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程昱的功绩


本站公告

    刘曜在举义旗之初,留下程昱、陈群庆、刘彪等心腹家臣坐镇大本营,其目的不言而喻。



    陈群庆是旅馆掌柜出身,读过书,但文化水平真的无法与程昱、刘彪等人相比。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努力做事,守好本分,协助刘彪给刘曜管理好百姓集团,确保刘曜不缺钱财。



    程昱与陈群庆不同,他少年时期读过书,跟着自己的父亲、叔父等长辈贩卖阿胶而走遍了大江南北。



    他知道民生疾苦,也是吃过苦,受过罪的人。



    尽管认刘曜为主,但他仍有自己的想法。



    加上他在刘曜身边做事十几年,早已学会用刘曜的后世先进思维去思考问题。



    更难能可贵的是,滇池县图书馆里面的不少纸质书籍,皆出自于他之手。



    当年,在获得各种竹简藏书后,刘曜安排人昼夜抄录。



    其中部分比较机密的书籍,往往是程昱亲自抄录。



    前几年,他更是养成了一个坚持每晚读十页书的习惯。



    可以这么说,刘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程昱的眼界及心胸,更潜移默化的助长了程昱的才能。



    刘曜四月初举兵,六月下旬与刘宠、刘虞签订停战协议。



    当程昱受到刘曜召唤,护送刘曜家眷离开滇池时,已经到了六月底。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与刘传喜、刘传千统领的两万兵力,竟然在刘曜的大本营九郡一区境内干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这件意料之外的事,直接引发了刘曜的深思,让他对如何增加富裕百姓的数量有了非常清晰的规划!



    若仔细寻思此事,其实倒也没什么。



    程昱只不过是参考汉武帝时期国家在边境执行的军垦制度,在九郡一区试着推行了军民合作,没想到效果会那么明显而已!



    他效仿军垦,执行的却不是军垦!



    刘曜的大本营九郡一区,皆在南方,水稻普遍是一年两熟,安南地区及交州部分地区是一年三熟。



    近年来,两熟的地区,通常是三四月种植,六七月收割,七月种植,九十月收割。



    三熟的地区,种植和收割时间与两熟的差不多,有的可能提前到二月下旬就种植。



    区别在于三熟的地区温度高,水稻成长周期短。



    刘曜举兵时是四月初,正好是他治下九郡一区大部分地方开始种植水稻的时候。



    许多青壮加入义军,离开了家乡,导致剩下的青壮数量有限。



    但水稻的种植不能停,程昱与刘彪、陈群庆、刘传喜、刘传千等人商议后,决定把手头上的两万士卒投入使用!



    让留守的士兵与地方百姓一起,抢种水稻!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想到干这件事,那就得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章程。



    谋而后动,即是此理。



    当时统兵的刘传喜与刘传千皆表示,只要不解散士兵,程昱想怎么使用都行。



    这把程昱给难倒了!



    九郡一区的地盘那么大,不解散士兵的话,以军队的形式,一个乡一个乡的开过去,何时才能把全境的水稻种完?



    苦思冥想之后,程昱想出了一个办法。



    既然不能解散士兵,那就把九郡一区当成十个单位,每个单位由两个曲级军事单位负责!



    每个师有一万人,每个曲有一千人。



    程昱的办法,等于把两个师分成二十个曲,每两个曲负责一个郡的水稻种植!



    正好分派到郡之中,又可以镇守一郡的治安。



    而曲由屯组成,屯由队组成,郡由县组成,县由乡组成。



    可以说,乡是郡的基本单元,而队是军队的基本单元。



    就这样一级负责一级,既能达到军队镇守地方的目的,又能实现士兵协助百姓种植水稻的目的。



    这个方法得到了刘传喜、刘传千的认同!



    军队的编制仍在,士卒也没有打散,一旦有事,同一个县的士卒便可迅速集结成两个屯,进而把全郡治下各县里的各屯集合起来,就是对应的两个曲!



    大家一致认为此法可行!



    程昱便开始着手主持此事,刘传喜、刘传千命令麾下各军事单位积极配合。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之中,他们发现只靠士卒的努力,插秧的速度还是太慢了,不能让百姓也闲着。



    刘传喜提议把百姓也编起来,变成各队的附属队伍,统一服从军令。



    由分派到各乡的队长,统一指挥,士卒带领各乡百姓,共同种植。



    程昱听从了刘传喜的建议,构思出了一套整编百姓的方法。



    他把每个保的劳动力编为一个生产小组,每个里的劳动力编为一个生产小队,每个亭的劳动力合编为一个生产中队,每个乡的劳动力归编为一个生产大队。



    生产大队的队长由乡长担任,生产中队的队长由亭长担任,生产小队的队长由里长担任,生产小组的组长由保长担任。



    这样,军队基本单元——队下到乡里之后,由队长分派麾下的什长、伍长带领士兵,下去配合各级生产队共同种植水稻。



    而且,某个乡的水稻种植结束后,该乡的生产队编制继续保留,方便下次的军民合作。



    做这些事情,可以说是程昱职责所在。



    若他只做到这一步,最多体现他的才干而已,并不能引发刘曜的深思。



    人与人的差别便在于此!



    陈群庆是恪守本分,用心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不会去考虑职责之外的事情。



    刘彪虽然工作上充满各种创意,但其行事仍在自己的职责之内,对于别的事情,除非他认为有必要上报给刘曜,否则他是不管的。



    程昱不同,他喜欢在做完自己的事情之后,顺着刘曜的思路去琢磨一些事情。



    他与刘传喜、刘传千共同配合,以军民合作的方式,仅仅用了二十九天的时间,便把九郡一区境内的首季水稻全部种植完毕。



    当刘曜召唤他们赶往长安城的消息,传到滇池县的时候,军民早已再次合作,收割掉了那些成熟的水稻。



    到了长安之后,程昱夜深人静的时候,便会下意识顺着刘曜的思路去想问题。



    他发现自己主持的军民合作,可以提高乡间百姓的耕种效率,对于维护刘曜的统治有着极大的好处。



    假如在刘曜治下全境范围内推广军民合作的模式,岂非是一件于民有利,对刘曜统治也有利的善政?



    程昱是行动派,想明白之后,他很快理清思路,把军民合作的构思写成了一份详细的文稿,上奏给了刘曜。



    目前,刘曜治下境内各郡县的地方官良莠不齐,他眼下又无大量牧民官可用。



    虽说百姓集团的义客身份可以收拢民心,但百姓集团产业的拓展是需要时间的。



    刘曜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麾下商业网络才渗透了三、四十个郡而已。



    如何快速的收拢民心,让新领地境内的百姓愿意接受他的政令,乃是最要进的事。



    这一点若办不到,让治下百姓富起来就成了一句空话,其他政令若想推行,怕也会十分困难。



    程昱提出的军民合作,恰好解决了刘曜面临的难题!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