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已经过黄河正向京师逼近的消息不胫而走,汴梁城里一片慌乱景象,许多权贵人家开始张罗着离开东京避难,普通百姓则人心惶惶,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赵桓在下令处罚了擅自离京出逃的朱勔、王黼和李彦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任命吴敏知枢密院事,任命唐恪为吏部尚书,任命李梲为同知枢密院事,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任命何栗为御史中丞,等等。
同日,朝廷安排有关人员在汴梁城的大街小巷四处散发小榜,招募敢勇死士,组成先锋敢死队。
百姓纷纷响应,积极报名参加。
还有一些来自沦陷区的公职人员以及溃散的军兵,也纷纷前来应募,以期雪耻报仇。
甚至,许多富豪之家也散榜说,他们要自备钱米,招募敢战之士助国抗敌,守卫京师。
总之,民间的抵抗意志还是很强的。
不过没用,因为朝中的大臣,大多都不想打这仗,就连赵桓的几个宰执都是极力避战。
白时中、张邦昌认为,金军来势汹汹,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朝着汴梁城而来,而京师内的守城力量不足,勤王之师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到来,所以,他们力劝赵桓出城避战,南幸襄阳或者西幸洛阳。
赵桓本人对于是守城还是出城,顾虑重重,患得患失——他觉得,出城去襄阳或者洛阳吧,那边又没有可靠的人做依托,又怕路途上生变,而且还要背负弃宗族和京城百姓的骂名,而留在汴梁城里,身旁可用之臣很多,皇威也可以得到维护,可是,他又怕汴梁城失守,社稷沦丧于自己手中。
就在赵桓这种患得患失之下,金军来到了东京,赵桓也再没有了逃跑的可能。
赵桓只能任命一直主战的李纲为尚书右丞,并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全权主持抗金军事指挥,曹曚副之,让他们将指挥机关设置于大晟府内,由他们自行辟置官属,赐银钱各百万,赐朝议、武功大夫以下以及将校官诰宣贴三千道,允许便宜从事。
李纲领命,随即招募武勇之人抗金,并暂不追究梁方平、何灌的不战而丢黄河天险之责让他们带领衙内军进城协防,然后下令全城军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备战,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最终,李纲得兵四万,然后将他们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八千人,并建立了统制、统领、将领、队将等组织体系,每天进行军事训练,以提高其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李纲安排前军驻扎在通津门外,以保护城内粮仓。
此时,汴梁城的仓库里有豆粟四十余万石,后来勤王之师集结于东京城外,多亏有这批粮食做军粮。
后军驻扎在朝阳门外,控制樊家冈一带较浅的濠河,使敌人骑兵不敢接近城墙。
而左、右、中军都驻扎在城中,作为战略预备队,以备缓急之用。
汴梁城由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
城防工事主要分布在外城,而且修筑得很坚固。
外城共有城门十四座,其中水门七座。
每座城门口都设置有圆形或方形的瓮城,以加强城门入口的防护。
瓮城上设有战棚,供守城士兵防御和休息之用。
外城城墙每隔六七十步设有一座马面,马面突出于城墙之外,可以交叉射击,保护城墙不受敌军破坏。
大约每隔二百米设有一座库房,内藏各种武器和军需品。
为加强城防,还在外城周围还开挖了一条护城河,河两岸栽有榆树柳树——这也能给攻城敌军构成不小的障碍。
可以说,汴梁城之坚,天下少有,凭城中的四万军、百万多民,足够的粮食和物资,宋军只要一心坚守,金军绝不可能攻下汴梁城。
金军渡过氾水之后,击鼓而壮行,浩浩荡荡,气势震天,大队骑兵劲旅朝着汴梁城奔袭而来。
赵桓得知此消息之后,为应对非常之变,对领导机构作了调整——首先撤销李纲亲征行营使一职,改任李纲为御营京城四壁守御使,接着免去白时中太宰职务,任命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赵野为门下侍郎,王孝迪为中书侍郎,蔡懋为尚书左丞、同知枢密院事,吴敏继续担任枢密院使,耿南仲由签书枢密院事升迁为尚书左丞。
同时,赵桓向全国诸路各派出一名身边内侍,让他们代表朝廷督促诸路帅臣赶紧率勤王之兵入京增援。
正月初七,完颜宗望率金军骑兵到达汴梁城外。
不过——
金军并没有立刻展开攻城,而是直奔京城西北郊而去,然后抢占了牟驼冈,并在那里安营扎寨。
这牟驼冈乃北宋天驷监(即养马的一个地方)。
此时,牟驼冈养有两万余匹战马,库房里的粮草饲料更是堆积如山。
而且,牟驼冈地势险峻,三面环水,如同沙洲,背靠雾泽陂可作屏障,占据此地,易守而难攻。
抢占牟驼冈,很显然是郭药师建议并带路的。
几年前,郭药师来东京觐见赵佶时,赵佶曾安排人陪郭药师在此打过几场马球,所以郭药师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
金军占据此地可谓一举两得,一得地利,二得军需,为即将进行的攻城战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很快,金军便向汴梁城发起了进攻。
李纲亲临现场指挥作战,于西水门大败金军,斩获了一百多名金兵。
完颜宗望感觉宋军并不是一点战力都没有,于是派遣吴孝民等金使来见赵桓。
完颜宗望此举,一方面是试探一下宋人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侦查一下汴梁城内的军事实力。
吴孝民见到赵桓后,说:“皇子郎君路上截得赦书,方知皇帝即位,而上皇已禅位,今来之意欲议和,皇子郎君要一大臣过去。”
听说金人想要议和,赵桓大喜,随即看向李邦彦与张邦昌等宰执大臣问:“谁可去金营议和?”
宰执们全都默然不语,无一人肯站出来。
李纲见状,挺身而出,道:“臣请求前去。”
赵桓不同意,道:“卿方治兵,不可。”
赵桓见除了李纲外,没人肯主动请命,于是便命同知枢密院事李棁奉使,郑望之、高世则副之。
退朝后,李纲留下没走,他问赵桓为什么不派自己去金营议和?
赵桓回答说:“卿性格太刚强,不可以往。”
李纲分析说:“今敌势方锐,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可是,和须有策,得策则中国之势遂安,不然则祸患末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担心李棁柔懦,恐误国事也。”
李纲进一步分析道:“金人生性贪得无厌,又有燕人为之谋划,而燕人素来狡狯,他们必张大声势,提出过分之要求,以窥测咱们中国之反应。如朝廷不为之动,措施处置合宜,他们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一切皆答应,他们则知中国无人,必更加觊觎,如此则忧患未已也……”
对于李纲所分析的,赵桓满口答应,不过转头就又对李棁说:“爱卿此去要尽力促成议和矣。”
李棁果然懦弱,到金营之后,不敢发一言,金人嘲笑他说:“此乃一妇人女子耳。”
还好有副使郑望之据理力争。
然而——
不管郑望之怎么争,完颜宗望还是依郭药师之计,跟宋国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表缎一百万疋,割太原、河间、中山三镇,还要以亲王、宰相为质,才可退师。
在这个过程当中,金军又攻了一次汴梁城,想要以武力震慑宋国。
可李纲与下属官员数人,冒着箭雨登城督战,激励将士。
很多士兵受伤,李纲皆厚赏之。
赵桓也见形势危急派出一些内侍前来慰问。
内侍们手持御笔,向官兵们宣读赵桓的褒谕,并带来皇宫内库中的美酒、银碗、采绢等珍贵物品,一一颁发给将士们。
将士们皆激情高涨,欢呼雷动。
双方自卯时至申时一直激战。
宋军的将士们一直坚守城墙,杀敌数千。
金兵见守城有备,宋人战斗意志很强,汴梁城又高且坚,难以攻破,迫不得已退师而去。
丢了黄河天险的何灌与梁方平这次也参战了。
不过二人的表现却截然相反。
何灌率军防守北部城墙,他作战勇猛,因此身受重伤,最后以身殉国。
梁方平率军防守西部城墙,他命军士箭无虚发,等敌人接近时再开弓射击。
城上参与防御的百姓见梁方平所下的命令奇葩,都以为梁方平已经叛变投敌。
于是,数千名百姓在喧嚣中将梁方平抓了起来,并扭送到开封府关进了监狱。
后来,百姓又说梁方平家藏有金人,于是都跑到梁方平家中去捉金人,结果一些浑水摸鱼的泼皮将梁方平家中洗劫一空。
很快,金军的条件就送到了赵桓这里。
赵桓看过之后,将大臣们召集起来,询问他们的意见。
给事中李邺曾携黄金赴金营请和,那是在赵佶禅位之前,他主动请缨前去的。
赵桓觉得李邺是最先接触金人的人,了解到的情况可能最多,于是让他最先说说己见。
李邺说:“金军兵强马壮,十分强盛,敌强我弱,只可议和。他们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朝廷宜速与和!”
李邺这番话后来不知怎么的就传到了宫外,然后在汴梁城中广为流传,人们送他一个外号曰:“六如给事”。
李邺出使议和,可谓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金军刚入河北境时,且贪且惧,日行不过一舍,完全是试探着前进。
遇到李邺后,金人才知道赵佶有求和之意。
而且,李邺又在言谈中说及宋国军事弛备。
金人这才敢大胆南下,郭药师这才敢昼夜急行一百五十里突袭浚州黄河大桥。
宋国的一众大臣听了李邺的话之后,全都大惊失色
李梲支持李邺的看法,他说:“金军之势的确雄盛,未可轻易抵挡,宜从速许之,不可缓也。”
郑望之则如实奏报说:“金人索要数额庞大,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表缎一百万疋,割太原、河间、中山三镇,还要以亲王、宰相为质,才可退师。”
赵佶问宰相李邦彦:“怎么办?”
李邦彦对李邺和李梲所说的深信不疑,因此回答说:“金军已兵临城下,而我城内守军不足,唯有议和才能保社稷江山,不如先答应他们,只是数目太大,可考虑答应给金八十万两,银二百万两,缎子如银之数,牛、马各五百头,羊一千口。”
赵桓点了点头,他不愿意也不敢冒险抵抗,他只想保住社稷江山,保住赵家天下,保住自己的小命。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