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出城投降之后,在大宋军队的护送下,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来到了大宋都城开封,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其实在CD沦陷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身份和地位,只不过老赵对待战败者的政策向来都是以礼待之,所以孟昶到达开封那天,老赵特地委派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前去迎接,并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宴会,给足了孟昶的面子。
宴会结束后,孟昶及其族人被安排到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房子里,享受王公级别的待遇。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老赵召见了孟昶及其家人,老赵是个精明儒雅的政治商人,他无时不刻都在注意维护自己礼德明君的形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老赵加封孟昶同志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以表彰其在后蜀执政期间为四川地区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这则嘉奖令翻译成为白话来讲就是,感谢孟昶为大宋国库增加了一大笔营业外收入,同时也让朝廷多了一块征收国税的地盘。
不仅如此,老赵对待孟昶的母亲那也是有礼有节,时不时的抽空过来看望老人家,还放下一国之君的架子与孟昶母亲拉家常,闲聊中孟昶母亲对赵匡胤说她原本是山西人,现在老了,盼望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度晚年,得知老人家的愿望之后,老赵也不含糊当即许诺,一定尽力帮忙实现她的愿望。
老赵这一番超出常人的待遇,又是加封,又解决了住房问题,还关注起老年人的晚年愿望等等,这些在孟昶看来简直是太不科学了。
孟昶有这样的困惑并非没有道理,自己稀里糊涂接了父亲的班,在位期间向来主张和平共处与世无争,即便是得知大宋即将开赴四川,他的第一反应还是“以和为贵”,能不打就不要打,能用钱了事的就最好用钱,总之就是先谈谈再说。怎奈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王昭远不干了,硬是拉拢底下的大臣们达成统一的意见,誓要与大宋死磕到底,孟昶抵不住底下百官们的建议,最好还是选择了抵抗。
结果,两个多月之后,后蜀就被拿下了,而孟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亡国之君,对于一个此前殊死抵抗的失败者,老赵却如此高规格的对待,让孟昶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机会来了,话说老赵久闻花蕊夫人才貌天下无双,一直没有恰当的时机见识一番,那一日,老赵处理完身边的事物,便特地召见了孟昶和花蕊夫人前来喝酒聊天,酒宴上歌舞相伴,大家都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之后,孟昶就开始向老赵坦白了,
“皇上,臣下一直有个问题在心中回荡,接着今天的机会,您能否帮我解开这个疑惑?”
老赵依旧颇有风度的微笑,并点点头,
“我孟昶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做上了川蜀地区的领头羊,事实上这并非我的本意,只是父命难违,其间几十年,我都无心留恋战事,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后来还麻烦天朝皇上亲自派兵,如此劳师动众已然,臣下已然是天大的罪过。不知道为何,皇上还要如此礼遇臣下呢?”
孟昶的话,让老赵察觉到了他心中存在的疑惑和不安,老赵起身走到孟昶面前,看了看这花蕊夫人,又瞧了瞧左右,缓缓说道。
“我老赵向来都是以德服人,以礼治天下,即便是两国交战,胜负已分,凡是诚服于我朝的人,都算是我大宋的臣民,我作为皇帝,理应以礼相待,这自古以来就是我朝不变的政策,所以你不必太过于介怀。”
老赵的话,让孟昶悬在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下去,看起来是自己思虑得太多,把一些常态化的东西给弄特殊了。
也许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尽管老赵是个体面人,在灭蜀行动中也一再体现他宽厚仁德的理念,但归根结底,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权力的追求和拥护都和其他皇帝没有任何区别。后蜀皇帝虽然已经臣服,但他在川蜀地区的影响力还在,这就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炸弹就会致老赵于死地。
作为一个聪明人,老赵是万万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在自己面前,而后蜀随后声势浩大的叛乱,也让老赵认为想要达到川蜀地区的长治久安,是不能将他们的精神领袖留在自己身边的。
来到开封后的第七天,孟昶暴病而亡,关于他的死,有太多的说法和猜测,比如有说是赵匡胤因为贪图花蕊夫人的美色,才起了杀机,这种猜测有点类似于娱乐圈里面的小道消息,大家都喜欢这样的说法,满足了老百姓的口味。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英雄“本色”无可争议,但回溯以往老赵的行事风格,连打仗都得挑好日子和借口,对舆论十分忌讳的他,会因为贪图美色,突然性情大变,变成要美女不要名声的花花公子么?这个代价太高了,老赵是精明的政治商人,杰出的权谋艺术家,他是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
那么,孟昶暴病而亡到底与老赵有无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还记得老赵那句话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老赵必须确保他打下的地盘没有任何死灰复燃的可能,哪怕是设想之中的威胁,他也会想尽办法将其除掉。
这就是政治和权谋,让人分不清真假,但作为一位出色的皇帝,你必须得适应这种里外巨大反差的角色,有时候你甚至的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永远埋藏起来,而人们看到的或许只是他用来掩饰欲望的幻象而已。
毫无疑问,老赵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孟昶死后不久,他的母亲也选择绝食,没过多久也跟着离开了人世。作为孟昶心中的超级大美人,花蕊夫人最终活了下来,在一次与赵匡胤的交谈中,还展露了她的才华,写下了经典四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我在想,这首短诗或许能从侧面反应花蕊夫人一介女流之辈对战争结果的看法,当然这一切都成了定局,过往的是非对错只有留待人们去评论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