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云帆出朝


本站公告

    公子帆一听到赤璇的“去上朝”三个字,就知道他已经是默许了。上朝,不过是去听听百官的意见,然后让自己来说出其中的利害!



    前朝,见赤璇许久不来,百官议论纷纷,甚至是说起了江湖传言——皇上病危了!突然杨康大摇大摆的走进来,吊着嗓子喊了一声:“皇上驾到,百官早朝。”这才安静了下来,齐齐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公子帆扶着赤璇进来:“爱卿平身。”



    他们见是公子帆,不由一愣,又目光齐齐地望着他。他怎么会来?



    宫里面的规矩,百官当然是知道的,不过公子帆可不是普通人,这样的规矩在他们眼里完全觉得公子帆不会到场,也从而让公子帆的到场与他们内心所想的形成极大的反差。



    赤璇给公子帆留意一下,让他在最后。如今亲王皇子驸马到场的一共有六位,公子帆所娶的静儿是他最小的女儿,当然排下来他在最后面。公子帆理所应当,微微一笑,随即过去。这件事情让百官捏了一把汗,也着实没有想到公子帆居然就这么应了下来!



    赤璇目光如炬,扫视一周后开口问道:“诸位大臣都到了?”



    记数的小太监点点头:“皇上已经到全了!”



    赤璇点点头,然后沉声道:“如今大炙的国力大家也都知道。又是一年的开春了,户部有什么安排吗?”



    “哦,老臣已经把预计开支的情况递上折子去了!”



    赤璇右手拿起最上面的折子,直接扔了下去正好落在了公子帆的脚边:“你一说朕就来气。你还好意思向朕要粮给?看看这上面写了些什么!”



    公子帆一听这话,立刻会意,连忙捡了起来看着,一旁的誉王也在看着热闹。不过很快,公子帆脸就沉了下来,上前一步进言道:“皇上,还请听云帆一言。”



    “你说。”



    “之所以这样,在于军队与百姓之间的差距不协调。我们的粮草已经难以供给了!”



    一听这话,赤璇感觉到这件事情的不一般,连忙问道:“此言何意?”



    公子帆道:“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多村向城市缴纳贡献、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广大乡村到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规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追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而如今农业和手工业的差距过大供不应求,导致了如今的局面,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裁军!”



    裁军?百官听闻大吃一惊,于是也议论纷纷,但是没人敢说话。



    公子帆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然后说道:“大家且听我一些数据便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了。”到此,众人又停止了讨论。只见公子帆斯文慢理道:“如今,皇上有五十万御林军、五十万禁卫军。京城边,王子龙将军有一百万军队待命,苏殊将军有二百五十万将士整装待发,而靖王殿下的一百万人马也在周边保护皇城。如此,便有了四百五十万人马在皇城周围,诸位说,我们的军队人数多不多?”



    “这也不多啊!”有人嘟嘟囔囔地开口。



    一旁的云起听到差点笑了出来,这当然是不多,可是那些没有数进去的人呢?



    公子帆听到此处,也是一笑:“看来各位还是没有明白云某的意思。那我再说的明白一些。如今京城有四百五十万人马,而各个地方郡县也都足以有这个数,如此加起来便有亿万之众。而边关的人数更加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明白。如今青年壮丁都去打仗了,那都留下了些什么人耕作呢?妇老弱病残?如此我们的国家还怎么能够富裕起来?”



    百官听闻,茅塞顿开,点头言是。靖王立刻上前领取了这一改革的差事,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以放过。公子帆见他领了,也没有说什么,毕竟两个人对此讨论了好长时间,恐怕明日靖王殿下就能够拿出来一个着实可行的计划上奏了!



    “你们,还有没有要说的?”赤璇开口问道。许久不见有人回应,又开口问了一次,还是没有,赤璇就开口:“那朕这里有事需要你们裁定一下。”



    一听到皇上有事需要裁定,冷汗就流下来了。这是谁又撞墙头上让陛下看见了啊!



    只见赤璇让一个小太监念文书,小太监不认识字,云起接过来看了看然后点点头,这是公子帆手笔。随即把公子帆劝赤璇改革科考的建议书朗声念了起来。



    这中间,百官听的一头雾水,而且是一脸无可奈何。而那些国子监的老臣们听到如此,脸色就不好看了,其中一个脸上憋的通红,更改祖宗的法令,这不是瞎搞嘛!



    许久读完,云起点点头,评论道:“这虽然不是古文,但是其中的考证十分严谨。在我看来,此方法确实不错,陛下可以施行!”



    “云起,你也是从国子监走出来的人!别忘了那些道义!”那个脸色通红的老者说道。



    云起皱着眉,然后道:“我觉得不错。而且以前的东西的确不怎么样,改改也是挺好的。”



    赤璇听了,点了一个人让他提提意见。那人出来道:“老臣以为此前历代命官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从而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它显然是以经学或以其为基础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仍是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臵于从属的被支配的位臵,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

58xs8.com