吉利服高精狙,只要主角是从山里出来的,你没给貌似老猎人的主角装备八倍镜,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抗战剧。

    还有一些比较正规的抗战剧,里头也出现了不少穿越武器。

    p18,俗称花机关,结果观众仔细一看,那不是斯登吗?

    至于我们自己仿制的三六冲三七冲被当成3也就算了,估计很多人连三六冲三七冲都没听过,但你把3装备给刚开始打从临安上岸的小鬼子的部队你啥意思?

    那时候王师还没跟小鬼子打呢,上哪弄来的3?

    关荫特别盯着道具组,因为这个道具组现在就是给《亮剑》道具组打基础的。

    他还算半个军迷,要不然,他还真要被斯登和3伪装成p1828或者晋造汤姆逊给糊弄过去了,更别提埃尔马ep和id 42

    这还只是手提冲。

    关荫欣慰的是,道具组到底没有闹一挺zb-26和九二重一根枪管干到底的笑话。

    有些戏说真不能本着胡说去搞!

    要不然,我们跟那帮想要毁灭我们的历史,让我们在没有光荣和骄傲,也没有耻辱和苦难的迷茫中彻底失去自我的死敌有什么区别?

    哪怕是喜剧,也别闹手撕鬼子的笑话。

    那不是电影电视剧,那是在做王八蛋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或者说,手撕鬼子的“主创”团队本身就是王八蛋?

    这我们可就不得而知了,也不敢问。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